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古代史综合检测(含答案)
古代史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答案C解析题干强调了嫡长子继承制在理论上和具体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差异,但没有否认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A项错误;B、C、D三个选项都有道理,但B、D两项仅是表面现象,C项最为重要。2.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是“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答案A解析材料中认为西汉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是“以齐黎民”“赋敛不征而用足”,即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3.(2014·重庆高考)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诗经》B.《老子》C.《庄子》D.《离骚》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材料和楚辞的内容及特点。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从材料中的“幻想境界”“南方楚文化”等关键信息可知,这符合《离骚》的特点——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故D项正确。《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不符合“对理想”的追求这一特点,故A项错误;B、C两项是道家学派的著作,不符合题意,排除。4.“此时中枢部门的分立,主要由其处理的政务范围不同所决定,而不取决于或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度环节分工……基本上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上述材料中的“此时”是指()A.西周B.唐朝C.宋朝D.元朝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明显错误,故排除。而唐朝的三省六部“取决于或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度环节分工”,与材料“不取决于”相违背,故排除B项。元朝丞相的权力极大,没有进行事权分割,故排除D项。宋朝进行了事权分割,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故答案为C。5.《新唐书》载:“(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下列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A.减少了对铜钱的需求,缓和了钱币不足B.便利了商品流通C.“飞钱”是一种汇兑业务,不行使货币职能D.大大增加了政府货币的供应量答案D解析材料介绍了“飞钱”出现的背景,材料中的描述并没有反映增加政府货币的供应量,而是讲对钱币供应不足、携带不方便等进行了革新,A、B、C均正确。6.孔多塞所著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在评价中国的四大发明时说:“铁盔铁甲、几乎是无懈可击的骑术、使用长矛、长枪或刀剑——这种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于全部都消逝了;而摧毁对人类的自由的和对他们真正平等的最后这道障碍的,却是由于最初一眼看去似乎是在威胁着要消灭整个人类的这样一种发明。”这项发明是()A.指南针B.火药C.造纸术D.印刷术答案B解析材料叙述了某一发明在打击旧贵族方面的积极作用和给人类和平带来威胁的弊端,只有火药与此相符。故答案为B项。7.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A.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D.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工具答案C解析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监察制度的本质目的是维护专制制度,因此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故选C项。其他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8.史学界几乎对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都有着不同看法,关于“闭关锁国”有如下三种观点,你认为以下三种观点()甲:清朝为巩固自身统治,在对外交往中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乙:闭关锁国是对16世纪以后欧洲海盗商人不法行为的一种合理答复丙:闭关锁国是弱者对抗强者的一种自卫手段A.都有一定的合理性B.甲、乙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C.甲、丙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D.只有甲的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答案A解析甲、乙、丙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原因,结合史实分析,这些原因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9.(2014·北京高考)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明题意,理解各选项。A项仅仅从《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无法判断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材料不充分。B项以点代面,论据不充分。扬州一个城市的人口比重并不能代表南宋的城市化水平高低,论据不充分,故D项错误。C项论据充分,结论合理,故C项正确。10.关于雅典民主,有人认为,“一些公民,不论全体公民中的多数或少数团结在一起,被某种共同情感或利益所驱使,反对其他公民的权利,或者反对社会的永久和集体的利益……就会造成多数人的暴政”。这主要说明当时雅典()A.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手中B.实际上是贵族专制独裁C.能够有效制约野心家的专制D.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滥用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在古代雅典,一些公民出于共同的利益和情感需要,容易结成一些小团体,“反对其他公民的权利,或者反对社会的永久和集体的利益”,出现“多数人的暴政”,表明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滥用。11.(2014·北京高考)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答案B解析题干限定词是“东汉”、“大秦”(当时的古罗马帝国),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明,万有引力定律是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故A项错误;《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罗马帝国发展了罗马法,故B项正确;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但日心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故C项错误;《春秋繁露》是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代表作,《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故D项错误。12.苏格拉底心目中完美的人应具备的必要素质有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有教养、崇尚理性等;孔子认为人要达到“仁”的境界,应该做到“恭、宽、信、敏、惠”。两者共同点主要体现在()A.崇尚舍生取义的精神B.告诫统治者宽刑薄税C.崇尚科学、理性D.做人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答案D解析苏格拉底和孔子都强调社会化的人要有对己、对人两个方面的基本素养,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A是儒家思想的体现,B无法从材料中体现,C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家国同构可以看作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故,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礼记·杂记》)的说法。材料二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其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封建(指封邦建国)制度早已推翻。但只皇帝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中国政治上一项绝大进步。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的人,不再是一个一个的家。皇帝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佐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1)根据材料一说说“礼”在古代中国社会起到了哪些作用。(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进步”指的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说明理由。(8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王夫之评价秦制的观点。(6分)答案(1)作用:区别血缘关系亲疏,确定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2)进步:推翻封建制(分封制);结束世卿世禄制度;宗法制不再是新制度的核心。肯定:是。理由如下:部落、家族以宗法为核心,以分封为形式控制全国的制度结束。皇帝一人统领全国,官员由皇帝任免的官僚体制建立起来。否定:不是。理由如下:皇位世袭,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统治全国,仍是最基本的制度。由皇帝任免的官员实际上是皇帝的奴才,这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家天下。(3)王夫之:废分封行郡县,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郡县制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义。郡县制使王朝国祚缩短,非天子之利;避免分封导致战乱,为百姓之福。评价秦制的标准应该是天下之公义而非一姓国祚之长短。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1)题可以从材料一中概括,如“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治国”等。第(2)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二中的说法:“封建制度早已推翻”,说明废除了分封制,结束了血缘政治;第二问可结合政治制度的发展来说,也可结合皇位继承来说。第(3)题需要结合材料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概括。14.政治民主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材料二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材料三“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分)(2)结合所学知识,从表现形式和适用范围两个角度,概括古代罗马法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上述趋势出现的原因。(6分)(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罗马帝国“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这句话?(6分)(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8分)答案(1)特点:直接民主。成因:小国寡民的城邦。(2)趋势: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原因: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斗争,统治者的重视。趋势: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原因: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过渡(或统治地域广大的国家的需要)。(3)由于罗马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古代史综合检测(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08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