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语文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2014
2020/3/25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研究1我国语文课程设置与教学思想的历史沿革2014.102020/3/25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研究2基本内容一中国古代小学语文教育的事实与经验二中国现代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与沿革本章阅读参考书目: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版(或《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中华书局2013版)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版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版王松泉:《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版2020/3/25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研究3蒙学一般指幼童阶段的教育与学习,也有人称之为蒙养之学。“蒙学,启蒙之学,犹今之小学。”(辞源)“蒙学”“蒙养之学”都取之于《易经》“蒙以养正,圣功也”之说(《易·蒙》)幼童虽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力,但其对于社会、自然、人生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处于蒙昧、幼稚、茫然的阶段,只有进行正确的启蒙教育,才能把他们引入正道,成就“至圣之功”。这种启蒙、养正、入圣的教育,就是蒙学的教育目的,也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始终。古代小学语文教育是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基本步骤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蒙学”说起2020/3/25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研究4蒙学教育的四个阶段进一步的阅读训练和作文训练初步的读写训练阶段集中识字阶段,即初期识字和写字教育阶段1234进一步的识字教育,巩固识字成果,扩充识字范围,为读写训练打基础2020/3/25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研究51.集中识字阶段,即初期识字和写字教育阶段识字教学:儿童入学前后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一年上下)集中教儿童认识一批字——2000左右,为进一步读写打下基础。为达到如上集中识字目的,所使用的主要教材即所谓的“三、百、千”。三本主要教材合起来,总字数是2720,除去复字不算,单字恰好是2000左右。在内容及形式的编排等方面则充分考虑到汉语本身的特点及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使用韵语和对偶,读来流畅和谐,便于记诵,同时也非常注意知识教育、思想教育与识字教学的统一。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纯体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能识二千字,乃可读书。——清·王筠:《教童子法》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社:古代基层行政单位,二十五家为社。】——明·吕坤:《社学要略》2020/3/25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研究6写字教学:蒙学每天有写毛笔字的习字课,可写的并不是“三、百、千”中字的顺序,而是另有一套,从基本笔画入手,大体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逐步练习。换言之,古人所采取的策略是:开头教儿童多认多记,多到远远超过他们能讲能写的地步,而让讲和写慢慢追上来,追到集中识字阶段完成,乃至进入下一阶段之后,认、讲、写、用终于会师。写字教学经验1.识写分开,不让识字和写字互相干扰、互相牵制;2.教儿童写字从有依傍(把腕、描红、描影、临帖)到无依傍;3.先大后小,开始写寸许大楷,大字写得工整了,随着年龄增大,再写小楷;4.先慢后快,汉字书写难,开始宜缓慢,不可贪多图快,只待日后基本笔画熟练了,基本字形掌握了,写字自然会快起来。思考:小学写字指导要注意些什么?2020/3/25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研究72.进一步的识字教育,巩固识字成果,扩充识字范围,为读写训练打下基础从“三、百、千”到“读经读史”的过渡阶段。在“三、百、千”之后,引导学生读一些韵语知识读物,再读《四书》,是蒙学中一般的做法。第一,巩固识字成果,扩充识字范围,以为下一步的读写训练(阅读“四书”“五经”等)打下坚实基础,这是必要的。第二,这一阶段的儿童,知识渐开,求知欲强,个性品格发展很快,及时进行一定的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也是必要的。韵语读物均抓住汉语言的特点,采用韵语及对偶的形式,语言通俗,和谐顺畅,读来上口,既符合儿童的兴趣,又便于记忆。训诫类的韵语知识读物在向少年儿童传播思想意识方面影响很大,如《弟子规》《女四书》《惜时贤文》等。蒙求、类蒙求类韵语知识读物是以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2020/3/25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研究8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莫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清·李毓秀:《弟子规》节录)粗成四字,诲尔童蒙。经书暇日,子史须通。重华大孝,武穆精忠。尧眉八彩,舜目重瞳。商王祷雨,汉祖歌风。秀巡河北,策据江东。(《龙文鞭影》节录)2020/3/25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研究93.初步的读写训练阶段(注:大致在儿童入学的第三个年头。)一般做法开始教学生读“四书”“五经”;配合读经,教学生阅读简短的散文故事和浅易的诗歌,教学生学对对子,有的还教给学生一点极浅近的文字、音韵的知识。读经(“四书”“五经”,基本教材)阅读散文故事(激发兴趣,丰富见闻)读诗(启发想象,开拓胸襟,培养语感)属对(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知识书和工具书的使用2020/3/25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研究104.进一步的阅读训练和作文训练阅读继续念《四书》《五经》,同时开始学习“古文”。所谓“古文”主要是从几种重要史书选出来的若干篇章和历代名作家的一些散文,如《古文观止》等。此外,还要教学生读一些诗赋,如《唐诗三百首》。在上面阅读训练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浏览涉猎并读一些“时文”(即当时中了状元、进士者所做的八股文)。