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五篇---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篇
第五篇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篇第十二章群体行为理论•群体概述•群体特征•群体动力问题•群体决策•群体的冲突第一节群体的概念和分类•什么是群体•群体是指有同一目标和行为规范并协同活动的人群结合体。介于个体与组织之间。群体稳定的结构两人以或两人以上相互影响成员意识到彼此同属于一群共同的目标二、群体的特征•群体的特征–1)各个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在共同的活动中相互作用,彼此影响。–2)成员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及其他成员的存在,并为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相互信赖、相互依存。–3)各个成员具有群体意识、归属感,意识到“我们属于同一个群体”,“我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活动相互作用感情群体成员的相互影响(二)构成群体的必备条件•各个成员间具有共同目标与利益。•各成员间得到密切协作和配合的组织保证。•群体要满足各成员的归属感。•群体成员之间需要有工作、信息、思想上的交流。•群体成员之间需要有感情交往等。三、群体的种类•假设群体(统计群体)与实际群体•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问题的需要,人为地•划分而成的群体,是•研究和分析问题的必要•手段。•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指根据正式文件明文规定而建立起来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指在其他成员的社会心理因素一致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群体。•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划分大小型群体是以群体成员是否有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和联系为标准。大型群体指成员之间只是以间接的方式,通过群体的共同目标,通过各层组织机构等而联结在一起的群体。–小型群体指成员之间有着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和联系的群体。•松散群体、联合群体与集体•松散群体:指人们只是在空间或时间上结成群体,但其成员并无共同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乘客)•联合群体:松散群体的进一步发展。有共同活动的目的,但只具有个人意义。•集体: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不仅有个人意义,并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班级)•实属群体与参照群体群体与个人联系程度促进社会发展阻碍社会发展发展趋向AB①②③⑤④(1)先进集体型(2)一般集体型(3)中间型(4)一般反社会团伙型(5)黑社会团伙型若将群体分类按三个维度划分,如下图3.按群体的社会性质分:四、群体的作用•承上启下和桥梁作用。•(一)将个体力量汇合成新质的力量•(二)完成组织所赋予的基本任务•(三)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求•(四)协调成员的关系群体成员加入群体的目的•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地位需要(满足自我确认)•情感需要•权力需要•实现目标的需要(成就感)第二节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为了达成与组织任务有明确关联的特定目的,以及执行组织的特定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的、官方的组织机构。•非正式群体:未经官方规定,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它是一种非正式的联合体,不为人们所轻易察觉。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一起构成了劳动群体中人际关系的总和。二、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一)物质利益的影响•(二)思想情感的影响•(三)心理特征的影响•(四)亲缘血统、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三、非正式群体的特征–1)以相近的心理特征或同级需求层次为引力自发形成,规模通常不大。–2)主要功能观念是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一般不带政治色彩。–3)与正式群体在根本利益上一致,二者不是截然对立的。–4)内部有很强的凝聚性,一经形成,不易解体。–5)群体内部压力不大,成员的信念和行为有高度的一致性,甚至达到模式化的程度。–6)内部信息反映灵敏,传递迅速。–7)由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且威信高,影响力大。–8)具有双重作用,有时可作为正式组织的辅助力量,有时则成为异己力量,削弱正式群体,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四、非正式群体的作用•(一)非正式群体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作用–1、控制作用。非正式群体内部有着约定俗成的、具有巨大约束力、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对群体成员起着控制作用。若不与群体保持一致,就将被孤立、被抛弃。–2、激励作用。–3、改造作用。–4、影响作用。•(二)处理好非正式群体的条件•1、互相信任•2、互相支持•3、沟通思想•4、正常解决矛盾•5、互相尊重五、非正式群体的类型•根据形成的原因不同可分为:•1、利益型•2、信仰型•3、情感型•4、爱好型•5、亲缘型•根据成员的构成情况划分为:•1、平行型•2、垂直型•3、混合型•根据作用不同划分为:•1、积极型•2、消极型•3、中间型•4、破坏型六、正确对待企业中的非正式群体•消极的态度和做法:•不承认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群体•把非正式群体同正式群体对立起来•对其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正确对待:•(一)合理利用非正式群体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1、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情感密切的特点,引导其互相取长补短,互帮互学,提高生产技能。–2、利用其互相信任,说话投机,有共同语言的特点,引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3、利用其信息沟通迅速的特点,及时收集职工对企业的意见和要求,使领导做到心中有数。•4、利用其凝聚性强,能较好地满足成员的社交、归属等心理需求的特点,有意识地把有些企业无力顾及的群众工作由他们去做。•5、利用其内部群体压力大,成员从众行为、标准化倾向强的特点,在确定定额和任务指标、分配生产任务时,适当提高标准,加大难度,提高劳动效率。•6、利用领袖人物说话灵,威信高,能力较强,影响力大的特点,授予相应的权利,将群体纳入正式组织目标的轨道。