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课标版)201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文化生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纲点击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考情播报1.近三年新课标高考对本课的命题重点相对集中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本考点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命题非常灵活,既可以以有关的史料和古文为载体,也可以结合社会重大的文化活动(如全运会开幕式或中外文化交流等),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特征的感受和领悟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2010年备考要结合我国的民族政策,重点加强对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的复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发展时期文化思想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作用殷周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1.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发展时期文化思想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作用隋唐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在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宋明理学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明清西方近代文化思想传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①汉字:汉字的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几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史书典籍:意义: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留存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随着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今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例1](2009·天津高考)《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课堂笔记]选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华文化的特点。抓住题干“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体现了①。《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说明了④。②③正确,但不合题意。D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近年来高考的重要考点,几乎每年都有涉及。从各地高考试题来看,主要以有关的史料、古文、民族文化状况等为背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结合历史事实,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内涵、表现及原因;结合我国的文字、史书、文化遗产、乡土文化、风土人情、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等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①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②风格:历史辉煌而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③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2)中华文化中的科学技术①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②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我国区域文化的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特别提醒]“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区域文化的绚丽多彩,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类别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点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侧重于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联系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例2](2008·宁夏高考)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课堂笔记]选“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人们为……而感动”体现了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②③正确。B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2.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3.包容性的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①“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如历史上中国对所有的外来宗教都一视同仁,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都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自由传播,在中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甚至把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是中华民族文化包容性的一个很好注脚。②“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即在与外来文化接触时,既包涵兼容,又始终保留自身的体系和特点。(2)表现: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存而不相悖”,正是这种包容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中华民族在汉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3)意义: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除了它不断创新、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创造力之外,还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例3](2009·江苏高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课堂笔记]选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等相关文化生活知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是因为既继承了传统,又加入了奥运元素,这说明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同时也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①②正确,故选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故③不对;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④不对。A1.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4.意义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注意区分文化、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尤其要全面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说中华文化就是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也不能理解为中华文化就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例4](2009·福建高考)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两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课堂笔记]选“五缘”揭示的是闽台文化的共性而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故①②是正确的。而③④都是在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基本特征,所以不选。A考查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2008·江苏高考)“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穿越千年的历史”,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因此选择D。答案:D2.230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此书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的中国文化。《四库全书》证明()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B.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C.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整体性的特点D.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考查点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四库全书》属史书典籍,其内容的丰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材料中没有提及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C项不符合要求。B、D两项与材料不符。答案:A考查点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与北京“福娃”相比较,二者在形象上各自不同,在承载和传递文化的任务上也各有侧重。观察两幅图画,下列对“海宝”与“福娃”认识正确是()①二者都是对世界文化的借鉴和传承②二者都是在兼收并蓄中对中华文化进行了发展与创新③二者的差异说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④二者的设计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③解析: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特性。在交往中兼收并蓄,推动了世界文化发展。审清题干,观察漫画,可选①②③④。答案:A4.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对中华文化中的“和谐”,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华文化历来重视求同存异,能和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②中华文化的和谐是指文化的大同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使它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④中华文化主张在承认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
本文标题:(课标版)201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文化生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2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