经验之一:文、道不可偏废学者观书,先须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注中训释文意,事物名义,发明经指,相穿纽处,一一认得,如自己作出来底一般,方能玩味反复,向上有透处。若不如此,只是虚设议论,如举业一般,非为己之学也。(宋·朱熹:《语孟集义序》)“道”是根本的,但正确的“道”必须有高明的“文”来阐发、传播,人们也必须通过“文”来理解“道”,透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将“道”落在实处。2020/3/25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研究11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宋·朱熹:《朱子童蒙须知》读书须是仔细。逐句逐字,要见着落。若用工粗鲁,不务精思,只道无可疑处。非无可疑,理会未到,不知有疑尔。——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从古未有只读四书一经之贤士,亦未有只读四书一经之名臣。故欲知天下之事理,识古今之典故,欲作经世名文,欲为国家建大功业,则诸子中有不可不阅之书,诸语录中有不可不阅之书,典制志记中有不可不阅之书,九流杂技中有不可不阅之书。——唐彪:《读书作文谱》经验之二:熟读、精思、博览2020/3/25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研究12写作经验之一:先“放”后“收”第一步是“放”,大胆想、大胆写,驰骋想象,放开言路,不受约束;第二步是“收”,到一定阶段,学生写作已有了基础,就要求他们学习精炼严谨的作文方法。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此集皆粗枝大叶之文,……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宋·谢枋得《文章轨范》)经验之二:词、意并重作文以“意”为主,但好的“意”、正确的“义理”,必须用恰当的“词”、用好的“辞章”表达出来。经验之三:多读多作多改“多读乃借人之功夫,多作乃切实求己之功夫”。(唐彪)“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唐彪)作文有三病:意到而辞不达,如讼者抱直理,口讷莫申,一病;辞达而调不工,如委巷相尔汝,俚鄙厌闻,二病;调工而体不键,如堂堂衣冠美丈夫而无精神,三病。(清·孙奕:《示儿编》,卷八)2020/3/25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研究13中国古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生识字,读书,作文,有两个重要之点:一是要符合本国语言文字的特点,一是要符合儿童和青少年学习本国语言文字的规律。在千百年长期的语文教育实践之中,前人在这两方面确实找到了一些门径,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的责任应该是做一些分析研究,看看他们所用的方法之中,哪些是行之有效的,为什么会有效,哪些是不对头的,为什么不对头,进而明确哪些是应该丢弃的糟粕,哪些是可资借鉴的经验,这些有益的经验又应该怎样同现代的科学成果结合起来,赋予旧的经验以新的生命,使它得到发展和发扬。这样,对于我们今天研究语文教育工作能有些参考作用,对于研究我国语言文字的特点也会有些益处。——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序》结合汉字识字教学、汉语阅读教学、汉语写作教学,说说如何具体做到这两个“符合”?2020/3/25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研究14二中国现代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与沿革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小学语文学科设置始于20世纪初。“壬寅——癸卯学制”确立了中国近代新型教育的基础,语文教育也由过去集经学、哲学、史学、伦理学、文字学为一体的混合型综合教育,发展为新型教育制度下的一门单独学科,开始了自己学科化的道路。背景学制小学中学初高初高戊戌变法1898壬寅、癸卯学制1902、19035(7-11岁)4(12-15岁)5(16-20岁)辛亥革命1911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4(7-10岁)3(11-13岁)4(14-17岁)五四运动1919壬戌学制19224(7-10岁)2(11、12岁)3(13-15岁)3(16-18岁)建国以后19491951年10月5(7-12岁)3(13-15岁)3(16-18岁)改革开放19781980年12月4(7-10岁)2(11、12岁)3(13-15岁)3(16-18岁)2020/3/25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研究151.清末的小学语文课程癸卯年初(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实行,成为我国第一部以政府名义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近代学制,亦称“癸卯学制”,该学制一直沿用到1911年清王朝覆灭。按该学制,必修学科列有:“读经讲经”,“中国文字”(初小),“中国文学”(高小)。这为中国具有学科意义的语文教育揭开了序幕。1904年也随即成了现行语文学科独立设科的开始。“其要义在使识日用常见之字,解日用浅近之文理,以为听讲能领悟、读书能自解之助,并当使之以俗语叙事,及日用简短书信,以开他日自己作文之先路,供谋生应世之要需。”“其要义在使通四民常用之文理,解四民常用之词句,以备应世达意之用……”思考:强调语文教育的“应用”功能,是走向语文本体的重要一步,说明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与读书仅仅为考试做官的封建教育已有所不同。这也是传统的文史哲结合在一起的混合式教育走向分化的重要表现。”2020/3/25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研究162.民国初期的小学语文课程辛亥革命后,民国初立。1912至1913年,教育部制定出“壬子癸丑学制”。“读经”科废止,不再使用“中国文字”、“中国文学”的名称,初小、高小都设“国文”科。国文要旨,在使儿童学习普通语言文字,养成发表思想之能力,兼以启发其智德。初等小学校首宜正其发音,使知简单文字之读法、书法、作法,渐授以日用文章,并使练习语言。高等小学校,首宜依前项教授渐及普通文之读法、书法、作法,并使练习语言。思考:进一步认识到国文是一门技能学科,强调其应用性。这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已经受到重视,语文教育开始有了自己较为明确的任务,并开始转向语文本身。同时赋予语文“兼以启发其智德”的教学功能。2020/3/25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研究173.“五四”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小学语文课程在“白话文运动”及“国语运动”的背景下。教育部于1920年通令全国,将小学“国文”科改为“国语”。中国语文教育揭开了新的篇章——开始了白话文教学。语文教育开始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从几千年来历史所赋予的各种使命的缠绕中挣脱出来,承担起了本学
本文标题:语文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201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30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