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临空经济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
龙源期刊网“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临空经济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作者:惠颖茹来源:《时代金融》2018年第08期【摘要】纵观全球,临空经济已成为各个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和提高综合实力的新引擎。临空经济作为经济发展中依托机场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是聚集人流、物流的流量优势之后形成的新区域。综合来看,西安临空经济的发展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加速提高周边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但仍处于临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将从西安临空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思考西安临空经济的发展战略。【关键词】西安临空经济现状战略一、西安临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一)西咸国际机场建设情况西安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中国版图中心,占据了东西和南北通道的核心位置,交通网络发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以其“承接东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国内干线重要的航空港和国际定期航班机场,是中国民用航空局规划建设的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机场类别为4F级民用机场。截止2016年,西咸机场具体建设现状见下表:(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可以通过贸易开放度、投资开放度两个视角体现,本文将以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比重)、外资依存度(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两个具体指标来衡量贸易开放度、投资开放度。周边内陆城市郑州、成渝城市群与西安形成竞争之势,对比郑州、成都、重庆的外向型经济水平更有利于对西安外向型经济水平的认识。西安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例如西安市2016年进出口总额1828.46亿元,外贸依存度为29.2%,远低于全国水平的32.72%及周边竞争城市郑州的47.6%。2016年西安实际利用外商投资45.05亿美元,外资依存度为0.72%,美元,远低于郑州的3.2%和成都的4.6%。(三)临空经济区发展现状西安的临空经济区为空港新城,是民航总局批复的一发展临空经济为特色的开发新区,同时也是国家级航空港经济试验区、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五大组团之一。同年,国家海关总署,财政部,税务总局,外汇管理局四部委联合批复建立陕西西咸保税物流中心,进一步加强空港实力。但是从规格、规模、发展等角度来看,西安空港新城未来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曹允龙源期刊网春(2006)认为临空产业同机场关联度不同,在机场周边地区的产业布局将逐步形成圈层结构:空港运营区、紧邻空港区、空港相邻区和外围辐射区。目前能展现空港竞争力的主要在前三个圈层。航空口岸一般位于空港运营区内,西安与邻近的郑州、成都、重庆三地相比,综合性口岸和专业化口岸数量明显偏少,郑州拥有8个指定口岸,是全国最多的指定口岸的地区,成都有3个,重庆有5个,而西安除进境粮食指定口岸与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外,在2017年6月获批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的基础上,指定口岸数量与成都持平。临空产业一般位于紧邻空港区和空港相邻区内,即西安临空产业主要位于空港新城。西安空港新城目前布局了飞机维修制造产业、国际航空物流产业、航空企业总部经济、文化会展、临空农业作为主导产业,确立了建设大西安航空服务功能区的总体定位。优势企业进驻数增多,2017年空港加速发展,海航现代物流、京东全球物流供应链总部、阿里巴巴西部总部、吉利新能源汽车、开沃新能源项目、华侨城文化旅游“1+7”系列重大项目、阿里巴巴“1+5”项目相继落户西安,美国安博、“三通一达”空港新城集中签约,长安现代物流中心、奥凯航空西北运营基地、南方航空西安分公司运营基地、长安航旅战略合作项目、科荣达APU深度维修项目等落户空港新城,空港新城迎来快速发展期。二、西安临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一)尚未形成系统的运营管理模式郑州与重庆空港区开发部署到位,成立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重大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重庆航空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加强项目推进力度。与临近的郑州与重庆空港区建设相比,西安而言,目前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运营管理模式,应借鉴郑州和重庆的开发体制,确定合理的方针原则,设计有效的发展系统,强化领导核心,统筹协调航空资源。(二)缺乏时间跨度长的阶段性规划西安空港区规划重点发展临空物流、飞机维修等产业,将空港打造成国际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典范。规划时限方面,郑州、重庆空港区规划时限较长,西安空港规划则仅跨度十年,易造成后期目标与前期规划间产生冲突;规划范围方面,西安航空港的规划面积少于郑州航空港,在发展规模优势、产业集群与产业多元发展等方面,存在潜在制约。(三)航空口岸建设仍待完善西安要实现“买全球,卖全球”,这种指定口岸较少的现状是不能够适应国际贸易需求的,这会导致很多商品进口拒之口岸外,使进口商不得不选择从临近地区通关进口,难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延迟了西安市经济的发展速度。对此,西安应加大指定口岸的申请和建设力度,降低内地与沿海的通关成本差距,提升口岸竞争综合实力。龙源期刊网(四)交通枢纽能力有待提升在航空方面,虽然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旅客运量位居全国前十,但是航空货运吞吐量仅为北京首都机场的1/8,上海浦东机场的1/14,货运能力不足;国际旅客数量较少,仅为50万人次/年左右,远低于三大门户枢纽机场。与周边主要机场相比,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在货邮吞吐量方面,增速虽位于前列,但总量不大。(五)缺乏合理布局的临空产业西安目前已明确打造大西安航空功能服务区的总体定位,但是目前园区内产业集聚度不高,对优秀企业的吸引有限,无法形成对于产业链的全面辐射。西安空港物流园区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与西咸空港新城地域优势匹配的特色产品物流尚未形成。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必须要以临空产业为支撑,才能吸引人流、物流集聚,因此必须要合理布局临空产业,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引领西安经济发展。