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4信息获取与用户研究11-12A马-陈
14章信息获取与用户研究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源含义,类型划分及各类信息源的特点;信息获取的途径及原则。掌握信息评价的一般指标;多种信息源间的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信息准确度的评价及方法;信息经济性评价。掌握信息服务的内容及信息服务的原则,掌握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信息用户及其需求研究的意义、内容;用户信息行为的特征;用户信息需求的评价标准及其调研方法。重点与难点:1.信息获取的途径及原则2.信息评价的指标3.怎样评价和选择有价值的信息4.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主要方式5用户信息需求研究的意义、内容6.用户信息行为的特征、评价、调研方法2信息的获取是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信息的分布存在集中与分散现象。离散分布,指数增长并且快速老化。载体种类繁多、语种多样、信息知识按不同需要反复分解与整合、存贮物理位置多……不仅信息管理困难,而且也给信息获取带来很大困扰。因此,信息获取也是信息管理学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34.1信息源及其特点•定义:•人们在科研活动、生产经营活动、文化活动和其他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果和各种原始记录,以及对这些成果和原始记录加工整理所得的成品(如数据库、文摘索引杂志等)都是借以获得信息的源泉,简称信息源。•分类:•从便于对信息进行管理的角度:•记录型、智力型、实物型、零次型。44.1.1记录型信息源•记录型信息源是指以一定符号记录在载体上(纸张、竹、帛、磁盘、光盘、缩微胶卷、胶片等)的知识信息。•特点:便于记载、保存和利用;传播信息系统。•一、记录型信息源的划分:•1)类型划分1——按物质载体分:•印刷型•缩微型•计算机阅读型、网络型•视听资料52)按不同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分一次信息。凡是在科研、生产、经营、文化及其他各类活动中生产的原始信息,称为一次信息。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报告、专利说明书及各种网络信息。二次信息。是对一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信息,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形式的检索工具。二次信息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报道,更重要的是为查找一次信息提供线索。三次信息。是在一、二次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产生的信息。人们常把这类信息称为信息分析研究的成果,如综述、述评、学科年度总结、文献指南、书目之书目等。64.1.2实物信息源实物信息源是由实物携带和存贮的知识信息,如某种生物的样品、产品样机、工艺品等。实物信息源真实可靠,直观生动(物质成分),所携信息不易失真(信息成分)。这类信息源不能直接进入信息系统,要对其进行管理,必须先将它转换成记录型信息。74.1.3智力型信息源•智力型信息源主要指由人脑存贮的知识信息,包括人们掌握的各类知识、诀窍、技能和经验。•类型:•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可以用语言和文字明确表达和记录)•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与个人经验密切相关,难以明确表达和记录)•特点:•内容难以掌握,管理难度大。•人脑易产生遗漏和失真现象。•因其主要由人脑携带,可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方法。•知识管理特别关注隐性知识的管理。84.1.4零次信息源零次信息源是指各种渠道中由人的口头传播的信息。零次信息是人们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是信息客体的内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包括听、视、嗅、味、触觉)的结果。典型特征:直接性、及时性、新颖性、随机性、非存贮性等对经济活动和科技活动具有重要作用。94.2信息获取的途径与原则不同类型、不同载体、不同内容的信息往往具有不同的流通渠道和分布范围,应当根据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获取。4.2.1信息获取途径(大体分为两大类别):一、非文献信息源(需亲自处理,获取零次信息为主):1)与其他人的个别直接交流2)调查现场或实物调查(如警察对犯罪现场的调查和搜集物证)访问调查(面谈或电话方式,需掌握采访技巧、准备提纲)问卷调查(结果客观性强)3)其他(如监听)104.2.1信息获取途径(大体分为两大类别):二、文献信息源(可从其他人或机构获取的):图书期刊会议文献科技报告产品资料政府出版物档案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标准文献常用获取方式:1)采购采购是一种经常性的、稳定的、系统的搜集和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2)交换交换的信息源多属于内部资料、非卖品,不能通过采购或其他方式获得。3)索取还不够详细、完备和全面的信息源,根据需要与可能,可以通过通讯联系或直接派人联系取得。4)检索手工检索、脱机检索、联机检索、网络检索。114.3信息的评价与选择4.3.1信息评价的一般指标•信息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极为广泛。无计划地搜集信息不仅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应付环境变化,而且还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信息进行评价,掌握和利用合适的信息源,搜集、选择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是信息管理活动急需解决的问题。•信息价值的评价在很多情况下取决于信息利用者的工作范围、性质、目的和个人素质。•有价值的信息:是在特定的问题和状态中被利用并有效发挥其功能的信息,是实现某种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是进行决策和选择所必需的资料。12•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具有及时性、准确性、综合性、易获取、经济性等特性。