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知识点梳理精编
1七(下)语文第三单元(杰出人物学习榜样)重点课文复习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基础梳理(一)文学常识1)《邓稼先》(体裁:人物传记/回忆性散文)作者是,美籍华裔,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无私奉献给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体裁:散文),作者,被誉为“农民诗人”。1932年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本课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学者、。本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做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3)《音乐巨人贝多芬》(体裁:散文)的作者是,原名何敬业,著有《第二次考试》《临窗集》等散文集。本文的主人公贝多芬,国音乐家,代表作有《》《》。本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叙述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描述了他目前的精神状态,揭示了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展示了他作为音乐巨人的内心世界,赞颂了贝多芬独特的气质和坚强的性格。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体裁:散文)的作者,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对世界文学影响很大。代表作有《》《》等。5)《孙权劝学》(体裁:散文)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本文描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二)重点词语(给加点字注音或者看拼音写词语)曛.()元勋.()孕.育()鲜.为人知()zǎi()割páng()徨chóu()划殷.红()赫.然()迭.起()弥.高()锲.而不舍()shuò()果典jí()慷kǎi()jiǒng()乎不同门槛.()捏.弄()磐.石()深邃.()重荷.()níng()视xuān()嚣踌躇..()滑稽.()轮廓.()迸.()发脚踝.()mèi()力荒miù()suǒ()事头lú()(三)词语解释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当之无愧:指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2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妇孺皆知:连妇女小孩都知道,指众所周知。孺:小孩。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沙场。鞠躬尽瘁(cuì),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瘁,过度劳累。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沥尽心血: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沥,滴。潜心贯注:精力集中,形容做事用心专注。心会神凝:聚精会神。群蚁排衙:文中指闻一多先生的字整齐地排列着。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一反既往:和以前的全部相反。慷慨淋漓: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痛快淋漓。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惹人注目:显眼,引人注意。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含蓄:包含。踌躇:犹豫。巴望:指望。磐石:厚而大的石头。博学多识: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上了曲子的节奏,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寻欢作乐:寻求欢快,设法取乐。形容追求享乐。忘乎所以:因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了应有的举止。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yīng):胸。(四)、《孙权劝学》1、重点实词(在括号内注音,在横线上释义意思)(加点的字词)①卿今当涂..掌事:②蒙辞.以军中多务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④但当涉.()猎⑤卿今者才略..2、一词多义就: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见:于舅家见.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往事耳()3、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4、古今异义词古义今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务,孰若孤.?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及鲁肃过.寻阳5、初步感知:①本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答: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来他的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和他“结友“的故事。②从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二、课内阅读《孙权劝学》(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qīng)今当涂掌事B、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C、即更(gèng)刮目相待D、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2、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B、当涂:当道,当权。C、涉猎:粗略地阅读。D、见事:看见事物3、翻译下列句子: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中多事务来推迟。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③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事务多,能比得上我事务多吗?④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⑤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认亲事物多么的晚啊!4、用原文填空:①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②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③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5、你知道出自这则故事的两个成语吗?写出来并解释。①():比喻人学识尚浅。②():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6、从吕蒙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二)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7段),回答1—10题。(每小题3分)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答: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品质。2、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答:做了再说,做了不说。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答:“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学者闻一多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44、选文中闻一多先生都“做”了什么?答: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5、选文在叙述中插入了哪些形象描写?试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答:①肖像描写:炯炯目光、目不窥园;作用: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刻苦的治学精神。②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如群蚁排衙。作用: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字写得多而工整,表现出他一丝不苟/严谨的治学态度。6、选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答:过渡。仅。7、“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的意思是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的方法。8、加点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答:“精神食粮”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9、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具有哪些优秀品质?答:他具有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锲而不舍,一丝不苟,严谨,谦虚等优秀品质。10、据课文第3段,试用一个成语概括闻一多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答: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专心致志等等。11、课文的1-7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叙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特点。(三)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8—20段),回答10—12题。(每小题3分)(8)“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20)他是行的巨人。12、选文中第8—9两段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13、选文中的第20段的两句话再次点题以照应题目中的说和做。14、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答:①起稿政治传单②群众大会演说③参加游行示威15、选文中有关闻一多“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答:①宣传民主,反对独裁;②起草政治传单,宣传革命道理;③在李公仆追悼会上痛斥敌人;④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16、“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用一个成语填写)17、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可信,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答:不矛盾。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后者指他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点拨:后者的“说”,实际上就是“做”。因为当时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口说,“说”与“做”是统一的。)18、“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答:“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先生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闻一多笃行务实,勇于牺牲。19、文章从那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3分)答: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②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20、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本文标题: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知识点梳理精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56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