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18套试卷合集】湖南省长沙市广益中学2019届中考历史四月第一次模拟试卷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卒子,即小兵)。”这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的是(D)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雅尔塔体系C.两极格局D.多极化趋势2、发展中国家组装一部售价260美元的iPhone,只能从中赚取4美元,其他的都由苹果公司赚去了.作为个案,它可以说明全球化时代(A)A.应建立更合理国际经济新秩序B.发展中国家并未收益C.应大力消除国家间的关税壁垒D.高科技产业前景堪忧3、当今世界,存储检索信息的速度,尤其是向全世界发送信息的速度是空前的、爆炸性的.产生上述现象的关键技术是(C)A.生物工程技术B.原子能技术C.计算机络技术D.航空航天技术4、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018年,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的主题是“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2018年,在中国倡导下,“亚投行”正式成立.这些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趋势是(D)A.区域化B.多极化C.集团化D.全球化5、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其中的“破坏”主要是指(B)A.美国利用优势干涉他国内政B.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面临挑战C.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D.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非洲大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是(C)A.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主权B.1952年,埃及独立C.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D.1959年,古巴建立革命政府7、“世界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对材料所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C)A.冷战后美国一国主宰世界统治秩序B.广大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多极化的一极C.冷战后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D.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8、“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材料中“红色帝国倒塌”的根本原因是(D)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B.东欧剧变C.苏联解体D.苏联模式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其中著名的领导人有(C)①章西女王②卡斯特罗③玻利瓦尔④纳赛尔。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浪潮,下列民族独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是(A)A.纳米比亚独立B.古巴革命C.埃及独立运动D.南非独立11、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这一事件标志着(D)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了②社会主义失败了③两极格局结束了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保罗•约翰逊《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材料中的这场“求变之风”最终(D)A.延缓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力量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彻底失败D.改变了世界政治的两极格局13、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A)A.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B.大规模开垦荒地C.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D.取得了实质性突破14、由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从2018年12月成立至今已经有86个国家加入,最新加入的国家是在5月2日获批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肯尼亚。至此,亚投行成员国基本涵盖了每个大洲。这反映出(C)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②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③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5、1948--1952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工业生产上升35%,农业生产提高10%。此时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于(C)A.西欧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战后世界秩序的和平稳定D.马歇尔计划的扶持16、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C)A.美国经济的滞胀B.苏联的威胁C.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D.中国的崛起17、2018年6月24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票数,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后,或将最终与欧盟“分手”。对于这段历史解读正确的是(D)A.英国是欧共体的创始国B.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中断C.英国加入欧盟对自身经济发展没有好处D.欧盟的发展道路面临挑战18、空闲时聊聊天,吃饭时拍个照片发朋友圈,看到二维码扫一扫。据统计,目前国内外微信活跃用户已达5亿人,微信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D)A.航天技术的进步B.生物技术的突破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D.络技术的发展1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其他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描述反映的是(D)A.多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B.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C.美国已丧失世界霸主地位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0、1944年,国际货币制度(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1947年,23国签订了关贸总协定,在这些重要的国际性组织中,美国占据了支配地位。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由美国占支配地区的关贸总协定。这表明(A)A.世界多极化趋势已明显增强B.强权政治左右着世界的发展C.稳定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D.美国已成为世界的领导者21、2018年6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发展经济,宣布退出保护全球气候的《巴黎协定》。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写道:“……,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他的主要观点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A)A.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B.世界经济的发展C.国家之间的关系D.人类生活的方便舒适22、2018年4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演讲中称,“中国……并利用其绝对的块头和肌肉迫使其他国家屈服”,为其“亚太再平衡”和遏制中国造势。近年来,美国为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先后抛出“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等各种名目的新亚太战略。特朗普总统上台后又提出“印太战略”。这说明(A)A.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B.冷战已经结束C.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D.国际恐怖主义横行23、美国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世界》中写道:“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其中第三次权力转变是指(B)A.区域集团化B.政治多极化C.文明多元化D.经济全球化24、柏林墙的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关系的产物。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后经过多次改建。1989年底柏林墙被推。1990年10月3日两德重新统一后,联邦政府几经周折终于在1993年取得市民们的谅解,决定重建一堵象征性的柏林墙,以纪念现代史上这一重大事件。新柏林墙只有70米,但体现原貌,岗亭、“死亡地带”、铁丝等一应俱全。柏林墙拆除的背景是(C)A.美苏冷战的结束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C.东欧剧变D.两极格局的崩溃25有人将法德关系作如下比喻:以前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相同的“民主”规则的含义是指(D)A.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B.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C.法德关系的和解D.欧洲的经济一体化26、下列属于同一性质的改革是(C)①明治维新②商鞅变法③巴黎公社④当代中国农村改革⑤美国南北战争⑥赫鲁晓夫改革⑦戈尔巴乔夫改革.A.①②⑤B.③④⑦C.④⑥⑦D.⑤⑥⑦27、“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基于这样的认识,欧洲国家为此进行的实践不包括(A)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成立欧共体C.建立欧盟D.使用欧元28、2018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局长基哈诺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个世纪前,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是现代工程史的一项壮举,100年后,巴拿马运河依然在国际航运领域占据重要一环,成为巴拿马人民的骄傲.”巴拿马运河真正成为“巴拿马人民的骄傲”是在(D)A.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B.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爆发群众性反美运动C.1977年巴拿马收回运河海关、邮政、司法主权D.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29、曾经,世界是“欧洲”的;一度,世界是“美国”的。近现代以来,美欧关系在相对稳定中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政策设计人员认识到,共产党人正在利用欧洲危机,如果他们进一步得逞,美国安全将会面临严重威胁。不过他们认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于应付共产主义的威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换句话说,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材料二: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20世纪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郑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整理自人教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欧盟前身)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如图:(注: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整理自人教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设计对西欧援助计划的意图。(2)据材料二,指出美欧关系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材料二中法国试图“保持独立”的具体表现。(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战后美欧关系演变的原因。答案为:(1)维护美国安全;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2)变化:西欧从依附于美国到时逐步摆脱美国控制而独立自主.表现:欧共体的成立.(3)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西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双方综合实力的消长;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等.30、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风靡全国,俄罗斯(苏联)的发展历史尤其引人注目。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积极改革,促进发展】材料一:1856年3月,沙皇……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
本文标题:【18套试卷合集】湖南省长沙市广益中学2019届中考历史四月第一次模拟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3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