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城市设计与环境行为学研究-2012(5)
翟辉2012年昆明城市设计与环境行为学研究(5)URBANDESIGN&E-BSTUDY城市的灵魂是什么?()城市的灵魂是:1,挑起重任的父母;2,青少年一辈的成长;3,思考天下的创意;4,祖传的房产珍宝;5,长辈族谱血脉信息;6,居住环境的人文地理生态;7,好的建筑;8,亲情和谐;9,感动人;10,一杯清茶......城市有了审美,道德,创新,逻辑,超越.城市就是充满生命力,传承历史向往无限未来.城市空间设计空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捏土造器,其最有用的是其“无”的部分,这个“无”亦即我们所说的“空间”。空间是建筑的“主角”,也是城市的“主角”。城市空间:城市设计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城市空间自然也就成为城市设计的主要研究课题。如阿·卡所述:“提到城市,人们仍然想到一个多功能的中心及其边缘地带,但实际所看到的却是一片连绵不绝的城市空间。”城市空间是城市的主角,是城市的精华,研究城市与建筑均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城市空间。关于城市空间,R·克莱尔认为:“撇开深刻的审美标准去理解城市空间的概念,可知它仅仅是城市内和其它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依不同的高低层次,几何地联系在一起,它仅仅在几何特征和审美质量方面具有清晰的辩性,从而容许人们自觉地去领会这个外部空间,即所谓城市空间。”芒福德认为城市在其发展初期是“先具备磁体功能,尔后才具备容器功能的;它能把一些非居住者吸引到此来进行情感交流和寻求精神刺激;这种能力同贸易一样,都是城市的基本标准之一.也是城市固有活力的一个证据。”城市不可失去其“磁体”功能,它要能吸引人们交流、对话。城市的活力很大一部分表现在城市空间之中,也就是说,城市公共空间的繁荣程度往往决定着城市活力的多少。城市应具有一种内聚的吸力,为此,城市空间要满足形形色色诸多人的多方要求,为人们提供方便,给他们以美的享受。如杨·盖尔所述:“户外空间的生活是城市中最吸引人的因素”,探讨城市空间如何鼓励、支持人们的各种活动,怎样才能创造更有人情味的城市空间是本门课的重点(价值取向)。人性的城市空间人是城市的创造者,同时又是城市的使用者。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人类交往提供一个大舞台,人们在这个舞台上扮演各种角色粉墨登场。如果城市能为人类交往和文化提供适宜的舞台,那么人们就会愉快、健康和满足,这样的城市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城市。离开了人,所有深奥的理论,深奥的活动都是毫无意义的。研究城市空间必须从研究人与人的活动开始。城市空间是城市各种界面同感觉它们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就形成的,空间本是没有价值意义的,赋予了人的活动、人的价值后,才把它人性化了。人性的城市空间,说穿了,就是表现了丰富同情心的空间,它应使人们感到温暖与舒适。凡是步行者感到安适,且受到尊重的城市,就是有人情味的城市,这是与建筑物的高矮大小,道路的宽窄没有绝对关系的。城市空间是否适宜,它的空间组织是否能支持人们的活动,是与它是否定大雄伟,是否有轴线序列等等无关的。人们需要温暖的城市空间,他们需要户外活动,他们需要交往,他们希望得到尊重,他们希望自己的城市富有人情味,因为“城市应当是一个爱的器官,而城市最好的经济模式是关心人和陶冶人。”——“我们必须使城市恢复母亲般的养育生命的功能,独立自主的活动和共生共栖的联合”昆明的认知地图作业:请在10分钟内画出你自己的昆明城市认知地图街道空间设计简·雅各布斯说过:“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街道和道路是一种基本的城市线性开放空间。它既承担了交通运输的任务,同时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生活的公共活动的场所。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大部分城市中,街道的面积约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四分之一。街道是我们生活环境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街道设计和街景设计从来就是城市设计关注的基本客体对象。街道是行走的空间,也是交往的场所。过去,工业革命以前,公共空间是自发存在的。那时没有汽车的威胁,街道本身就是安全的社会空间,它自动地起到了公共活动空间的作用。