第三节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一、群体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的有机组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性格结构–籍贯结构–性别结构–党派结构–宗教结构•同质性:知识、能力、年龄、性格较接近•异质性:各方面迥然不同。•两者各有何特点?•异质群体在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创造能力、成员对解决问题结果的满意度上,均优于同质群体。•同质群体完成简单任务时效率较高;•异质群体完成复杂任务时有较高的效率。二、群体动力学研究•(一)社会关系测量法群体动力问题•“准停滞平衡”•1+1>2–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群体士气群体规范案例•某大学青年教师宿舍的一层,门对门十间房,住了6个系的18名青年教师。这是一个由年龄、地位和收入大致相同者组成的松散生活群体。用电规则上赫然规定:严禁使用电炉,违者重罚。然而除一间例外都有电炉,而且公开推广了一种偷电方法:在各自门外的电度表进出线间跨接了一马蹄形导线。月末校动力科派人抄录电表时暂时拆去。半年中曾有两间房因忘了拆去被抓住,各罚款30元,大家表示同情。此外相安无事。每到吃饭时小炒大煮,充满欢笑。他们这种行为显然是与正式规范、特别是师德相背离的,但他们的规范是:群体规范案例•(1)与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大发横财相比,白用一点电微不足道,工资这么低还完成教学任务就够高尚的了。•(2)这年头人际关系第一,谁也犯不着反对别人,更不能去告状。•(3)不与大家一致,要受孤立。•人们对唯一不用电炉者说:“夫子,你真是洁身自好啊!”被问者立感压力,连忙辩解:“不不,我是懒,不爱做饭。”证明他的确没有揭发,算是对群体没有危险的人。讨论•群体规范与规章制度有何不同?•群体规范对人的约束力量的心理机制是什么?群体规范形成的心理因素•模仿。是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榜样)做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与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服从。是指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等办事的行为。群体规范形成的阶段•酝酿时期•优势见解形成时期•群体成员遵从时期绩效方面形象方面社会交往方面资源分配方面群体规范的类型群体规范的作用•维系群体的作用•统一群体成员认识的作用•引导行为的作用•惰性功能就你逞能,大家都是隔天生蛋,你为什么天天生蛋?他特殊!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三垂线”实验(Asch,1951)ABCX实验结果(l)大约1/4到1/3由被试者保持了独立性,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2)大约有15%的被试者在12次回答中有9次从众,占75%。(3)所有被试者平均从众行为的比例为35%。从众产生的原因•信息压力•规范压力从众的意义•从众有助于形成群体的一致行为,有助于实现群体目标。•从众的实质是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从众心理倾向于形成“舆论一致”,这种压力容易迫使人“人云亦云”,窒息成员的独创精神。群体压力的施用与个体对抗•群体成员合理讨论阶段(理智讨论)-理智的压力•说服劝诱阶段(怀柔政策)-情感的压力•攻击阶段(铁腕政策)-舆论压力•心理上的隔离阶段(开除政策)-“暴力”性压力不从众行为•表现:反从众行为与独立性行为•意义:–可刺激群体的自我检讨。–可激发群体的创造性。长谷川晃的个体人与组织人个体人组织人独立性强重视创造性好冒险重名誉性格较独立顺应能力弱富于专业精神少数派依附性强重视一般知识好安定重头衔性格较普遍顺应力强业余精神多数派•3、从众行为分析•主要看从众的是什么样的行为。•不闯红灯.社会大力提倡,乱闯红灯者自觉无颜,从众遵守交通规则。•如对社会的一些歪风邪气不加以阻止,任其泛滥,也会造成压力,使一些一直薄弱者随波逐流。•4.影响从众行为的主客观因素•1)群体的条件与特点。•2)群体中个别人的反从众行为是抵消从众行为的一个因素。•3)个人的心理特点如需要、情绪、智力、自尊心等与其从众行为有关。•4)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高低与从众行为有关。5.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1)表面从众,内心也接受。•2)表面服从,内心却拒绝。•3)表面不服从,内心却接受。•4)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心口一致四、群体凝聚力•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群体成员的相互吸引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群体凝聚力信息沟通状况群体目标结构群体规范性质群体规模大小群体的领导方式群体的地位群体与外部的关系成员的个性特征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低凝聚力的高低高高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性程度低(S·P·Robbins)群体士气•《尉缭子》:“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G·R·Smith:“对某一团体或组织感到满意,乐意成为该团体中的一员,并协助达成团体目标”的一种态度。群体士气与生产率(K·Davis,1962)ABC高士气低低生产率高A:士气高生产率低B:士气高生产率高C:士气低生产率高内聚力与生产效率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研究证明,仅仅靠群体的内聚力,不一定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的诱导,才能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下图:高内聚力积极引导低内聚力积极引导低内聚力消极引导对照组高内聚力消极引导时间生产率群体决策•是指对企业中的重大问题,在领导主持下通过集体充分讨论而做出合理决定的过程。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差异比较[1]决策方式个人决策群体决策速度快慢准确性较差较好创造性较高,适用于工作结构不明确,需要创新的工作较低,适用于工作结构明确,有固定程序的工作效率取决于决策任务的复杂程度,通常费时少,但代价较高从长远看,效率高于个人决策,虽费时多,但代价低风险性视个人个性、经历而异极端性偏移执行情况较差较好[1]张克昕、张凤林等主编,现代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航空工业出版社,1998年2月版,第197页。群体决策中的问题•小群体意识•极端性偏移小群体意识的产生机制障碍错误决策反馈群体凝聚力小群体意识决策群体与外界隔离群体领导对倾向方案的推动小群体意识产生的原因•群体凝聚力的作用•群体的孤立•领袖人物的作用小群体意识特点•顺从性的思维•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无懈可击的错觉•相信群体无所不能极端性转移•由于群体决策中责任分散和社会规范的影响,而造成的一种更为冒险或保守的倾向。冒险性转移的原因•责任分散的假设•领袖人物作用假设•社会比较作用假设•价值理论群体决策练习:拯救月球飞船•你是一名在月球工作小组的宇航员,原计划在月球光亮的一面与母船会合。然而,由于机械故障,你们的飞船被迫降落于会合点320公里之外。降落中,大部分装备报废。因为获救取决于到达母船,宇航员小组必须为320公里的路程挑选携带物。•下面给出了15件剩余的完好物,你的工
本文标题:第五篇---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10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