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唐诗综述一、唐诗繁荣的盛况二、唐诗繁荣的原因三、唐诗的分期四、唐诗的审美特征五、唐诗地位和影响•明代胡应麟《诗薮》: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沈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一、唐诗繁荣的盛况1、作家作品众多•诗人队伍庞大:《全唐诗》中姓名可考的诗人达二千二百多位。•诗人队伍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传世诗作丰富:留存至今的诗作有五万五千多首,唐人选编的诗歌总集就有130多种。一、唐诗繁荣的盛况2、风格流派多样•题材内容丰富:政治军事、文学历史、边塞风情、田园风光、羁旅行役、宫怨闺情、都市里巷,整个社会生活领域都为之扫描覆盖。•风格流派多样:由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现实主义和不同倾向不同色彩的浪漫主义创作,形成了流派纷繁、名家辈出的局面。一、唐诗繁荣的盛况3、体裁样式完备•古体诗,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唐诗的基本形式有六种:五古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一、唐诗繁荣的盛况4、民众基础广泛•(岑参)“每一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李益)“每作一篇,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白居易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二、唐诗繁荣的原因•封建经济的高涨为唐诗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思想文化的自由开放,对诗歌繁荣是有利条件。•封建帝国的统一强大,加强了南北文风的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二、唐诗繁荣的原因•推行科举和诗赋取士,直接促进诗歌创作。•统治者的提倡和共同爱好的社会风气,推动了诗歌的普及和繁荣。•历代积累起来的丰富的诗歌艺术创作经验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根本可能。三、唐诗的分期1、初唐(高祖元年至玄宗初年,约100年):准备期•“上官体”•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初唐•沈佺期、宋之问为格律诗的成熟作出贡献•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1、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天下”•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1、初唐•陈子昂高举诗歌改革旗帜•韩愈: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诗在一无所有的背景上突出了诗人兀立于悠远时空中的高大形象,概括了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在困境中的激愤不平。2、盛唐(玄宗初至代宗即位,约50年)唐诗全盛期两大诗派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派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派二大诗人唐诗的双子星座:李白、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2、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他们的诗歌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再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倾注了对自然之美的衷心喜爱,在模山范水之中、田园旷野之间挥洒着浓浓的诗情画意,寄托了不与世俗合流的人生理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盛唐时代具有浪漫气质的文化氛围。2、盛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2、盛唐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2、盛唐•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震撼人心的崇高美成为盛唐时代最慷慨激昂的歌唱。尽管边塞诗人仕途大多落拓不遇,却为意气风发的时代精神所激荡,在边塞诗中倾注了自己的满腔热情和才华,塑造了许多边庭健儿的英雄形象,集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积极进取精神。2、盛唐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2、盛唐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2、盛唐•李白以其绝世的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如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其情感如滚滚波涛,其亮丽则如清水芙蓉。李白的诗,成为了盛唐繁荣时期诗歌的典型代表。2、盛唐•诗圣杜甫是社会动荡阶段再现苦难世道思想的代表。他直面这场历经八年的大战乱,以生动的歌吟,表现战火中的人间灾难,生民血泪。他将强烈深沉的抒情融入到叙事手法中,无论题材、手法均与盛唐诗歌不同,标志着唐诗发展的一种转变。•杜甫像3、中唐(代宗大历初至宪宗元和,约60年)•转变期•艺术追求多元化、诗歌创作多样化•中唐大历、贞元的20多年间,诗歌创作处于低潮•“大历十才子”3、中唐•由于他们亲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乱后的破败萧条、时代的盛衰变化,对开元、天宝盛世的追怀,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和消极避世的情怀。他们因社会衰败而心绪彷徨,唐诗出现了短暂的中衰,诗歌流露更多的是寂莫情思。3、中唐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3、中唐刘长卿《负谪后登干越亭作》:•天南愁望绝,亭上柳条新。落日独归鸟,孤舟何处人。……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3、中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3、中唐•韦应物、刘长卿擅长写山水诗,被认作是王孟一派的继续;•卢纶、李益擅于写边塞诗,是高岑一派的余绪;•元结、顾况注重反映现实人生,作诗主张复古,可以视为杜诗的初学者,是杜甫与白居易之间的桥梁。3、中唐•贞元、元和年间,唐诗“中兴气象”•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通俗诗派•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险怪诗派•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著名诗人•“诗到元和体变新”4、晚唐(穆宗初至唐末,约70年)•余响期•诗人们在对历史的追怀中寄托对现实的不满,在对山水的眷念中抒发无力回天的哀挽,在对情感的追求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吴融《情》:“依依脉脉两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月不长圆花易落,一生惆怅为伊多。”4、晚唐•“小李杜”崛起于晚唐诗坛•杜牧诗辞采清丽,风调俊爽,工于七绝;•李商隐诗精丽婉曲,情感细腻,擅长七律。4、晚唐杜牧《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到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杜牧《过勤政楼》:•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前一首感叹盛大煊赫的西汉王朝,只剩下荒陵残冢。后一首写唐玄宗时代作为盛世标志的勤政楼,被遗亡冷落,独任苔藓滋蔓。4、晚唐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4、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继承元白传统,多感愤时事之作,以古题乐府反映民生疾苦,感情愤懑,批判锋芒尖锐。•聂夷中《咏田家》•杜荀鹤《山中寡妇》4、晚唐韩亻屋《已凉》:•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八尽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四、唐诗的审美特征1.精神美•开放的社会,自由的空气•万马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麒麟。•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立风前。•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四、唐诗的审美特征•1.精神美•充满希望和进取的时代•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四、唐诗的审美特征•1.精神美•昂扬的精神,自信的心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四、唐诗的审美特征•2.音乐美•“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杜甫《羌村》:“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四、唐诗的审美特征3.建筑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四、唐诗的审美特征•“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伦见宿》)•“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王维《息夫人》: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四、唐诗的审美特征4.个性美•诗人都善于以其独具生命特色的个性,来观看和发见世界。唐代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都是具有高度个性的人,因而他们善于发见世界的美。反映到诗中,就成为唐诗的个性美。四、唐诗的审美特征4.个性美•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咏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杜甫咏月: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杜甫诗的个性美•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曲江》)•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宿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四、唐诗的审美特征•5.意境美•意境美则是一首诗在艺术上成熟的标志。•陆龟蒙《白莲》: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蘤(wei),古“花”字,此处指素质。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缭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缭乱边愁”而结之以“弹不尽”三字,下无语可续,言情已到尽头处矣。“高高秋月照长城”,妙在即景以托之,思入微茫,似脱实黏,诗之最上乘也。——黄叔灿《唐诗笺注》五、唐诗的地位和影响•“我认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而不必动手。”——鲁迅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多•诗歌多•题材广泛•形式多种多样•“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渡尽余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诗在海外唐诗流传于国外,始于公元九世纪•日本•朝鲜唐诗在18世纪流传到欧洲•法国•英国•俄国•德国
本文标题:唐诗鉴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71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