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赵海涛衡水学院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本章导读:上一章讨论国民收入的核算,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要达到有效均衡的GDP水平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这就是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我们首先从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入手,逐渐增加复杂性,最后直到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比较接近的程度。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当能够:理解均衡产出的概念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学会利用凯恩斯交叉图进行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理解乘数的概念【英】凯恩斯(1883-1946)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最主要的著作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20世纪40年代以后,凯恩斯主义开始大行其道。因为凯恩斯认为需求决定供给。主张政府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法】萨伊(1767~1832)萨伊是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学思想创始人,他最主要的著作是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在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100多年间,传统西方经济学信奉萨伊定律。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哈耶克是奥地利出生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以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凯恩斯主义和集体主义而著称。哈耶克是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197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作有《通往奴役之路》《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等。【奥】哈耶克(1899-1992)凯恩斯和萨伊思想的区别在于是供给决定需求,还是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和哈耶克思想的区别在于市场能否自发实现供需均衡,进而是否需要政府干预?市场自己会恢复供需平衡的,只是需要点时间而已嘛。我可等不到那个时候,时间长了,我们都会完蛋。18世纪晚期以来的经济学建立在萨伊定律基础之上,经济始终处于充分就业均衡,如果出现了经济衰退或供需不均衡,只要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衰退自然而然就可以得到解决(供给决定需求)。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或供需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因为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即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由于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因此凯恩斯认为市场在短期内并不能实现供需均衡,需要政府干预来弥补有效需求不足,实现供需均衡。具体来说,凯恩斯主张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称为需求管理政策。凯恩斯更注重短期需求和需求管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被称为需求管理理论国民收入决定原理的假设条件物价不变的解释:1.供给过剩,需求增加,首先增加产出,而不是提高价格。(极端情况的解释)2.短期内,价格刚性或黏性,由于交易协议或合同的原因。(一般性解释)需求决定供给的解释:1.供给过剩,需求不足2.供给过剩,买方市场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凯恩斯主义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是:•均衡国民收入决定于匹配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但在短期内或经济萧条中,总供给处于充裕状态或者基本无法变动状态。因此在总供求共同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格局中,总需求成为唯一的决定因素。所以,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是:总需求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框架由四个部分构成:消费、投资、净出口和政府购买支出。•以汽车为例(微观层面),企业生产多少汽车,与居民需要多少汽车往往不总是一致的。•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企业提高多少产出(最终产品),与居民、企业、政府需要多少往往不总是一致的。•所以总供需不总是均衡的。但是企业根据需求(依据存货的变动)调整产出,最终会实现均衡产出。举例分析:y0EE=y100100B45º12080IU=20IU=-20AE说明假设总支出(总需求)为100亿美元,则总产出(总收入)为100亿美元时就是均衡产出,如B点为均衡点。如果计划产出为120亿美元,则非计划存货投资IU为20亿美元,企业就会削减生产;如果计划产出为80亿美元,则企业非计划存货IU为-20亿美元,企业会扩大生产,直至达到B点的均衡状态为止。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凯恩斯主义交叉图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三部门)E=yy=c+i+g还可以写成:c+i+g=c+s+t消掉c后,i+g=s+t还可以写成投资等于储蓄的形式:i=s+(t-g)s是私人储蓄,(t-g)是政府储蓄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和储蓄分析均衡产出如何决定,就是分析总需求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决定均衡产出的。那么,各个组成部分受哪些因素影响,它们是如何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均衡产出的呢?一、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2.影响消费的因素如收入水平、利率水平、消费品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预期、社会保障制度、消费信贷、消费者年龄构成、风俗习惯等。1.什么是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一)消费函数凯恩斯认为,在众多影响消费的因素中,家庭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c=c(y)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被称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凯恩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基础之上的,而其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则是以其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为前提的。