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从电影构图学的角度浅析《大话西游》
从电影构图学的角度浅析《大话西游》(2011-09-0215:12:52)香港电影最明显的特征是多元性,形成这个特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们不做研究。对于《大话西游》这样一部极具后现代意味的作品,其解读方式也是多角度多层面的。我们既可以从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杰姆逊“第三世界文学”及“民族寓言”的理论入手,进行创作背景与文本隐喻的分析(因为香港在回归前属于英属殖民地,可以算作“第一世界”,但它在回归后又理所当然地归属于“第三世界”;何况其故事取材于一部中国本土的古典文学名著,其故事的建构势必面对并妥协于民族寓言的问询;基于这样一种潜在的事实,影视本身就是一个混血儿),又可以从纯电影学的角度,通过电影符号学、电影叙事学、精神分析学、影视传播学、审美心理学,甚至电影本身的一些艺术特征等等理论层面来解读这部影片。无论从哪个角度和层面来分析,我们都可以做出一篇像模像样的论文出来,可是,这不是我们所感兴趣的,作为普普通通的观众——或者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受众”——而言,我们只在乎能看得见的和听得见的,亦即视听语言,而这不正是电影最大的特征和功用吗?观众买票来看你的电影,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私密性目的”,你只要满足了他们对于视听的欲望,这部影片就成功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这里不讲形而上的艺术性,只讲观众的喜恶),而这正是好莱坞影片能取得巨额票房成绩的秘密所在。对于深受好莱坞影响的香港电影来说,其电影手法自然倾向于一种“工业化流程”:先给出一个封闭性的大环境(人神妖的世界),再给几个人(悟空、紫霞、唐僧等等),然后不停地通过“正反打”的特写镜头来把这个虚构的故事讲下去,其间充当“标点”作用的无非就是几次或虚或实地回到水帘洞(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注意一下,有关水帘洞的镜头在整部影片中出现的时间截点)。不同于好莱坞的一点是,《大话西游》没以大团圆结局,这是这部喜剧片很高明的一点。其实,这部片子你很难说它是喜剧的还是悲剧的,因为它让你哭又让你笑,让你笑着哭,让你哭着笑(注意,这样说可绝不是唐僧那样的啰嗦)。这部片子最大的特点就是“颠覆性”,你感觉它好像什么时候都没跟你当真,都在跟你玩。我们在这儿只举一个例子,请看下面这个画面,在这样命悬一线,同时又是爱恨交加,极度煽情的经典对白面前,你们面前的这个美貌女子在做什么?如果你看得仔细,你会发现她居然摆着这个同样经典的pose给握剑的手挠痒痒。本来是打算对这部影片的“声画“都做一点分析,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放弃那些“声音”(精彩的配乐与经典的对白),最后便偷工减料到只剩了一个“画面”。下面我们就电影的经典画面做点分析与鉴赏,其实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所谓的经典画面无非是指经典的电影构图,而“构图”这个来自于绘画的概念并不适合于电影,因为电影是“cinema”,是“运动”,而绘画是静态的是固定位置的。但对于胶片上的一格而言,你可以说它是一幅图片,如此看来我们又可以局部地从绘画的角度来谈论电影构图了。下面就以一系列个人认为是经典画面的剧照来说明这个问题。在镜头叠化的瞬间,电影完成了最大的“空间构图”——向右,向前,向上(上坡),从而在“长宽高”上达到一种立体感(空间感)。再看,一黑衣女子,头戴斗笠,骑一头小毛驴,独自一人从沙漠缓缓而来,本就是一首诗一幅画。这个画面之所以说它是经典画面,并不是它的美观,而是因为它给了我们一种暗示和期待:沙漠中人烟稀少,一个单身女子,一个偷偷趴着观察的“狩猎者”。无需文字,我们就能看得出,故事开始了,同时我们的“心理补偿”便开始让我们为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做好了准备与期待。这幅图就是一个引子或者序幕,所以经典。这幅图的经典性在于除了空间感极强外(躺着的、蹲着的、站着的、弓着腰的),俯拍时在满足偷窥欲的同时,多画框的构图(围起的楼层、围起来的人与水池都是画框)也是一种巧妙的构思,同时还体现出一种美丽的“二元对立”:想杀人者与对象,男与女,美与丑,水下与水上,楼上与楼下,水面的亮光与楼层四围的暗淡……这是男主人公与白晶晶第一次表露情意。月光下的小木桥,氤氲的雾气,光与影的效果恰到好处地衬托着画中央的男子(文人雅士的上半身加上流氓的下半身),是一个抒情的好氛围。圆形的构图。赤裸的男子,腰间遮羞的“迷你裙”,各式的发型,画面中间(人体中间)燃起的火焰,除了丰富的寓意(下体处燃起的火就是燃起的欲望,灭火就是灭欲,只有灭欲了他才能安心地去取经)外,这个画面集合了暴力美学与黑色幽默于一身。“有点整齐”地围着众人的杂草,远处右侧的孤树、左侧的土拱门,明媚的阳光下一群光着脚底板,一个个双脚朝天躺成一排,通过这个怪异的造型我们在感到好笑的同时,又似乎感到了我们脚下的大地才是真正的力量之源,一如圣经故事中大力士参孙的故事。只有“脚踏实地”的人(此时,只有春三十娘是站在地上的)才拥有力量(土匪听话的原因正是力量不及)。平整的黄土塬顶,蓝天白云下,一白衣男子与一红衣女子,色彩上的鲜明对比带来视觉的享受。同时,女子手中破的雨伞,本为遮阳(保护作用),但破了,暗指了她的命运——谁也保护不了她。这个不需多说,除了这个pose挺酷外,重点在于这是故事得以成立与发展的核心要素——月光宝盒能使时光倒流。我们不必讨论这张剧照在情节轨道上的人物关系是怎样的“爱与不爱”,仅仅那些悬挂在墙上的面具就特别吸引目光,因为色彩鲜艳而丰富,而且不也正暗指站在前面的这两个人永远都在隔着一张面具(她爱他时,他是至尊宝,喜欢着白晶晶;他爱她时,他已经不是她所爱的至尊宝而成为了孙悟空)辛苦地在“观众心里”爱着吗?同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这个故事,从而不又寓意着他们都只是一个符号,如同面具,可以戴在每个人头上吗?这是至尊宝成为孙悟空后的出场镜头之一。之所以称这个构图是经典,是因为画面充满了一种“力”的谐调,绷劲飞过的红绸、投掷标枪一样斜举着的金箍棒,都给人一种“舒展有力”的感觉。同时,这是一个类似对画面进行比例切割一样的斜构图,那平行的绸缎、手臂、金箍棒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这是悲喜叠合的一幕,前景是踏上取经之路的悟空(看着让人心酸),后景是一对“貌似他跟她”的男女拥抱在城楼上(让人感到一丝安慰)。这个镜头你可以说它是特写,你也可以说它是个中景,就看你认为是悟空重要还是相拥的男女更重要了,这是一个巧妙的两难选择——选前者就是悲剧,选后者就是抛弃了故事主角。同时,这个镜头还巧妙在用一根金箍棒将整个画面划分为了悲喜两重天,左侧是渺小的芸芸众生,却也是幸福;右侧是高大的战神,却也是无奈。而作为分界的金箍棒无疑是重量的象征,一旦你拥有了能扛得起这样重量的能力,你就不再自由,你需要为更多的人去奉献这份力量,这种奉献会变成一种不容你反抗和逃避的责任和使命。下面就不再一一具体分析了,只选了几幅同样构图极佳的剧照以供交流欣赏。
本文标题:从电影构图学的角度浅析《大话西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79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