三、西安临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空港新城应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依托,紧抓历史发展机遇,大胆探索,立足国际视野,培育战略眼光,加快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新起点;以建设“一流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和“中国孟菲斯”为目标,着力打造陕西经济发展新支点。结合空港新城实际发展情况,空港新城的发展应形成如下战略定位。(一)在空港新城发展思想上要有“大思维”首先在思想上应明确空港新城是世界的空港新城,是“一带一路”上的空港新城,是中国的空港新城,是陕西的空港新城,是西咸新区的空港新城。要立足于将空港新城打造为世界航空物流中心,进一步发展连接世界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的航空物流通道,完善陆空衔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升货运中转和集疏能力,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用高端经济形态引领西部地区转型发展,使空港新城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的战略支点。(二)在空港发展战略上要形成高起点的战略规划航空经济是全球经济,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就要求大战略做支撑。要做大规划战略。借鉴河南发展航空经济的成功经验,力争将陕西航空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立省战略,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产业优惠和财政补贴,举全省之力共同扶持、促进我省航空经济的发展。(三)在空港发展战略上要确立“大辐射”战略龙源期刊网要把握西咸一体化、关天一体化的历史发展机遇,扩大空港新城的客运、物流等产业辐射范围,依托西部机场集团,与其管辖的银川、西宁2个干线机场和榆林、延安等14个支线机场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优势互补,统筹发展(鼓励十四个机场在空港建立办事处)。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加大航空权协议力度,争取更多的航线,利用空港新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将其打造为一块重要的战略跳板。(四)在空港人才引进战略上要形成人才高地要有高端人才引进战略。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计划”等为依托,立足国际视角,大力引进全球顶尖航空人才、航空物流人才、临空经济人才、产业发展人才,以全球化的高素质人才来启迪发展理念、加快制度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吸引社会资本,实现空港新城的全方位综合发展。以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为核心促进产城融合和港城融合逐步形成“人才驱动,产港合一”的格局。(五)在空港新城核心产业发展上做“大航空”产业构建完备和加密的“大航空”产业链,做“大航空”产业集群,实现“大航空”产业集聚紧盯国际航空产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准确定位空港新城,明确航空港的现实意义,以此为基点,拓展航空业务。通过做大维修基地建设、发展航空租赁产业、发展航空金融、设立航空技术学院、建立飞行人才培养基地、构建航空人才市场等一系列措施加速航空经济的形成。(六)在空港新城基础建设发展上要具备“大交通”眼光站在空港看世界,跳出空港做交通,整合各类交通发展空港新城,打造“大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形成内外畅达、高效便捷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作为空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创新整合航空、高铁、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围绕机场建设空港综合交通枢纽,打造空、铁、公等多式联运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完善空港周边交通组织功能,充分发挥空港城市对内对外的集聚和疏散作用,利用其区位优势,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零换乘交通中心。(七)在空港新城建设战略上注重以产助城空港新城内外作大产业,能够促进空港新城和周围地区经济大发展。为响应空港新城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地下管廊、海绵城市、陆空零换乘中心等配套软硬件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将临空经济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甚至国家战略,举全省之力推动临空经济发展,使之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优势企业引进和项目建设方面,除通过提供优惠政策、运营资金补贴等手段吸引龙头企业、示范性企业入驻,可创新性的采用“以土地换投资”的方式。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吸引十亿级企业、百亿级集团入驻空港新城,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门类齐全、优势明显的产龙源期刊网业聚集,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并以其为载体,发展相关衍生产业,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带动投资极大增长,带动空港新城和周边地区经济实现大发展。参考文献[1]曹允春,杨震,白杨敏.提高临空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研究[J].经济纵横,2006(15):21-23.[2]曹允春,席艳荣,李微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临空经济形成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02):49-54.[3]高传华.航空港主导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5(07):94-97.[4]李晓江,王缉宪.航空港地区经济发展特征[J].国外城市规划,2001(02):35-37+48.[5]何枭吟.“一带一路”建设中内陆节点城市临空经济发展建议[J].经济纵横,2015(09):13-16.[6]吴国飞,陈功玉.广州临空经济发展模式和具体思路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4,30(12):60-69.
本文标题:“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临空经济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71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