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完整版毕业论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学士学位毕业论文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探讨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大庆年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I摘要:农民外出到城市打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个特色。每年上亿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他们虽然远离农村、脱离了农业,但他们农民的身份没有得到改变。他们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餐饮服务业、建筑煤矿业等行业。他们在城市就业过程中受到种种歧视性规定,无法享受和城市人同等的就业机会、就业待遇。目前,工农业差距、城乡差距、农民工问题成为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这种状况必须加以解决。本文通过农民工遭遇就业歧视的现状入手,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而提出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以此来改变我国农民工免遭就业歧视的状况。关键词:农民工;就业;就业歧视Abstract:FarmersgoouttothecitiestoworkinChina'sreformandopeningupafeature.Eachyear,millionsofyoungadultsrurallaborerstourbanemployment,althoughtheystayawayfromruralareas,awayfromagriculture,buttheyhavenotbeentochangethestatusofthefarmers.Theyaremainlyconcentratedintheprocessingandmanufacturing,cateringservices,constructioncoalminingandotherindustries.Thecourseofemploymentinthecitiestheyaresubjecttovariousdiscriminatoryprovisionsandthecitypeoplecannotenjoyequalemploymentopportunities,employmenttreatment.Atpresent,thegapbetweenindustryandagriculture,urban-ruralgap,theissueofmigrantworkersintoChina'seconomic,politicalandsocialdevelopmentconstraints,thissituationmustbeaddressed.Inthispaper,migrantworkersfacediscriminationinemploymentsituationtostarttofindouttherootcauseoftheproblem,thenpresentaseriesof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asawaytochangeChina'smigrantworkersfromdiscriminationinemploymentsituation.Keywords:migrantworkers;employment;employmentdiscrimination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II目录1前言.................................................-1-1.1本文研究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1.3本文拟解决的问题.................................-3-2就业歧视的概述........................................-4-2.1就业歧视的概念...................................-4-2.2就业歧视的分类...................................-4-3我国农民工遭遇就业歧视的现状..........................-5-3.1经济方面的歧视...................................-6-3.2政策方面的歧视...................................-7-4我国农民工遭遇就业歧视的根源分析......................-8-4.1制度性原因分析..................................-8-4.2维权组织原因分析.................................-9-4.3法律原因分析....................................-10-4.4社会习俗和思想文化影响..........................-11-4.5农民工自身素质较低..............................-11-5改变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对策及建议...................-12-5.1完善现有的相关制度和政策........................-12-5.2建立针对农民工自身的维权组织....................-14-5.3建立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规制度..................-14-5.4正确看待农民工,转变歧视观念....................-15-5.5加强就业培训,提升自身素质......................-15-6结论................................................-16-参考文献..............................................-18-致谢.................................................-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1-1前言1.1本文研究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向非农转移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趋势。目前,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城镇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镇灯火通明的流水线上,在建筑工地上,到处可见来自全国各地农民工的身影。我国的经济之所以蓬勃发展,进出口贸易每年以百分比两位数的速度迅猛增长,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庞大的吃苦耐劳的农民工群体,这是我国经济腾飞取之不尽的劳动力资源。他们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既有利于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推动劳动制度的改革。