而在现代城市之中,沿街几乎没有可供人们悠闲自在的逗留或寒喧一段时间的地方了。因此,重提街道应是交往的场所而不只是交通渠道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其中之最关键的则是如何才能使街道恢复活动,成为公共活动的场所。街道生活街道是供车辆行驶和行人走动的,但是,我们切不可将街道与公路、交通划等号,公路是随着汽车的出现而产生的,公路上可以只有车辆而无行人;街道是伴着城市的产生就出现的了,它是城市最早的户外公共活动场所,街道上不能少了人的活动。我们现在往往过分强调重视街道的交通运动,而忽视了街道还应服务于更广的功能——街道生活。人们通过观看参与会分享城市里别人的生活,从中获得各样的情趣——这就是街道生活,这才是街道。街道的围合街道空间虽然形式上是线性的,但是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它也应具有三维空间的特性,即应重视街道的围合。西特认为,现代街道过于开敞了,理想的街道必是一围合整体,人们只有在其视线无法延伸至非常远的空间中才可能感到自由自在。分析传统街道具有一定封闭性的原因,我们可知主要是因为:①古代城市规模较小,街道长度不长;②街道笔直的很少,斜角和曲线构成了封闭性;③善用一些手法增加街道的层次,使直道也具围合感,如应用拱廊、拱门或我国传统街道上的牌坊、牌楼。街道的统一与变化:1.街道建筑建筑是形成街道空间的主要因素。没有建筑或建筑零零散散都无法形成可称为“街道”的空间,至多可称为“道路”。然而,街道空间的设计却应先于也确重要于建筑单体的设计,每幢临街建筑都应服从街道的整体计划,亦即,建筑的尺度及语汇必须与街道空间取得协调。沿街建筑各自突出自身的形式、风格及体量的话,街道空间就失去了连续感。2.街道铺装“充实街道的最基本手段,首先是充实人行道。……人行道要尽量舒适,铺装要采用石板或瓷砖等有丰富表现力的材料”铺装之于街道与铺装之于广场是同等重要的。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不少传统城镇聚落开始都与线性街市发展有关。如我国一些江南水乡城镇早先就是从自然河道为枢纽发展起来的,所谓的“一河一街”、“一河两街”的空间形态就是这种线性发展的直接结果。当社会进入商品流通阶段,这些街道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渐演化为“十字街”空间布局形态。从街道功能方面看,在古代,街道既是交通运输的动脉,也同时是组织市井生活的空间场所。没有汽车的年代,街道和道路是属于人的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游玩、购物、闲聊交往、欢愉寻乐,完成“逛街”所需的所有活动。因为古代的交通运输工具尚不足以对人的步行行为产生威胁。但这种情形到了马车时代,特别是汽车时代以后就大不一样,街道性质就有了实质性的改变。由于人车混行,人们不得不终日冒着生命危险外出,借助于交通安全岛、专用人行道和交通标识系统等在街道上行走,且不得不忍受嘈杂的噪声和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Team10”在50年代末提出了一种在现代城市空间结构背景下的“空中街道”设想,该设想以网络形式可以连接不同的建筑群和城市社会活动场所,其宗旨就是要恢复被人们所遗忘的街道概念,重建富有生活活力的城市社区。这一思想发展到了60~70年代,便演变成为今天的“现代步行街区”的空间原型。在城市中的许多地段,尤其是中心区和商业区、游览观光的重要地段,要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创造和培育人们交流的场所,就必须要鼓励步行方式并在城市设计中贯彻步行优先的原则,建立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步道连接系统。这也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城市中心区复兴和旧城改造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1980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我的城市构想”座谈会上,人们提出了街道建设的三项基本目标:(1)能安心居住的街道;(2)有美好生活的街道;(3)被看作是自己故乡的街道。这三项目标都是与人的步行方式密切相关的。解决好步行和车行的矛盾,是步行优先原则贯彻的前提条件。(美)雅各布斯.伟大的街道,王又佳,金秋野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在这本书中,雅各布斯友辩地指出:了不起的城市必须由了不起的街道编制而成,反观今日世界,人们创造伟大街道的能力正在不可挽回地流失。为了完成这部著作,雅各布斯测量了世界上不少伟大街道的长宽尺寸,并用图纸将其记录下来。