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20赢在微点生物一轮复习高考作业-(12)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1页高考作业(三十八)微生物的利用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2页A组·全员必做题1.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噬菌体能使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裂解,菌落变得透明B.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解析在只以尿素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答案D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3页2.下列对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完全相同的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解析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则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答案B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4页3.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②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使用固体培养基,故①正确;平板划线法采用接种环进行操作,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涂布器进行操作,故②错误;纯化时,要进行无菌操作,需要在火焰旁接种,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混入培养基,故③正确;平板划线法一般用于分离而不是计数,故④错误。答案C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5页4.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解析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因此,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对照实验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单一变量,所以与选择培养基一样接种、培养。答案C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6页5.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解析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D项错误;A是培养基的灭菌方法,B设置了一系列对照实验,C是细菌的培养方法,A、B、C三项均正确。答案D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7页6.(2019·湖北八校联考)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实验基本步骤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患者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接种―→培养―→计数观察(1)幽门螺杆菌能够以尿素为唯一氮源,是因为含有___________,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有幽门螺杆菌,则菌落周围会出现___________环带。脲酶红色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8页(2)上述培养过程中,能够“浓缩”幽门螺杆菌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3)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实验结果统计的菌落数往往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原患者样品中含有的幽门螺杆菌活菌数。选择培养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即一个菌落代表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不是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9页解析(1)幽门螺杆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脲酶,因此幽门螺杆菌能够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尿素在脲酶催化下分解成氨,使pH升高,碱性增强,加入酚红指示剂会变红。(2)通过选择培养可以“浓缩”幽门螺杆菌。(3)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即一个菌落代表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因此可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4)上述实验结果统计的菌落数往往不是原患者样品中含有的幽门螺杆菌活菌数,因为培养基上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10页7.(2019·广州调研)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接种1mL水样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经37℃、24h培养后,所生长出的菌落总数不得大于100。某兴趣小组对某蓄水池进行细菌总数测定,以了解池水是否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回答下列问题:(1)用无菌三角瓶取水样前,水龙头需使用酒精棉擦拭消毒后,再通过___________灭菌。取水前无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小组通过滤膜法测定细菌总数,将10mL的水样进行过滤后,将滤膜放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时应将平板倒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用培养基中的牛肉膏除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外,还能提供磷酸盐和___________。在培养过程中,不同时间所观察到的平板上菌落特征的差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灼烧防止外来杂菌污染防止冷凝水滴落,污染培养基维生素菌落大小、形状、颜色等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11页(3)经过24h培养,结果如表:平板1平板2平板3菌落数/个413538据上表结果判断,所取水样测定结果_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4)该小组若想检测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目,可将滤膜放在____________培养基上,计算培养基上_______(填颜色)菌落的数目。符合伊红美蓝黑色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12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取水样前,水龙头需使用酒精棉擦拭消毒后,再通过灼烧进行灭菌;为防止外来杂菌污染自来水,取水前要进行无菌操作。(2)培养时,应将平板倒置,目的是防止培养皿内壁上出现的冷凝水滴落,污染培养基。牛肉膏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磷酸盐和维生素等。在培养过程中,不同时间观察到的平板上菌落特征的差异有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3)经过24h培养,3个平板上10mL的水样中检测到的菌落数目分别为41、35和38,则1mL的水样中菌落数小于100,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4)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黑色,因此检测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目可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13页8.(2019·洛阳统考)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设计了“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筛选与计数实验”,过程如下所示:(1)在接种前,进行①~⑤系列操作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题意,每次为使菌液稀释10倍,应加入的无菌水量是___________mL。使菌液按一定的梯度稀释9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14页(2)为达到实验目的,本实验所配制的培养基成分不应包括___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该无菌培养基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灭菌→倒平板”,其中调节pH应该在___________(填步骤名称)之前。①水②无机盐(不含氮)③NH4NO3④尿素⑤葡萄糖⑥牛肉膏⑦蛋白胨⑧琼脂(3)本实验采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的不同接种技术的操作方法各不相同,但其操作过程中都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接种了3个培养皿,一段时间后3个培养皿中分别长出了54个、46个、50个菌落,根据实验结果,该1g土壤样本中约有分解尿素的细菌_____________个。③⑥⑦培养基中只有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才能起到选择作用灭菌涂布器防止杂菌污染5×107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15页解析(4)1g土样被稀释了106倍,则1g土壤中细菌数为(54+46+50)/3÷1×106=5×107。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16页B组·能力提升题9.下表表示在不同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繁殖情况。(A、B、C、H、I、J、K、M为培养基的成分,“+”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请分析下列哪种物质细菌不能合成()A.HB.IC.KD.M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17页解析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营养物,其中有些是各种微生物都必需的,大多数情况下按微生物特殊营养要求配制的培养基,称选择培养基。比较细菌能够生长的培养基的添加物,凡添加了物质K的培养基,细菌都能生长,反之则不能生长,说明物质K是细菌不能合成的。答案C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18页10.将细菌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某实验小组想检验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实验方案最合适的是()ABCD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检验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应设置不加抗生素的对照组和分别加A、B两种抗生素的实验组。答案C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19页11.(2019·唐山质检)分离筛选降解纤维素能力强的微生物对于解决秸秆等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人员从土壤和腐烂的秸秆中分离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了初步研究。(1)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为了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若以接种环为工具,则用___________法进行接种。高压蒸汽灭菌法平板划线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20页(2)先将样品悬液稀释后涂在放有滤纸条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得到初筛菌株。再将初筛菌株接种到以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2~5天,加入刚果红溶液后,依据出现的颜色反应进行筛选,观察菌落特征并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将初筛菌株制备成的菌液放入加有滤纸条的液体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8天,观察滤纸条的破损情况。结果见表。由表可知,8组菌株中1、3、7号菌株产酶能力较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纤维素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此三种菌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都较高,且滤纸片破损程度高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21页注①DP=(D/d)2,其中d表示菌落直径(cm),D表示水解圈直径(cm);②“++”为滤纸整齐膨胀并弯曲,“+++”为滤纸不定形,“++++”为成团糊状,“+++++”为半清状。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22页(3)为进一步研究1、3、7号菌株对秸秆降解的效果。分别用这三种菌株对秸秆进行处理,并在第5天和第10天对秸秆和秸秆中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等组分的降解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见下图。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23页由图分析可知,三种菌株对___________的降解最强,与第5天结果相比,第10天秸秆各组分中___________的降解率变化最大。整体分析___________号菌株的降解效果最好。半纤维素纤维素7高考复习顶层设计生物第24页解析(1)对培养
本文标题:2020赢在微点生物一轮复习高考作业-(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04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