凯恩斯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与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关系。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量不如收入的增量那样多。由于人们总是不把所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费掉,而要留下一部分作为储蓄,这样人们的收入越是增加,消费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就越小。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由人类天性具有谨慎、远虑、贪婪、计算、改善、独立、自豪等特性所决定的。在发达的国家里,国民收入较高,消费倾向相反较低,由此就产生了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并导致就业不足。在经济的高涨时期,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消费倾向随之下降,有效消费需求不足日趋严重,由此就引起周期性的经济波动。这样凯恩斯就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当成是资本主义社会就业不足及周期性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1)收入(2)消费(3)边际消费倾向(MPC)(4)平均消费倾向(APC)A9,0009,1109110/9000=1.01B10,00010,000890/1000=0.8910000/10000=1.00C11,00010,850850/1000=0.8510850/11000=0.99D12,00011,600750/1000=0.7511600/12000=0.97E13,00012,240640/1000=0.6412240/13000=0.94F14,00012,830590/1000=0.5912830/14000=0.92G15,00013,360530/1000=0.5313360/15000=0.89某家庭消费数据MPC=△C/△YAPC=C/YMPC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即1MPC0(二)边际消费倾向(MPC)与平均消费倾向(APC)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MPC=ycdydc或APC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平均消费倾向(APC,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APC=yc(三)凯恩斯消费函数和曲线45ºyc6810121468101214ABCDEFGc=c(y)说明图中横轴表示收入,纵横表示消费,45º线表示收入全部用于消费。c=c(y)曲线是消费曲线,表示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B点表示在这一点收入全部用于消费。B点左边消费大于收入,B点右边消费小于收入。随着曲线向右延伸,曲线离45º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就是MPC,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的射线斜率是APC,且APCMPC。图:当消费函数是非线性时MPCAPCc=α+βy图:线性消费函数45ºyc说明当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时消费函数为c=α+βy其中α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MPC是一个常数,即β。c=α+βy经济含义: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APC=(α+βy)/y=β+α/y∴APCMPC当y逐渐增加时,APC逐渐趋近于MPC。1、什么是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2、影响储蓄的因素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利率水平等。二、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y-c=s(一)储蓄函数y指的是可支配收入凯恩斯认为,影响储蓄的因素,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s=s(y)线性储蓄函数表示为:s=-α+(1-β)y0sys=-α+(1-β)y(二)边际储蓄倾向MPS和平均储蓄倾向APS边际储蓄倾向(MPS,MarginalPropensitytoSave)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dydsysMPS或MPS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即0MPS1平均储蓄倾向(APSAveragePropensitytoSave)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ysAPSAPS0,正储蓄(消费总量收入总量);=0,储蓄为零(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O,负储蓄(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Y01S1410-1212MPS是储蓄曲线切线的斜率;APS是储蓄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且APSMPS。B点为收支平衡点;B点左侧为负储蓄;B点右侧为正储蓄。(三)凯恩斯储蓄函数和曲线MPSAPSs=s(y)BACFc=α+βy,代入s=y-c那么,s=y-(α+βy),整理:s=-α+(1-β)y(1>β>0)APS=[-α+(1-β)y]/y=(1-β)-α/y∴APSMPS当y逐渐增加时,APS逐渐趋近于MPS。线形储蓄函数s=-α+(1-β)y0sy线性储蓄曲线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c=α+βys=-α+(1-β)y∴c+s=α+βy–α+y–βy=yy0c.ss=s(y)45ºα-αy0c=c(y)A2、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3、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y=c+syyy=c+sy∴即:APC+APS=11–APC=APS1-APS=APC∵y=c+syy=+ycsy∴即:MPC+MPS=11–MPC=MPS1-MPS=MPC课堂练习1、什么是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体现了一个什么基本规律,写出消费函数的一般表达式。2、什么是MPC、APC,二者取值范围,二者的关系。3、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MPC是多少?4、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APC是多少?5、计算填表:收入消费MPCAPCA90009110B1100010850C1200011600D1400012830(一)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1.公式推导(使用消费函数)均衡收入(产出)=计划总需求(支出)即:y=c+i∵c=α+βy,i假定是一个自发
本文标题: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22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