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林业工程在耕地中的作用
目录第1页目录1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11.1林业生态工程与土壤侵蚀..................................................11.2森林与水资源危机.............................................................11.3防护林...............................................................................21.3.1水土保持林...............................................................................................21.3.2农田防护林...............................................................................................41.3.3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61.3.4水库、河岸防护林....................................................................................91.3.5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12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正文第1页共14页1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1.1林业生态工程与土壤侵蚀森林的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吸收2~5mm的降水,而且可以保护土壤免遭雨滴的冲击。枯枝落叶层腐烂后,参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有效地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从而使森林土壤对降水有极强的吸收和渗透作用。树冠对森林土壤有双重作用:(1)可以减少降水到地面的高度和水量(林冠可吸收10~20mm降水);(2)林冠截留的降水要积聚到一定程度才降落而且集中在一点上,使得水的破坏力增强但作用不大。森林中有大量的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活动,林木根系强大的固土和穿透作用都能有效的增加土壤孔隙度和抗冲刷能力。1.2森林与水资源危机1、森林是“绿色水库”,森林土壤像“海绵”一样可吸收、贮藏大量的降水,涵养水源,并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增加枯水期的河水流量,增加可利用的有效水资源。2、森林可防止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泥沙,维护江河湖库的蓄积能力,延长水利工程设施的寿命,减少无效水损失,并且还能有效地缓解水体污染。3、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正文第2页共14页1.3防护林1.3.1水土保持林防止水土流失为目的而营造的森林。1、水土保持林的树种选择原则营造水土保持林,必须根据保持水土的目的及水土流失地区的自然特点,同时兼顾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来选择树种。选择树种的原则和依据是适合于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生长迅速、寿命长、根系发达、能促进排水和固结土壤的树种;枝叶茂密,树冠较大,能够形成深厚松软的枯枝落叶层的树种;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能在贫瘠土壤上生长的树种;繁殖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根蘖性强,再生能力高的树种。2、水土保持林的配置水土保持林配置没有统一模式,但有一定的规律。它的唯一标准就是因害设防,按防护目的而配置。(1)梁峁顶部防护林(分水岭防护林)梁峁顶部是径流的起源地,水蚀风蚀严重,水土流失首先从梁顶开始。营造梁峁顶部为荒地,可全面进行造林;如梁峁顶部较长又多为农田,可在农田的一侧或两侧营造防护林带,以保护农田和防止水土流失。梁峁顶部造林一般比较困难,应选抗风蚀耐干旱和根系发达的树种或灌木,并应加大灌木的比重。(2)护坡林坡面是水土流失面最大的地方,也是水土流失最活跃的地方。坡面按地形特征划分,一般可分为凸形斜坡、凹形斜地、直形斜地3种类型。各类型的护坡林树种配置是:凸形斜坡,径流量大,流速快,土壤侵蚀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正文第3页共14页强烈,土壤水分差,应营造乔灌混交护坡林,灌木的比重应占到60%以上;凹形斜坡,上部较陡,水土流失集中,下部凹陷处常伴有泥沙沉积现象,水分条件较好,上部应营造以灌木为主的护坡林,下部凹陷处可营造果灌为主的混交林;直形斜坡,侵蚀较轻,分布比较均匀,应营造以乔木为主的乔、灌混交林。营造护坡林,在树种配置上,无论选择什么树种都应以混交方式进行,因为混交对坡面的防护效益最佳。(3)侵蚀沟防护林侵蚀沟是各类地貌中水土流失量最大、危害程度最深的地方。侵蚀沟分为沟头、沟坡、沟底3部分。沟头由于径流冲蚀作用激烈,土体崩塌严重,不断扩张;沟坡集水面积大,植被稀少,遇有大雨经常发生滑坡和崩塌;沟底径流集中,流速快,泥沙多,径流常常导致沟底加宽加深。根据侵蚀沟这些特点,营造侵蚀沟防护林的目的是控制沟头扩张前进,防止坡面滑坡崩塌,保护沟谷和促进水土淤积。沟头造林须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具体做法是距沟头3~6m的地方,筑埂高1.0~1.5m,顶宽0.5~0.7m的围堰,围堰外密植灌木,堰内栽植乔灌混交林。沟坡造林应在侵蚀沟的两侧,沿等高线整成50~80cm宽的水平条带,栽植乔灌混交林。沟底造林应视沟底状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如沟底部坡度比较小,下切不严重,可全面造林;沟底较缓,土壤条件较好,集水面积不大,可营造块状林和小片丰产林;坡底坡度比降大、水流急、下切严重,必须采取修筑小型拦水坝、谷坊和栽植乔灌混交林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理。(4)地埂防护林(包括梯田地埂、坡地地埂和塬面农田地埂)地埂防护林的营造,应视农田的坡度、宽窄和大小而确定造林树种、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正文第4页共14页栽植密度和防护形式。对于坡度较陡的农田,可在地埂的上下方各栽植经济林树木;对于面积较大的塬面农田,则沿地埂、地界、或田间小路营造防风林带,同时在塬边地头营造以灌木为主的生物带。对于无地埂的农田,应按一定距离营造生物带,代替地埂发挥作用。地埂防护林的造林方法主要有植苗法、插条法和压条法等。但不论采取什么方法和什么形式,都应遵循既达到保持水土、保护农田,又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原则。