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历史】2011届走向高考总复习课件:第9单元总结
第9单元总结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革命力量走向联合1.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担负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任,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2.中共成立以后,集中力量组织、领导了第一次工运高潮,显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教训是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3.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国共合作。4.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实现了历史上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大革命力量的第一次联合,史称第一次国共合作。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两大特点,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就是其革命性的表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成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曲折前进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阶级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其准备了组织基础;共产国际的帮助是外部条件。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初步解决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标志着中共的建党工作完成。3.中共成立后组织和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转入低潮,使中共认识到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4.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正确方针,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5.1924年1月,以国民党“一大”为标志,实现了国共合作。6.1924~1927年,随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及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分裂,国民革命运动由兴起、到发展,最后失败。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国民革命的成果因两党合作而取得,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因两党分裂而造成。实践证明:合则利,分则伤;团结就是力量,合作铸造成功。三、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启迪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而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同时新文化运动阵营也发生分化,资产阶级思想和无产阶级思想的区别日渐明显。2.马克思主义是中共成立的思想基础,并在中共成立后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3.这一时期,中共还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出现了照搬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的现象,其间中共的重大革命活动的成败均与共产国际有关。思想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十月革命的思想来源于俄国的实践,中国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不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必然给中国革命造成重大危害。这一时期和后来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有大量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孙中山的重大革命斗争及伟大精神1.孙中山革命实践的三次转变(1)第一次。1894年孙中山满怀报国之志上书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冷遇。这件事使他认识到用和平方法改造中国已无可能,转而走上革命道路。(2)第二次,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后,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大都遭到失败,使他认识到“南与北(军阀),如一丘之貉。”(3)第三次,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转而从事政党建设。他深感国民党正在堕落中,需要吸收新鲜血液加以更新。在他寻求新的出路时,接受了苏联和中共的帮助,对国民党进行改组,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这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2.孙中山一生的主要贡献孙中山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2)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对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展开了一系列不妥协的斗争。(3)晚年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毅然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3.孙中山的伟大斗争精神孙中山的斗争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为后来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关于孙中山的伟大革命斗争精神,江泽民同志在孙中山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及人民日报社论中谈到:(1)孙中山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权自由、民族幸福,不知疲倦地奋斗了一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正是他一生不断进取的写照,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任何外来威胁,内部分裂和暂时失败,都不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他所说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2)一生追求真理,不断进步,与时俱进,善于从实践中学习,从失败中学习,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我们要努力学习这种与时俱进的可贵精神。(3)爱国精神,为民族为革命贡献毕生精力。“天下为公”“振兴中华”,反对一切分裂行为,与北洋军阀卖国作斗争,要学习这种精神,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二、五四运动前后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以五四运动为界可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五四运动以前,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五四运动以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这两个时期的斗争,带有明显的不同特点。1.从斗争的阶级力量上看:五四运动以前的革命斗争力量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五四运动以后的斗争力量扩大,参加斗争的阶层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前期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反封建斗争很少得到群众的支持;后期的斗争,有了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2.从斗争的目标上看:五四运动以前的斗争,主要是维护辛亥革命成果的斗争,追求的是形式上的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把推翻军阀统治做为斗争目标,尤其没有把反军阀统治与反帝斗争结合起来。后一时期的斗争则明显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北洋军阀政府,指向了帝国主义。大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鲜明地提了出来,反封建与反帝斗争结合起来。3.从斗争的结果上看:五四运动以前,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建立起革命武装,依靠一派军阀来打倒另一派军阀,终至失败;大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创建了国民革命军,取得了北伐战争的伟大胜利。特别提示北洋军阀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北洋军阀成为五四运动前后民主革命的对象。1919年五四运动至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历时八年。在此期间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主要包括:(1)社会主义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中,不但巩固了政权,而且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①1918~1921年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取得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保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②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至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③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因此,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2)资本主义国家。一战后初期,帝国主义战胜国为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列强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①在1919年1月至6月28日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要求收回从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然而,会议竟决定把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由此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第一次拒绝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和约。②1921年至1922年,美国发起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先后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其中,《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共对这一国情的正确认识是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原因。3)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进一步激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由此,激起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其中中国的五四运动影响较大。(4)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共产国际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是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受它的领导”。①帮助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工作。②指导和帮助中共实现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③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与共产国际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有关。1.关于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传统观点认为,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和北洋军阀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降卖国所造成的民族危机,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而使无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十月革命的影响;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近年来,有学者以新的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纵深剖析,认为探究起因应从经济因素分析:一战期间,日本乘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加剧民族矛盾的激化;北洋军阀对人民的经济压榨,激化了社会矛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以及新的社会力量的不断壮大,改变社会现状的要求强烈。(3)有人从国际背景着眼,认为朝鲜的“三一”运动,不但促进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意识的觉醒,而且在斗争方式上极大地启迪了中国人民。(4)有的学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认为五四运动前,由于中国是战胜国,故国人对巴黎和会抱有很大的期望,广泛讨论收回主权并形成一个强大的社会舆论,但最终却因为列强的愚弄与破坏而失败,消息传来,人们为之震惊。社会心理学的“挫折——攻击”原理得到实现,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激发了广大群众的义愤,进而转化为争取民族、国家利益的行动,从而爆发了五四运动。2.五四运动的性质问题五四运动是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关于这个问题,史学界大致有下列三种看法:第一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说。多数论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引起的,又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已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又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利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观察中国命运的开始。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因此可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第二种看法主张五四运动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开始。有人认为,五四运动的发生主要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当时,马克思主义虽已开始传入中国,但尚未成为指导思想;工人运动虽已兴起,但未曾以领导阶级的姿态走上政治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虽已出现,但无产阶级领导权尚未实现。所以说,五四运动有着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双重因素。第三种看法认为五四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的论者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征,一是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成为革命主力军,二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五四运动不具备以上两个特征,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看,中国工人阶级此时还不是一个“自为”的阶级,马克思主义还未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应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标志。3.关于五四运动的领导权问题史学界有四种意见:第一种认为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发生于十月革命后的五四运动,已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工人阶级已达到两百万人,并迅速成熟;“六三”后独立登上政治舞台,担当起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在指导思想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第二种认为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理由是:以李
本文标题:【历史】2011届走向高考总复习课件:第9单元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76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