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堂PPT)
近代史上中国的外交状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清政府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朝”终低头:迫签《南京条约》“允”or“不允”:《马关条约》的签订吸干中国最后一滴血:《辛丑条约》China——战胜国?“巴黎和会”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和国外共缔结过近1200个条约,基于“弱国无外交”这一基本丛林法则,这些条约基本都是不平等条约,涉及对中国的割地、赔款、租界、驻兵、关税、法权、传教权……不平等不独立不自主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2.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3.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学习目标从国际体系的旁观者到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一步一个脚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大国外交》“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入一分钱……”——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感悟伟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外交家,他以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打开了外交局面,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那么他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有哪些贡献呢?【初登舞台】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周恩来民族独立独立自主国家性质和平外交新中国外交的特征独立和平自主同旧中国屈辱的外交相比,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体现了我们独立、自主的全新形象和坚持和平的友好态度。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刚刚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仍然遭受着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和敌对,因此,建国之初我国的外交形势却很不乐观。严峻政治:外交:经济:为帝国主义所敌视被帝国主义所孤立遭帝国主义所封锁新中国建国之初的外交形势中国苏联美国与中国建交国家与美国共同封锁中国的国家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为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新中国领导人是怎么做的?建国第一年,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问题探究对策: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活动成就: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遵循“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积极、主动地发展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建国的第一年就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中苏建交中国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递交国书仪式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递交国书仪式毛泽东和斯大林为加强中苏两国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于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这对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周恩来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议,莫斯科,1950年2月14日1949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中国世界积极主动打破美国封锁【中国积极主动走向世界】【崭露头角】以和平共处的原则影响世界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首次提出: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晚清时期,英国背着中国政府划出一条本来就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把中国西藏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英属印度。此后,这一地区,就成为中印两国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了。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问题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内容: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周恩来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实质:在国际关系中,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应该享有平等权利。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中缅两国签署《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与缅甸总理吴努亲切握手1954年4月中印签订《关于中国西藏地方与印度之间通商和交通协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载入该协定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确定:“……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逐渐走向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家璇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尊重、平等、和平的核心理念,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那个充满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时代里,以尊重、平等、和平为核心理念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犹如一股春风,温暖了世界各国的心灵,因此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问题探究】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1.2.3.尊重平等和平尽管在其提出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201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中、印、缅三国在北京共同举办纪念大会。习近平主席说,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历久弥深、历久弥坚。你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现实中的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指导国际关系、解决纷争、维护地区和平发挥重要的作用1954年4至7月,为了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一直不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事实上不得不认可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亮相日内瓦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以超人的外交智慧和才能,通过积极灵活的外交努力,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也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局面。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展示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超乎想象的政治家的风度。【大放异彩】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背景:二战后,亚洲、非洲出现了近30个独立国家,帝国主义特别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美国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加紧在远东和东南亚制造紧张局势,严重威胁着新兴独立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新兴国家认识到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必要性三、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三、万隆会议时间:1955年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特点: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三、万隆会议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中国遇到的问题:伊拉克代表首先发难锡兰总理节外生枝中立国与结盟国激烈交锋针锋相对坚决驳斥置之不理沉默是金一些国家在美国怂恿和蛊惑之下把矛头指向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有的污蔑共产主义是一种“新形势的殖民主义”有的提出“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并要与美国联合反对共产主义。三、万隆会议会议将偏离正轨、步入歧途、争执不下、陷入僵局,正中帝国主义下怀。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的贡献:周总理当机立断,把原来准备的发言以书面形式散发,针对会议出现的情况,在大会上作了一个补充发言三、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代表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周恩来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信仰不同;发展道路不同同相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侵略;共同的任务: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实质:国家不分社会制度,应撇开分歧求共识,加强团结,增进友谊。周恩来关于“求同存异”的讲话,撇开亚非各国的分歧,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共同为会议的成功而努力,赢得了各国代表热烈的掌声。许多国家领导人对周恩来的讲话作了高度的评价。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印)尼赫鲁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缅)吴努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极。——一位美国记者1955年4月24日,万隆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会议充满了亚非世界团结、胜利的喜悦。各国之间加强了了解,为后来许多国家建交创造了条件。三、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周恩来为各国朋友签名留念周恩来与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阿里及其夫人合影周恩来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右二)、缅甸总理吴努(右一)三、万隆会议2015年4月22日,亚非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提到了由中国等国主导、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等十项原则,呼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三、万隆会议时间外交成就意义1949--1950195319541955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本文标题: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堂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77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