1.3.2农田防护林1、农田防护林的形式农田防护林的形式大致有3种:林带的形式:即在农田四周营造的带状林分,林带往往在农田之中交织成网,称农田防护林网。这种形式在国内外应用最普遍。林农间作形式:即在农田内部间种树木,其株行距均较大,近似于散生状态。是林岛形式:即在农田的间隙地带营造的丛状林和小片林。2、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1)规划原则: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必须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宜带则带、宜网则网”的原则,同时考虑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和国民经济的发展。(2)林带结构的选择:根据防护的需要,人们通常把林带结构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即紧密结构、疏透结构和通风结构。(3)林带走向:林带的走向取决于害风的风向,确定林带走向时,首先应掌握和了解害风风向的特点。所谓害风,是指农作物造成影响或严重影响的风,在果园引起落花落果的风,在农区吹折作物茎秆和达到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正文第5页共14页干旱风指标的风等均称为害风。害风风向是指害风由哪个风向刮来的某一风向的危害程度是由该风的风速和出现的频率(一年中出现的次数)两个因素构成。在一年当中,害风风向频率出现最大和风速在8m/s(相当于6级风)以上的风称为主害风。频率较大且风向与主害风风向交角大于±45º的风,称次害风。根据害风的这些特点,主林带的走向应垂直主害风方向,而副林带方向一般与林带垂直即可。(4)林带间距的确定:林带间距包括主林带间距和副林带间距。主林带间距的大小,是由林带的防护距离和林带的树高所决定的,一般的规律是害风越过林带后造不成危害的距离,为主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副林带的间距大小,可根据防护效率的要求来确定,当防护效率要求为100%时,副林带的间距与主林带的间距相等;当防护效率要求小于100%时,副林带的间距应大于主林带的间距。3、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和配置(1)树种的选择:农田防护林树种的选择,应掌握以下5项原则:选择树源丰富,表现良好的乡土树种;选择速生丰产,干形通直,树冠较窄,生长稳定,寿命长,抗性强的树种;选择经济价值高,产量大的木本粮、油树种和果树做伴生树种;避免选择根蘖性强、串根、遮阴及胁地严重的树种;避免选用和当地主要农作物有共同病虫害的中间寄生树种。(2)树种的配置:树种配置通常是采取树种的树间混交进行,常见的类型有:乔木和乔木混交配置;乔木和灌木混交配置;阔叶树和针叶树混交配置。这3种类型,以乔木和灌木配置混交最好,可以形成复层林冠,亦可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正文第6页共14页1.3.3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1、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1)、坡面水土保持用材林1)由于过度放牧、樵采等而使原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覆盖度很低,而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山地坡面,需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林防止坡面进一步侵蚀,在增加坡面稳定性的同时,争取获得一些小径用材。2)在小流域的高山远山的水源地区,山地坡面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植被状况恶化而引起坡面水土流失和水文状况恶化。这样的山地坡面,依托残存的次生林或草灌植物等,通过封山育林,逐步恢复植被,形成目的树种占优势的林分结构,以发挥较好的调节坡面径流,防止土壤侵蚀,涵养水源和生产木材的作用。3)由于山地道路、水利工程或山区矿山开发而出现的大面积坡面裸露的地方,往往是水土流失严重,容易引发山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策源地,配合必要的工程护坡措施和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护坡林可收到良好的护坡效果。2配置特点(1)人工营造坡面水土保持用材林这类造林地,一般造林条件较差(如水土流失、干旱、风大、霜冻等),应通过坡面林地上水土保持营造整地工程,水平阶、反坡梯田或鱼鳞坑等整地形式,关键在于适当确定整地季节、时间和整地深度,以达到细致整地、人工改善幼树成活生长条件。树种选择搭配,一般应采用乔灌混交型的复层林,使幼林在成活、发育过程中发挥生物群体相互有利影响,为提高主要树种生长及其稳定性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采用混交,可调节、缩小主栽乔木树种的密度,有利于林分尽快郁闭,形成较好的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正文第7页共14页林地枯枝落叶层,发挥其涵养水源、调节坡面径流、固持坡面土体的作用。水土保持用材林可采用以下形式:1)主要乔木树种与灌木带的水平带状混交沿坡面等高线,结合水土保持整地措施,先造成灌木带(每带由2~3行组成,行距1.5~2m),带间距4~6m,等灌木成活,经第一次平茬后,再在带间栽植乔木树种1~2行,行距2~3m。2)乔、灌木隔行混交乔、灌木同时栽植造林,采用乔、灌木行间混交(行距2~3m)。3)结合农林间作,用乔木或灌木带带间间作农作物形式,由于农作物间作是短期的(2~3年),对乔木或灌木树种的选择的预期经济效益应给予足够重视,因为一旦乔木或灌木纯林达到树冠郁闭,间作作物即告停止。生产上,由于种苗准备、劳力组织和群众形成的多年造林习惯等原因,比较多地采用营造乔木纯林地方式,如果培育、经营措施得当,也可获得良好的营林效果。营造林带时,结合窄带反坡梯田或水平沟等整地措施,在幼林初期,行间间作一些农作物,即可取得一些农产品(豆类、块根、块茎作物等),又可以耕代抚,保水保土,改善和促进林木生长。(2)水源地区水源涵养用材林的封山育林1)山地农林复合经营山地农田实行以农作物栽培为主的农林间作,在稳定基本农田,培肥地力,加固梯田地埂的同时,通过农作物、经济作物、果树等的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农田上的光、热、水、肥等条件,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总体经济效益;坡耕地上实行农林间作,在调节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当间作的经济树种或灌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正文第8页共14页
本文标题:林业工程在耕地中的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51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