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
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导入新课:1、抗日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对此国共两党采取了怎样的态度和措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2、1937年国民党正面战场上进行了什么战役?有什么重要的作用?一、平型关大捷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1)时间:1937(2)内容: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确定了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3)意义: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2、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参战部队:八路军115师;中国军队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3、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根据的的开辟。二、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1、徐州会战及其意义。——1938年春,日军为打通津浦、陇海铁路,从南北夹击徐州,企图围歼此地中国军队主力;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徐州会战。(1)台儿庄战役: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消灭日军1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2)徐州会战的影响——抗击日军四个月,延缓了日军对武汉的进攻,使日军歼灭此地区中国军队主力的企图落空了。2、武汉会战的历史作用。1938年6-10月,国民政府为了抗击日寇保卫武汉展开了大会战。这是中国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此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三、百团大战1、抗战相持阶段敌我态势变化——日本侵华策略的变化: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以主要兵力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2、百团大战——目的、经过和作用。目的:为了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日形势的好转。经过: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一场对日大规模作战,称为百团大战。作用: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的大量兵力和大部分伪军,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四、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中国远征军组建和出国作战2、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重要作用——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力量,给英缅军以有力的支持,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有力的配合盟军在太平洋的反攻,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探索与争鸣1938年5月,针对“速胜论”和“亡国论”的观点,毛泽东写了《论持久战》。请你读一读《论持久战》,具体了解持久战论断的主要内容,结合当时的历史谈谈你的读后感。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一、平型关大捷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2、平型关大捷3、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根据的开辟二、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三、百团大战四、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意义教学小结:七七事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浴血奋战。中共领导取得了平型关、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有力的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抗战的主要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进行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等四次大战役,打破了日本法西斯“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歼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在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练习与测评1、为什么说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1)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初期延续了日军的进攻,极大的消耗了日军,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在正面战场主要战役结束后,抗日战争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2)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抗战牵制和歼灭了日军的大量兵力和大部分伪军,振奋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罪行也。——聂荣臻为被救两名日本女孩《致日本军官长士兵书》(1940年8月20日)读完这封信后,你有什么体会?——提示:激发日本士兵的天良;八路军的仁义;日军的暴行;聂对战争原因和性质、危害的认识等。3、试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作用和意义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给英缅军以有力的支持,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有力的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的反攻,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图中左一为林彪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写作《论持久战》。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电影《平原游击队》剧照华北白洋淀的雁翎队电影、电视剧歌曲《沙家浜》《歌唱二小放牛郎》《红灯记》《黄河大合唱》《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游击队之歌》《敌后武工队》《节振国》《国歌》《铁道游击队》《赵一曼》《南泥湾》《八女投江》《最后五个人》《淞花江上》发生在1931-1945年抗日斗争时期的动人事迹、已拍成的电影或电视剧、歌曲中缅印战区司令官蒋介石夫妇和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缅甸战役总指挥)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1904年11月21日生于安徽省无为县,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1933年率部参加古北口抗战,1938年激战台儿庄,同年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率部收复昆仑关。1942年率领200师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首战同古,再战棠吉,给倭寇予重创,不幸在回国途中负重伤,1942年5月21日牺牲于缅甸密林中。7月份灵柩回国后,沿途百姓万人空巷祭拜。10月6日国民政府追晋戴安澜为中将,并批准戴安澜的英名入似南京忠烈祠。10月29日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颁授戴安澜将军懋绩勋章。1956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1983年11月,里根总统应戴安澜将军遗属请求,命令美国陆军部补发了在文革中遗失的懋绩勋章和证书。芜湖小赭山戴将军墓戴复东教授近影毛泽东题赠了挽词“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了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命令中说:“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日本“731部队”即石井部队。主要研制鼠疫、霍乱、伤寒等病菌和带有这些病菌的炸弹。石井部队,肆意捕杀中国人,进行细菌试验,因受“试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3000多人。。图为日本侵略者正在用中国活人作细菌试验。731部队用于放人肉的铁槽731部队用的骨锯用于挂人肉的铁钩被日军细菌弹杀死的中国青年
本文标题: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46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