•具体地说,应基本符合以下条件:•能够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依据;•信息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信息的可信赖程度高;•信息具有综合性;•信息容易获取(不是用特殊的手段或极少数人才能获取)•信息的费用与目标吻合。134.3.2信息源的评价与选择对于获取到的信息,首先必须确定信息的载体、从何处获得;其次还应评价信息发生的意图和可靠性。搜集到的信息,有必要按信息源类型或利用目的划分出各种类型,并进一步对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等进行综合分析。作为信息管理人员应帮助用户准确认识所获信息。对信息源的评价一般采用两种方法:直接评价法(信息工作者按一般要求进行评分)间接评价法(信息利用者根据实际需要评价)144.3.2信息源的评价与选择一.直接评价法直接评价法就是按照前述有价值的信息应当具备的一般条件或标准,信息工作者根据对信息源的一般要求对信息源进行评分评价,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信息源的价值给予评分评价。•例:表4-1信息源直接评分评定表(教材P111)评定准则信息源IIIIIIIVVVIVIIVIIIIXXXIXIIXIII及时性1051881034824810综合性46108698899764经济性8749109610659810准确性58810310109108785易获取性87471088666369总分3533274237463537393030363815直接评价法的特点:特点:1)简便易行,主观性强。2)准确性差。①来源于信息工作者的主观判定,很难准确判断利用者的感受;不能准确揭示信息源的真正价值未考虑信息的实际利用状况可以根据信息利用者的要求给各指标一个权值,以更准确说明对用户的价值。②指标过于简化。一些重要指标如针对性、简明性、新颖性等未列入162.间接评价法•间接评价法是通过信息用户来评价信息源。•以调查表的方式调查用户对信息源的需求和利用情况,然后由信息工作者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对信息源的价值做出评定。•特点:需要信息用户密切配合,工作量较大,但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具体程序(见教材P112)17信息源间接评分评价表被调查人信息源F1F2…Fj…Fn一a11a21…a1j…a1n二a21a22…a2j…a2n…………………Iai1ai2…aij…ain…………………Mam1am2…amj…amn总计R1R2…Rj…Rn注:表中aij是被调查者i对第j个信息源的评分,信息价值较高的信息源其评分相应较高。18四种相对重要性指标的计算(1)(1)评分平均值。用被调查者(指有效的被调查人)的人数去除这些被调查者给某一信息源的评分之和。Rj=Σaij/m…………………………………………(4-1)式中:Rj——信息源j的平均评分;m——被调查人数;aij——被调查人i给信息源j的评分。(2)评分比重。某一信息源所得全体被调查者的评分和,在全体被调查者给所有信息源的评分总和中所占的比重。pj=Σaij/ΣΣaij……………………………………(4-2)式中:pj——信息源j的评分比重;n——信息源数;aij,m与(4-1)式中的相同。19四种相对重要性指标的计算(2)(3)最高评分频度。全体被调查者给某一信息源的全部评分中评最高分数的人数所占的比例,称为最高评分频度。Pmax=m′/m…………………………………………………(4-3)式中:Pmax——最高评分频度;m′——给最高评分的被调查者数;m——被调查人数。(4)平均名次指标。将全部信息源分别就各个被调查者的评分排队,列出名次,然后用被调查者总数去除名次的数值和,便是相应项目的平均名次。Mj=ΣCij/m…………………………………………………………………(4-4)式中:Mjj——信息源j的平均名次;Cij——被调查i给信息源j的评分排队名次;m——被调查人数。204.3.3信息准确度的比较评价角度一:(1)从不同的信息源获得同一性质的信息进行比较;(2)定期地、系统地搜集信息,调查过去同种信息是否出现并和新获取的信息进行比较评价;(3)从多种信息源搜集、分析同种信息和相关信息,与切题的信息进行比较评价。一般把从各个方面获得同一信息,并进行比较评价的方法叫作“交叉检验”。21角度二:从信息包含的六个要素来评价信息的准确度“5W1H”评价,即内容(What),原因(Why),时间(When),地点(Where),人(Who),方法、途径、状况(How)。信息是否为零次信息或一次信息?步骤大致如下:①把信息分成六个要素,按要素分成不同的组;②分析各组中有无共同点,把具有共同点的信息抽出来;③只用被抽出来的、具有共同点的信息要素构成信息形态;④把组成信息形态的要素分别同原信息进行比较;⑤根据比较结果,对于被认为最有共同点的原信息作进一步调查检验,分析它与其他信息的相关程度、相关的交接点等。224.3.4信息的经济性评价一、所需信息存在率的评价。二、所需信息适合率的评价。三、)所需信息可靠性的评价。信息价值的说法本身就有一个是否经济的考量。一般都要求迅速、准确、廉价地获得所需信息。23信息的再现率与适合率24信息错误及其原因信息的提供、评价和利用等环节都是由人来进行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人为的或无意识的错误。原因原因简述缺乏客观性没有客观地理解获取的信息,掺杂了一些主观因素取材不足只用片面的素材、片面的信息来完成报道工作理解不足判断问题受潮流、情绪影响,不探究其真理、本质调查分析不充分过于追求信息提供的速度,不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思考能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对新问题的思考能力,而是墨守成规,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不可靠性太大对于信息不明确之处置之不理,而将自己主观臆断注入信息凭兴趣评价信息有时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过分强调,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则置若罔闻,歪曲了信息的真正价值254.4信息获取的途径4.4.1信息获取效率指标对于信息的获取和搜集过程,可以采用采全率、采准率、及时率、费用率、劳动耗费率等五个指标来衡量和评价。这些指标一般通过信息内容与信息需求的相关程度,即切题性或相关性来确定。一、采全率采全率用来衡量切题信息搜集的完整程度。指某一信息系统(信息库)所含的全部切题性信息(对该系统全体用户而言)在当时系统内外所有切题信息中所占的比例。如果用P表示采全率,r表示该信息系统中切题的信息,R表示当时系统内外全部切题的信息,信息采全率可表示为:P=r/R……………………………………(4-5)264.4信息获取的效率指标(2)二、采准率采准率用来衡量信息搜集的针对性,指某一信息系统(信息库)所含的全部切题信息(对该系统全体用户而言)在当时该系统所有信息中所占的比例。如果用E表示采准率,r表示该系统中切题的信息,Q表示系统内所有的信息,E=r/Q……………………………………(4-6)三、及时率及时率用来衡量信息搜集的
本文标题:4信息获取与用户研究11-12A马-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39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