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2012-2013-2《城市地理学》考试大纲
《城市地理学》Urbangeography1、考核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城市地理学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重点: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城市问题研究。2、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3、理解: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4、深刻理解: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和主要研究领域。(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第二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三节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第四节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三)考核知识点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2、任务和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4、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四)考核要求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1、识记: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第二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理解: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科的关系第三节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1、领会: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借鉴第四节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1、领会:中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重点:城市概念及标准—城乡界线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2、了解:城镇化标准的变迁。3、理解:都市区与大都市带的出现与发展的条件。4、掌握: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第二节城乡界线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第三节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三)考核知识点1、城市概念及标准2、城乡界线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3、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的变化过程(四)考核要求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1、识记:城市划分标准。第二节 城乡界线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1、识记:城乡界线的划分。2、领会:大都市带的特征。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1、识记:中国市、镇建制标准。2、领会:中国市、镇建制统计口径演变特征。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重点: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了解: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3、理解: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4、熟练掌握: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节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第三节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四节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三)考核知识点1、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3、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4、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四)考核要求第1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识记:社会分工与城市产生。2、领会:社会分工与城市产业的关系。第2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1、领会: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关系。2、简单应用:区域与城市的相互作用。第3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1、识记:大不位置、中心与重点、门户位置的概念。2、领会:不同位置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4节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识记:城市分类。2、领会:各类型城市的发展特点。第四章城市化原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重点:城市化定义—城市化机制—城市化的类型与测度—城市化的近域推进—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的特征及模式。2、理解:城市化机制。3、掌握:城市化定义、城市化类型与测度4、熟练掌握: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的特征及模式。(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城市化定义第二节城市化的机制第三节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第四节城市化的近域推进(三)考核知识点1、城市化定义;2、城市化的机制;3、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4、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四)考核要求第1节城市化定义1、识记:城市化概念。2、领会:城市化发展的表现方式第2节城市化的机制1、领会: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第3节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1、领会:城市化类型。第4节城市化的近域推进1、领会:城市化推进的类型及特点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重点: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2、了解:世界城市的发展史。3、理解:当代世界的城市化,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世界城市的发展史第二节当代世界的城市化第三节中国城市发展史第四节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第五节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三)考核知识点1、当代世界的城市化;2、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3、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四)考核要求第1节当代世界的城市化1、领会:世界城市化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第2节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1、识记:城市化发展特征1、领会:城市化影响因素分析。第3节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第4节1、领会: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方法。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重点: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2、了解:城市职能分类方法。3、理解:中国城市职能分类。(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第二节城市职能分类方法第三节中国城市职能分类(三)考核知识点1、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2、城市职能分类方法;3、中国城市职能分类。(四)考核要求第一节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1、识记:一般职能、特殊职能、基本职能、非基本职能。第二节城市职能分类方法1、领会:城市职能分类方法的各自特征及其优缺点。第三节中国城市职能分类1、识记:城市职能分类要素分析。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重点:中国城市规模分布。2、了解: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3、理解:城市规模分布理论。4、掌握: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城市规模分布理论第二节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第三节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第四节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三)考核知识点1、城市规模分布理论;2、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3、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4、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四)考核要求第一节城市规模分布理论1、识记:首位分布与等级分布第二节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1、领会:城市规模分布的差异性分析。第三节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1、领会: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现状及其原因分析。第四节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1、领会:不同规模城市发展方针的差异。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重点: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2、了解:土地类型研究。3、理解: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4、掌握:核心与边缘理论,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第二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第三节廖士景观第四节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及评价第五节核心与边缘理论第六节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三)考核知识点1、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2、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3、核心与边缘理论4、中国城市空间分布(四)考核要求第1节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1、领会: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的机理。第2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1、识记:中心地理论的框架。2、领会:中心地理论的实践意义。第3节核心与边缘理论1、识记:核心与边缘理论的内容。2、领会:核心与边缘理论的现实意义。第六节中国城市空间分布1、领会:中国城市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分析。2、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重点: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2、了解: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3、理解: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第二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第三节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2、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四)考核要求第二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1、识记: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第二节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2、识记: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重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2、了解:中心商务区。3、理解: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4、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第二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第三节中心商务区(三)考核知识点1、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2、城市土地利用结构3、中心商务区(四)考核要求第一节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1、领会: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第二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1、识记: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类型。2、领会: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形成因素。第十一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重点:城市社会空间、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2、了解:不同城市空间机理分析。3、理解:城市感应空间分析。4、掌握: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社会空间第三节城市感应空间分析(三)考核知识点1、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2、城市社会空间3、城市感应空间分析(四)考核要求第一节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1、领会: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形成机理。第二节城市社会空间1、领会:城市社会空间形成的实践意义。第十二章城市问题(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重点:城市环境问题2、了解:城市社会问题。3、理解:城市交通问题。4、掌握:城市住宅问题。(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城市环境问题第二节城市交通问题第三节城市住宅问题第四节城市社会问题(三)考核知识点1、城市环境问题2、城市交通问题3、城市住宅问题4、城市社会问题(四)考核要求第一节城市环境问题1、领会: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解决办法。第二节城市交通问题1、领会:城市交通问题形成原因与解决思路。第三节城市住宅问题1、领会:城市住宅问题的现实意义。2、考核形式及试卷结构:a)考试形式:闭卷、笔试b)考核方式:考试c)考核时间:120分钟d)试卷满分:百分制e)试题类型:试题类型的选择根据课程特点确定,要体现高等教育教学考试改革。试题类型要体现考核评价的区分度;试题应具有信度、效度;要标明题型与分值。f)难易度比例:一般为易40%、中40%、难20%g)参考成绩评定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出勤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60%3、参考书目教材: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参考书:1.城市地理学,于洪俊、宁越敏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第1版2.现代城市地理学,许学强、朱剑如编著,中国建工出版社,1988第1版3.城市地理学,周一星著,商务印书馆,1995第1版4.城市地理学,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5.中国城市地理,顾朝林等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4、题型示例一、解释下列名词(20分)1、城市化二、说明下列诸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机制(28分,每小题4分)1、城市规模分布的机理分析三、简述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32分)四、分析城市地理位置对城市发展影响(20分)。5、其他说明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试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最高能力层次要求。
本文标题:2012-2013-2《城市地理学》考试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71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