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资料 > 英语基础 > 高中语文句子衔接与连续的方法与技巧
高一语文专题精讲1句子衔接的方法与技巧一.保持一致性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连贯。1.陈述对象一致。主语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现象。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不肯出门,。A.但终于被父亲带走了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C.但他终于把他带走了D.但他终于和他父亲一同走了答案:A。因为这一句保持了陈述对象的一致,也保持了语气的连贯。如果用B项就忽然换了主语;如果用C或D项就失去了“被动”性,在连贯性了都欠缺。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有的在结尾归纳或总结出论点、观点。这里的“观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统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料、语言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相一致。反之亦然。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______。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A.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B.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C.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D.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答案:B.这是一个议论语段,议论的中心是对于文化消费的“各取所需”,由此出发,就要确定表示中心论点的B项。3.保持句式和音节的统一。要选择与上下文相协调的句式,整齐的句式和统一的结构,可以增加语势,加强语言的连贯。音节和谐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整齐匀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例:1、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句子的衔接是否恰当,虽然也与句子的形式有关,但主要是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值得注意的是,本题的题干与往年相比稍有变化,往年是“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今年改为“与上下文浯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这就给考生一个暗示,本题中要求填入横线处的语句,不仅要考虑语意的连贯,还要注意音节是否和谐。而音节的和谐常常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句式对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本题中的(1)句,“每逢”为六字句,若选①,“置高一语文专题精讲2身山顶”是四字句,“俯瞰松竹山茶”又是六字句,显得参差杂乱,极不平稳;若选②,两个六字句相对,接下来是四个四字句。不仅句式对称,而且“瞰”与“览”也押韵。所以第(1)句应该选②,这样,A、B两项就可以排除了。(2)句“远眺”与“近看”形成对称,后面各跟三个四字句。但从押韵上看,若选③,韵脚是“抱”、“翠”、“水”、“茂”,显然读起来不大和谐;若选④,韵脚字成了“抱”、“绕”、“水”、“茂”,韵脚和谐自然,表达流畅自如。选③显然没有选④更好。这样,C项又可以排除了。只有D项最符合题干的要求。二.表达要合乎事理、语境1.要合乎事理。语言表达要符合事理,否则上下句在事理上出现“裂痕”,语言必然不通。前面说了两面,后面承接一面,反之,前面说了一面,后面承接两面;前面从好处说,突然从坏处说,反之,前面从坏处说,后面从好处说;没有因果的说成因果;没有递进的说成递进等等都会使句间失去连续性。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长处C.任何人和事物都有千秋D.对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答案:A。诗中强调的是“逊”和“输”,是从“不足”的方面说的,接以“缺憾”,在事理逻辑上没有问题。B项,则是两面对一面;C项则是从“短处”突然转到说“长处”;D项则是转换了说话的角度——原诗是说事物本身的优劣长短,加“对”字后,变成了说“人”的情感态度了。2.表达要合乎语境。对于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凄凉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或褒或贬。这一切,在同一段文字里都应该保持和谐一致。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A.天气阴沉,满天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漫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臂了。答案:A。原文由上而下写秦岭,南塬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情调是阴沉凄凉的。从意境和描述层次两个方面考虑都选A。B项的“满天彩云”,景和情都与原文明显不协调。C句的“渐渐隐没”与原文的“没有消失在浊雾里”相矛盾。D句所描绘的北风.枯草.树皮也与原文不协调。3.表达要语脉贯通。思有路,语有脉,表达一个意思总得按照一定先后顺序,这样才会脉络分明,语气贯通,不跳脱,不紊乱。或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的前后为序;或以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等等。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________________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高一语文专题精讲3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来临的广播,A.