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DOC 95页)
1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世行贷款合作教育项目总报告随着20世纪末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网络技术等的日益兴起,科技和教育在社会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得以确立。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资源,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上的知识经济,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我国要在21世纪的国际社会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众所周知,高等学校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永恒的根本任务。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任务。“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历史赋予中国高等学校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近二十年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提高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培养过程中,学生在学校以学生的身份进行理论学习,到社会上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具有专业背景的岗位工作,使学生在知识、身心、能力、性格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全面深入地总结本课题组实施合作教育所取得的基本经验,这对我国高等学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将起到一个借鉴和推进作用。2一、中国合作教育发展概述(一)合作教育概念的引进合作教育是一个外来名词,即cooperativeeducation的中文译名。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出国学习访问的学者不断增多,合作教育作为一种将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或更早,开始被教育工作者介绍到我国,通过检索我们可以发现《外国教育动态》在1981年第六期就刊登了《美国的合作教育》(作者金含芳)的文章。但是合作教育作为对一种教育模式的描述还没有应用到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应该说当时我国也存在与合作教育模式相类似的教育形式,但我们通常使用的名称是教育生产劳动相结合或者是教育、科研、生产三结合。1984年原中国国家教委的一个代表团考察了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合作教育,特别是了解到滑铁卢大学是一所以合作教育为特色,培养的人才很受雇主欢迎的情况后,感到合作教育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借鉴。随后,滑铁卢大学的D.Wright校长应原中国国家教委的邀请,访问了中国的上海和其它一些城市,提出了将滑铁卢大学的合作教育引入中国的合作建议。关于合作教育这一概念,1946年由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CooperativeEducation:AManifesto,Freundandothers,1946)认为:“合作教育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real-worldworkexperience)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KennethG.Ryder,JamesW.Wilson,p14)。2001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orldAssociationforCooperativeEducation)在宣传资料中解释道:“合作教育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BrochureofWorldAssociationforCooperativeEducation,2001)。我国在引进这一概念初期,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将它称为“产学合作教育”。1991年4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成立大会上,协会第一任会长樊恭休教授对此解释道,国际上对cooperativeeducation比较一致的理解就是3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因此我们将它意译为“产学合作教育”,以突出学校和企业在合作教育中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可区别于前苏联教育实验派提出的,关于学校实现民主化和人道化的合作教育。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实践和学术研讨活动,“产学合作教育”这一名词很快得到广大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认同并被广泛使用。随着形势的发展,也为了在产学研结合(合作)的大背景下给产学合作教育创造进一步深入发展的空间与环境,1995年12月在石油大学(北京)召开的全体会员大会上,“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樊恭休会长对此说明道,考虑到教育(教学)、科技研究、生产(生产劳动)三者相结合可以视为产学合作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为了突出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与我国教学、科研、生产劳动三结合的习惯提法相一致,决定将“产学合作教育”改称为“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自1995年更名以来,人们开始更多地从走产学研结合的高度关注对人才的培养,对于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全国高校的深入开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合作教育”、“产学合作教育”或“产学研合作教育”,都始终保持着CooperativeEducation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基本特征。因此,它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的合作教育最早出现在上海。198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学院与滑铁卢大学合作,采用“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模式,率先在我国进行了合作教育的试点,这既标志着我国合作教育实践的开始,也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界正式将合作教育的概念引入我国的教育实践中。1988年,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在上海西服厂等单位建立了合作教育基地,实施“三明治”式的合作教育试验。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分别与上海金山石化总厂、华能上海石洞口电厂等合作,在本科生中开展“3+1+1”模式的合作教育试点。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了由上海市政府牵头,市经委、市科委、市外经贸委、仪表电讯工业局、环保局、轻工局、医药管理局、化工局、电力局等单位组成的校务指导委员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研究生教育层次开展合作教育,与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大众基金会、大众汽车公司、上海第二轻工局等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和博士生。90年代初,上海地区有近50所高校不同程度、多种形式地开展合作教育。4同时,全国的其它高校也开始试点。1989年,天津大学与华北制药厂合作进行“311”合作教育模式的试验。浙江大学与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等企业合作,也尝试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1990年,北京工业大学提出5年合作教育计划,探索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通过董事会与国内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校企这种合作优势进行“3+0.5+0.5”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培养社会急需的设计及制造方面合格的高级人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把学生四年培养计划同在企业一年的见习期结合起来进行合作教育培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一批高校,在不同层次的大学生中开展了合作教育试验。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高校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江汉石油学院等高校充分利用行业办学的优势,积极进行了“311”、“6111”、“复合型”、“工学交替”等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试验。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石油工业发展的人才。(二)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八五”和“九五”试点概况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的前身是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诞生在20世纪90年代。协会成立后,秉承协会宗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教育试点。“八五”期间,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通过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组织了2个市、7个部委、51所高校、近百家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试点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和一批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实验成果。专家对“产学合作教育研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是一项成功的以实验为主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在产学合作教育研究方面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有重要意义。专家还认为“产学合作教育研究”课题研究在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上进行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各具特色的教育实验,取得了一批重要实践意义的试验成果,对推动政府、产业单位、高等学校共同协作进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九五”期间,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继续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教育模式和办学模式的研究》,并与1997年教育部5批准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紧密结合,在“八五”期间进行的较大规模的试点实践基础上,选择部分高校作为试点学校进行有针对的实践,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办学模式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课题2001年4月通过专家鉴定。鉴定专家认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教育模式和办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很好地将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并通过及时总结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论。以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为代表的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者,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试点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部分成果被教育部以文件形式转发有关省市和高校,对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并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专家和学校的肯定。1997年10月,教育部发出教高厅《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1997)9号],标志着中国产学合作教育由民间有组织的试验,走上官方有组织有计划的试点。这表明,产学研合作教育已纳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规划中。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力度,教育部成立了“九五”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高教司有关领导作为领导小组的重要成员,参与试点工作具体操作,加强了试点工作的力度。目前,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已经进入最后的总结阶段,教育部和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正在组织专家对各试点学校进行评估验收。二、合作教育实践的成功模式高等学校要担负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大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本项目的主要任务,就是参加项目的各单位要在“八五”和“九五”试点的基础上,深化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构建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通过几年来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开展,各参加单位已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合作6教育模式。这些模式就学科而言,有适合理工类的合作教育模式,也有适合文科类的合作教育模式;就层次而言,有适合培养本科生的合作教育模式,也有适合培养研究生层次的合作教育模式。(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模式1、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个以“合作教育”这一名称进行教改试点的学校。自1985年开始至今,风风雨雨走过将近20个年头,是我国开展合作教育历史较长的高校之一。学校的合作教育经历了四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创建“一年三学期制”合作教育模式的框架1985年,学校借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薄三明治”模式,率先在国内进行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1988年,经国家教委和国家外经贸委的批准,学校接受加拿大国际开发署(CIDA)的资助,参加了“中加大学校际联合项目”(CCULP)。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协助下,学校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合作教育试点,在我国首先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年
本文标题: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DOC 95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