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岳鄂王墓赵孟頫(fǔ)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译文岳飞墓上荒草离离,一片荒凉,只有秋草、石兽而已。南渡君臣轻视社稷,可中原父老还在盼望着王师的旌旗。英雄被害,后悔晚矣,天下灭亡已成定局。不要向西湖吟唱此诗,面对这样的景致无从吟起。岳鄂王墓赵孟頫(fǔ)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⑴岳鄂王墓:即岳飞墓。宋宁宗嘉泰四年,岳飞被追封为鄂王。⑵离离:野草茂盛的样子。⑶石兽危:石兽庄严屹立。石兽,指墓前的石马之类。危,高耸屹立的样子。⑷南渡君臣:指以宋高宗赵构为代表的统治集团。北宋亡后,高宗渡过长江,迁于南方,建都临安,史称南渡。⑸社稷:指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⑹望旌旗:意为盼望南宋大军到来。旌旗,代指军队。⑺嗟何及:后悔叹息已来不及。作者介绍赵孟頫(fǔ)字子昂,汉族,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书法和绘画成就极高,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写作背景宋亡后,赵孟頫经过杭州西湖,拜谒岳飞墓,写下了此诗,岳墓建在风景秀丽的西湖岸边,岳飞虽封王建墓,但由于连年战乱,陵园荒芜,景象凄凉。岳飞是千古奇冤,历来有许多题咏、凭吊,这首却尤为沉痛。赵孟頫是宋朝的宗室,带有皇家血统,自然对宋朝的灭亡有比常人更近距离的体会。此时宋朝已经灭亡,宋人诗里常见的对敌人的叫嚣怒骂、挑战决斗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的无奈,对于此时的局势,再没翻身的可能了。赏析:诗人首先将视线聚焦在一派萧索荒凉的秋景之中,对岳鄂王墓进行全面写照。墓前杂草丛生枝枝蔓蔓,滚滚的历史车轮碾碎了英雄的赫赫功勋,如今只落得个青山埋忠骨。“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松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死者的祭奠,岳飞墓上不仅不见一株松柏,反而遍生杂草,这又是何等的悲哀!诗人开篇运用赋的手法,极力铺陈岳飞墓的荒凉;赋中有比,让人在今不如昔的对比中慨叹不已。此为一叹。首联为全诗奠定了“水光山色不胜悲”的情感基调。首联以离离墓草渲染岳墓秋日的荒凉,冷硬屹立的石兽,更增添了几分悲思。写岳飞墓前荒凉之景,暗寓作者伤痛之情。颔联“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则对仗工整,比中含情。一方面是苟且偷安“轻社稷”的南宋王朝,另一方面是望眼欲穿“望旌旗”的中原父老,在鲜明的对比中,更见南宋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悲愤之情溢于言表。此为二叹。颈联“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转而直抒胸臆。透露出国破家亡的悲愤。此为三叹。作者在尾联悲痛地吟道:“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满含湖光依旧,河山易主的深沉的感慨。末二句收结全篇,在气氛上是承应首二句,在感情上是绾合中四句。前者三叹,一叹重于一叹,感情渐次加深,由英雄的坟墓想到偏安的小朝廷再想到国破家亡,诗人的悲痛之情如决堤之水一发不可收拾。这里,诗人将对故国的感情以及暮年的哀思寄托于西湖山水之中,名为怜山惜水,实为抒发英雄屈死南归无望的旷世之悲。由宋入元的诗人大多经历了亡国之痛与人格失落的激烈碰撞,伤残破碎的心灵象幽灵一般游荡在精神家园的废墟之上,心头笼罩的是极其强烈的今不如昔与思故怀旧的别情离绪。在南宋无法光复的伤感之中,诗人们只能在怀古咏史的寄托下营造最后的精神家园。与李煜的怀念故国不同,赵孟頫的《岳鄂王墓》道出的是蒙古族统治下的南宋诗人共同的时代情结——国破家亡的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艺术特色:1、寓情于景。前两句写岳飞墓前的荒凉之景,暗喻作者伤痛之情。2、运用对比手法。三、四两句用对比手法写南宋君臣的倒行逆施及由此产生的恶果,显示了作者的谴责愤恨之情。3、运用拟人手法。末尾两句赋予山水以生命,渲染天地同悲的凄凉气氛。
本文标题:岳鄂王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73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