②④①③B.①④②③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答案:C。这是一个叙述性语段,所述的中心是师生帮助抢收的情况,其动作有明显的起因和结果。在所列各组语句中,①是对师生抢收战斗的形象描写,②是得到消息所产生的心理,③是在心理指导下开始行动,④是动作的原因,即得到消息。正确的语脉顺序为:得到消息——心理活动——开始行动——具体抢收。4.表达要服从篇章结构规律。根据人们的思维规律和篇章结构规律,议论文或说明文的文段往往开宗明义,在开头就提出观点或说明中心,以领起全文或全段;往往在篇末或篇尾用简明概括的文字总结文章,重申主旨。据此,对于首尾句的选择就应着眼于那个具有提挈或收束作用的句子。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硅藻的大量生长为海域类几亿吨甚至几十亿吨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磷虾用途甚广,它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磷虾是南极生态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生物,没有它就没有那么多的鲸类.企鹅和海豹等。_________________A.有人认为,把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十分恰当。B.有人认为,硅藻.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都是南极生物的象征。C.有人认为把企鹅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鲸类.海豹来说更为恰当。D.有人认为,把磷虾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企鹅来说更为恰当。答案:D。无论从片段还是摘引来看,都是具体说明磷虾在海洋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的。AB磷虾与其它生物并举,C省去磷虾不提,都不能作结尾。只有D体现了“磷虾是南极生物中一个关键性的生物”这个意思。三.语句要前后照应。照应常常和文章的内容主旨,条理脉络,层次结构有关,必须在建立前有交代,后有碍照应的概念。在阅读中留心各种照应的实际意义,在说写中注意句中成分彼此照应,句子与句子间相互照应,使语句不矛盾不脱节。1.问答照应。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作出正确的回答。如果答非所问或者一概否定,一概肯定,都会造成语句不连贯。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从下面的4句中选出一组能与它衔接的句子()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D.只有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答案〕B题干提出了两个问题:“是否可以忽视”“要不要学好”。在逻辑上他们是不相容的。也就是说,回答问题时不能用单一的“是”(肯定)或“不是”(否定)。A、D做了否定的回答,否定了“不可忽视”也错误地否定了“要学好”,C肯定了二者同样是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只能是B,他没有回高一语文专题精讲4答是与非,唯其如此,既回避了矛盾又引人思考,照应周全。2.前排序与后排序相照应。一段话中,哪些句子先说,哪些句子后说,这些都得瞻前顾后,通盘考虑,以使语句前后顺序得当,前后照应。例: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分析句与句的衔接连贯问题时,不可过分强调形式,避免形成“主语一致的衔接就好,不一致的就衔接得不好”的错误的思维定式。其次,我们应该搞清楚,要想使句与句之间衔接顺畅,语义连贯,应该注意些什么。概括起来说有以下三点:第一,不东拉西扯,保持话题统一;第二,不颠三倒四,保持句序合理;第三,避免前言不搭后语,注意语言的勾连和呼应。和②句相比,①句中的两个小句话题就不一致。和④句相比,③句中的两个小句也显得有些“后语不搭前言”。汉语的句子,一般的说,句意的重点常放在谓语部分(句子的尾部),句尾传递新信息。③与④中,前面的两个小句传递的新信息都是“学习了技术活”,后面的两小句都是对“技术活”的补充。孤立地看,这两个小句的表述都可以,但是和前面句子连起来读,④就比③连贯感强。因为④中上一句传递的新信息成为下句的已知信息,换句话说,上句的重点成为下句的起点,句子当然就首尾衔接,连贯通畅了。3.关联词语的照应。关联词语是体现分句之间关系的外在标志,切实把握,是有助于句子还原问题的解答。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A.比其他器官多得多B.确实比其他器官多得多C.不仅比其他器官多得多D.或者说比其他器官多得多答案:C。原文句意是递进关系,能体现这层关系并能与“而且”关联上的是C句。4.指代的前后照应。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的迫切要求。.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B.翻译作品日渐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C.翻译作品日渐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D.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答案:C。AD两项的“这些翻译作品”在原文中缺少交代,属于指代落空。B句的“一方面”与句中“这些作品”语序颠倒。“提高了------的素养”有毛病,“素养”多指个人的平时修养,用“中国学术文化”这个事物来限制修饰显然不行,只有C句避免了上述毛病,语意连贯,用词准确。高一语文专题精讲55.句式前后照应。做到句式的前后一致能收到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的修辞效果,是讲究语言清晰连贯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句子衔接与连续的方法与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722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