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双调-折桂令-叹世》ppt课件1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走近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著名元曲作家。青年时追求功名,中年时期一度出仕,晚年则淡泊名利。马致远在元代散曲家中成就最高,被誉为“曲状元”。《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历史上的这一事件,原只是汉元帝将一名宫女嫁给内附的南匈奴单于作为笼络手段,在《汉书》中的记载也很简单。而《后汉书·南匈奴传》加上了昭君自请出塞和辞别时元帝惊其美貌、欲留而不能的情节,使之带上一种故事色彩。后世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及民间讲唱文学屡屡提及此事,对历史事实多有增益改造。•马致远的《汉宫秋》在传说的基础上再加虚构,把汉和匈奴的关系写成衰弱的汉王朝为强大的匈奴所压迫;把昭君出塞的原因,写成毛延寿求贿不遂,在画像时丑化昭君,事败后逃往匈奴,引兵来攻,强索昭君;把元帝写成一个软弱无能、为群臣所挟制而又多愁善感、深爱王昭君的皇帝;把昭君的结局,写成在汉与匈奴交界处的黑龙江投江自杀。这样,《汉宫秋》成了一种假借一定的历史背景而加以大量虚构的宫廷爱情悲剧。走进元曲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元曲是宋词中演化出来的,它和宋词一样都有自己的牌名(宋词是词牌,元曲是曲牌)。•但元曲又和宋词有区别。宋词的题目一般由词牌和内容提示两部分构成,而元曲的题目却多了宫调,一般由宫调、曲牌、内容提示三部分构成。例如,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双调”是调式,“夜行船”是曲牌,“秋思”是内容提示。•“调式:按一定关系排列起来的一组音(不超过7个),并以其中一个音为主音组成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叫做调式;”•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元曲中的宫调之中常用的是其中的十二种: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双调】折桂令·叹世•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百二山河:谓秦地形势险要,利于攻守,二万兵力可抵百万,或说百万可抵二百万。•译: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因为功名两个字,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项废东吴:指项羽在垓下兵败,被追至乌江自刎。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古属东吴地。•刘兴西蜀: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梦说南柯:唐人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说:淳于棼昼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附马,在南柯郡做二十年的太守,备极荣宠。后因战败和公主死亡,被遣归。醒来才知道是南柯一梦。所谓大槐安国,原来是宅南槐树下的蚁穴。•译: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柯一梦。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韩信,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辅佐高祖定天下,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兴三杰。后被吕后所害,诛夷三族。兀的般:如此,这般。证果:佛家语。谓经过修行证得果位。此指下场,结果。•蒯通:即蒯彻,因避讳汉武帝名而改。曾劝韩信谋反自立,韩信不听。他害怕事发被牵连,就假装疯。后韩信果被害。译:韩信有功却得到被杀的结果,当初蒯通的预言哪里是疯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成也萧何二句: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被刘邦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用的又是萧何的计策。故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读tuō,协歌戈韵。•译:成功也是因为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萧何;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感悟“叹世”写作背景马致远在青年时期是积极入世的,虽生不逢时,却豪情满怀,所发多为慷慨激越之音。随着宦海浮沉,历尽飘泊之苦,他不禁发出“困煞中原一布衣”的感叹。这样的经历,使他具有较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较复杂的思想感受,而这些感受与体验,正是他散曲所表达的内容。他在许多散曲中抒写怀古伤今、羁旅宦游的情愫。特别是晚年时,马致远牢骚殆尽,对人间的荣辱得失、是是非非,几乎全部失去了热情,力图从宁静的隐士生涯中,求得精神上的解脱和满足。这在其《叹世》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感悟“叹世”整体感知这支曲子借秦汉之际的历史事件,表现对功名事业的厌弃。既然刘项兴亡,不过一梦,韩信这样的功臣也落得杀头的结果,那当前的功名事业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否定,表现对现实政治的反感,这是封建社会走下坡路时诗人们惯用的手法。语言如飞流入涧,一泻无余,表现了豪放派曲家的风格。感悟“叹世”解读文本历史事件:强秦灭亡项羽自刎刘邦兴汉韩信成败蒯通装疯梦说南柯醉了由他感悟“叹世”思想内容这首“叹世”曲,由“咸阳”——秦王朝说起。秦国“百二山河”,何等强盛,最后还是灭亡了。经过五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兵败乌江自刎,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室。而辅佐刘邦平定天下立有汗马功劳的韩信却遭到杀身之祸,连像蒯通那样的谋士,也不得不假装疯魔以掩世人耳目。韩信怎么也没有想到力荐刘邦重用他的萧何,后来竟会设计杀害他。感悟“叹世”思想内容这些兴衰成败,是非恩怨,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都不过是一场梦。“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道出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测。结句以“醉了由他”突出“叹世”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折桂令叹世》借、虽有奇功但不得好结果的故事,表达了诗人“”的主题,表明自己,的态度。项羽韩信叹世超然物外不问时事主旨感悟“叹世”感悟“叹世”思想内容“叹世”本是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但本曲却无一字言及当世,而是通过“咏史”来达到“叹世”的目的,“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本是历史上极为壮丽的一页,却被说成是瞬息幻无的南柯一梦;韩信虽屡建奇功却不能因世而立身,蒯通劝韩信之言亦近似疯话。看来功业无用,世道无常,人生如梦,其牢骚之态跃然纸上,这种借古吟今的曲笔,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感悟“叹世”写作特点1.联系历史人物表现自己的历史观、政治观。2.作品短小精悍,概括性强,容量大。3.语言通俗平白,简洁明快,如飞流入涧,一泻无余。总结•联系历史人物表现自己的历史观、政治观,借秦汉之际的历史事件,表现对功名事业的厌弃。作者把人们带进了熟悉的史实,并画龙点睛地做出了推论。既然刘项兴亡,不过一梦,韩信这样的功臣也落得杀头的结果,那当前的功名事业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这是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时期,许多文人喜欢用的手法。思考•这首词里面写到了几件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6件。①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秦汉时期的战争,最后秦国灭亡)②项废东吴、③刘兴西蜀、④韩信有功却被杀、⑤蒯通假装风魔避免被杀、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的成败都因为萧何)
本文标题: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双调-折桂令-叹世》ppt课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7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