社会学家形象的称之为现代化建设的“脚手架”。然而,农民工付出了如此辛勤的劳动却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待遇,居无定所,且经常被欠薪。在城市中倍受歧视,尤其是就业领域的歧视更是种类繁多。据资料显示:农民工在城镇所从事的工种绝大多数是城镇人不愿干的高强度、高空、高温、有毒、有害的工作,如矿山、化工、建筑、环卫、勤杂等行业。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受到较普遍的不公正对待,而且这类区别对待并不是基于工人们的生产力差别,而主要是基于工人们的身份差别——城市与农村的户籍差别。歧视的结果是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机会平等和待遇平等,由此必然影响到社会公正、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遭受歧视的人普遍感到有压力、情绪低落和缺乏动力,这不仅损害他们的自信和加大别人对他们的偏见,还影响他们的生产率。因此,就业不能承受歧视之重。所以,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能使他们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发挥和展示,这对于我国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促使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尽快融入城市社会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普遍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2.1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关于农民工的研究国内外都有相关的论著,虽然国外农民工的含义和称呼与我国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在某种本质上却存在一致,都是指由农村流入城市工作的人群。由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大量农民进城变为城市产业工人大多是发生在城市化早中期,而且农民在国外没有户籍的限制,因此目前国外专门关于农民工的研究不是太多,但关于歧视理论的著作还是不少。由于西方社会历史原因,歧视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一直为西方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所关注,经济学当然也不例外。对歧视的早期描述主要起源于大西洋沿岸的欧洲人,而且多与性别有关。自本世纪4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学家们对种族、宗教和性别歧视的日益关注,对歧视问题的研究在西方经济学界逐渐成为热门问题之一。1944年,冈纳缪尔达尔的著作《美国的困境》可视为歧视经济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2-产生的标志。后来,发展经济学的崛起,使发展中国家的歧视问题也受到发展经济学家的重视,阿瑟·刘易斯在其《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发达地区的就业政策》、《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等60年代著作中都程度不同地涉及到歧视问题,1979年,他更在《再论二元经济》一文中集中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歧视。而对劳动力市场的歧视的研究则始于贝克尔的经典著作《歧视经济学》,其后大量的文献对歧视的定义、歧视程度的度量、造成歧视的原因等问题进行研究。到了80、90年代,西方经济学中新发展起来的公共选择理论及新制度学派,也都对歧视问题予以了不同程度的关注。贝克尔指出,经济上的不平等并不必然意味着歧视的存在,所以他将经济隔离和经济歧视区分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按照种族、性别、宗教等特征将雇员隔离开来,但他们可能在经济上获得同等的收入;而后者则是指对具有同样生产率的人给予不同的经济回报。收入的差异也许与种族、性别有关,但收入的变化反映着边际生产力和工作时数的变化,教育程度、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等因素都会造成这种变化。排除了这些因素的余项才是歧视的体现。在贝克尔之后,有很多经济学家对其理论进行修正和发展,下面介绍几种西方劳动力市场歧视的代表性理论:个人偏见歧视理论。这种理论是把歧视看成歧视者的一种偏好或者爱好,认为歧视的根源是个人偏见。阿罗的雇员歧视模型就是对贝克尔模型的一个修正,他考虑了劳动力的不完全替代性和存在劳动力调整成本的情况。如果不同群体的雇员不能完全替代,并且雇佣和辞退都是有成本的话,那么歧视性的工资差别就很难消除或只有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后才能逐步消失。垄断歧视理论。修罗认为,歧视是根源于垄断力量。统治群体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与少数群体的交易与不交易的力量,就好像有歧视的垄断买主、卖主一样。自然的、社会的、或经济的压力可能使主导群体与从属群体交易,少数群体几乎没有选择权力,当然也没有拒绝交易的权力,为了生计不得不那样做。修罗解释了七种类型的歧视:雇佣歧视、工资歧视、职业歧视、人力资本歧视、垄断势力歧视、资本歧视、价格歧视。垄断者相机使用,以提高他们的货币收入和社会距离。挤出效应理论。早在二十世纪初期,埃奇沃思和福西特就提出拥挤假说,认为女性收入低于男性在于她们就业被限制在狭窄的职业领域,伯格曼将此假说做了形式化处理。伯格曼认为:“歧视的动力不在于外生的歧视偏好,而在于纯粹的经济动机。歧视使黑人集中于低收入、低社会地位的工作中,使白人免于黑人的竞争而获得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工作。”双重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德瑞格和皮埃尔按照雇佣和报酬支付等特征,将整体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为两大非竞争性部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所提供的是相对较高的工资率、较为稳定的就业、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而二级市场只能提供较低的工资率、不稳定的就业以及较差的工作条件,并且根本没有职业发展的机会,在这一部门中,教育和经验的收益被认为接近于零。劳动者想要从二级市场流向一级市场是很难的[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3-1.2.2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问题也较为严重。然而,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歧视问题有其独特的一面:歧视的主体是政府,歧视的对象是农民工。这在西方是不存在的。因此研究农民工的歧视问题不能照搬西方理论。一些学者对我国农民
本文标题:【完整版毕业论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3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