结果,从匹斯堡到北京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书中,他还描述了像波士顿这样的城市中街道观肌理的变化,例如书中某处指出,在波士顿市中心1平方英里的范围内,街区的数量比起20世纪整整少了100多个……——罗伯特·坎贝尔《波士顿环球报》艾伦·雅各布斯(AllanJacobs),美国20世纪中后期城市规划和设计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他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都做出杰出贡献。1999年获得凯文·林奇奖(KevinLynchAward)。1968—1975年,他担任旧金山市规划局长,第一次将城市设计与地方政府规划相结合,并于1971年完成《城市设计方案》(UrbanDesignPlan)。这是全美第一个城市总体设计方案,奠定了旧金山在城市设计中的领先地位,后被其他北美和日本等城市纷纷效仿。1975年起,艾伦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设计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倡导以观察(observation)作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的主要方法,提出走出设计室,走上街头。艾伦的研究主要侧重街道等公共空间的设计,著有《观察城市》(LookingatCities,1985)、《伟大的街道》(GreatStreets,1995)、《都市大道:历史、演变和设计》(BoulevardBook:History,Evolution,DesignofMultiwayBoulevards,2003)等。特别是艾伦和他的同事艾伯雅(DonaldAppleyard)合著的《走向城市设计宣言》(TowardsanUrbanDesignManifesto,1987)影响巨大,对霍华德和柯布西耶以来美国大体量大空间的现代派城市设计传统进行批评,并提出新的城市设计目标:宜居的街道和社区;一定限度的住宅密度和土地功能集中;工作、居住和购物等功能的整合;建筑与公共空间的统一;不同个性的小体量单体建筑通过复杂关系的组合等,以创造城市活力和有想象力的生活。这是美国城市规划和设计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艾伦的理论在中文文献中也多有引述和介绍:见《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导论》(吴志强,2000)和《为中国规划师的西方规划文献导读》(RichardLeGates和张庭伟,2007)。广场设计的原则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主要有以下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尺度适配原则、生态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可达性原则和步行化原则。广场设计四要素:①三维体系——封闭特征、围合感;②二维平面形式——铺装设计;③广场中的物体——雕塑、水体、树木、广场家具等;④活动与人。卡米罗·西特(CamilloSitte)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著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他在1889年出版的《城市建设艺术》(TheArtofBuildingCities)一书中批评了当时在城市设计中盛行的形式主义刻板模式,总结了中世纪城市空间艺术的有机和谐特点。他非常强调城市空间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他在城市空间艺术创造中强调:(1)自由灵活的设计;(2)建筑之间的相互协调;(3)广场和街道应组成有机的围护空间。他的这些理论都是从大量分析中世纪欧洲城镇的实例中总结出来的,对后代影响很大,形成了“城市的艺术”(CivicArt)这一专门领域。CopleySquare滨河空间圣安东尼河滨步道福布斯旅游2009年公布的美国最热门的25个旅游景点名单中,按照游客多少,圣安东尼奥河滨步道(德克萨斯州,Riverwalk)年游客数510万,排名第14位。圣安东尼奥河的河滨步道号称是德克萨斯州第一娱乐胜地,这条绿荫大道吸引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河道两旁聚集了餐馆、商店等众多娱乐场所。游客们游走在河滨步道上,沐浴着河面的微风,
本文标题:城市设计与环境行为学研究-2012(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0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