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企业管理知识第一章宏观经济基础知识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及重要指标【考点一】国内生产总值【熟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某一既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用GDP表示。对国内生产总值定义的理解,应当注意以下基本问题:(1)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2)国内生产总值是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3)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因此不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商品和劳务不在计算范围之内。(4)国内生产总值应当包括劳务的价值。(5)国内生产总值只包括本期产出的市场价值,只计算当期的产出,不包括以前或以后的产出。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流量指标。(6)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同样存在一个地理区域的约束。(7)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是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因此应当严格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避免对中间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考点二】价格指数、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熟悉】(一)价格指数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的价格指数主要有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告诉人们的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用公式表示,就是:CPI100格计算的价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格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作为衡量生产原料和中间投入产品价格平均水平的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对给定一组商品的成本的度量。(二)基尼系数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和洛伦茨曲线都是表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茨曲线推导出来的。洛伦茨曲线是指收入的百分比与人口的百分比所形成的曲线,洛伦茨曲线把正方形图对角线的下半部分为A和B两块(如图1-1)。基尼系数=A/(A+B).(三)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Engel’s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恩格尔系数总支出金额食物支出金额100%【考点三】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熟悉】所谓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用当期价格乘以当期数量而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基期价格乘以当期数量而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显而易见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剔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表明了商品与劳务数量的多少,同时也代表着不同的福利水平。更进一步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概念的引入还构建了一个衡量社会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即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是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是衡量一国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用公式表示为:100%某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考点四】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了解】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也被称为国内净产值,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所生产出来的新增价值量。用NDP表示。NDP=GDP—折旧2.国民收入国民收入,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所有国民所获得的收入总和。用NI表示。在实际计算的时候,一般用国内生产净值减掉企业间接税得到。NI=NDP—企业间接税3.个人收入个人收入用PI表示,是指一国之内所有个人在一年内从各种来源所得的收入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PI=NI—企业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转移支2付4.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所有可以由个人自由支配的收入总和,用PDI表示。个人收入在缴纳了所得税以后就构成个人可支配收入。因此,存在以下公式:PDI=PI—个人所得税从以上分析说明中可以看出,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总量指标存在以下关联关系:(1)GDP—折旧=NDP(2)NDP—企业间接税=NI(3)NI—企业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转移支付=PI(4)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五个宏观经济总量指标是存在内在联系的,共同构成测度国民经济活动的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考点五】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几个重要的恒等式【熟悉】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在这种情况下,从支出的角度看,由于把企业库存的变动作为存货投资,所以国内生产总值是等于消费加投资,即GDP=Y=C+I。同时,从收入的角度看,由于把利润看做最终产品的售价超过工资、利息和租金的余额,所以,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总收入。总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消费,其余部分都作为储蓄。于是,从供给方面看,国民收入的构成就是:GDP=Y=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由于C+I=C+S,所以I=S。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来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国民总收入。于是,就可以得出储蓄—投资的恒等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中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无论经济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通货膨胀状态,还是处于均衡状态。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所谓三部门经济,是指在居民户和企业之外,再加上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把政府经济活动考虑进去后,国民收入的构成将发生变化: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可用公式表示为:GDP=Y=C+I+G。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旧是所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总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先要纳税。但是,居民一方面要纳税,一方面又会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税金扣除了转移支付后才是政府的净收入,也就是国民收入中归于政府的部分。假定用T0表示全部税金收入,用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用T表示政府净收入,则T=T0-Tr。这样,从收入方面看,国民收入的构成就是:GDP=Y=C+S+T。按照社会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总产出价值又构成总收入的原理,我们可以把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概括为:C+I+G=Y=C+S+T,公式两边消去C,得I+G=S+T,或I=S+(T-G)。这里的(T-G)可看做政府储蓄,因为T是政府净收入,G是政府购买性支出,二者差额即政府储蓄。该政府储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这样,I=S+(T-G),也就表示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和投资的恒等。【典型例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答案】B【解析】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某一既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用GDP表示。2、在下列情形中,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B.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D.生产企业今年计划在明年生产的拖拉机【答案】A【解析】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某一既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用GDP表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当年这个国家或地区之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B、C、D三项均非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3、一国的基尼系数是0.25,按照国际惯例,该国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属于()。(2010年真题)A.高度平均B.相对平均C.比较合理D.差距偏大【答案】B【解析】按照国际惯例,基尼指数在0.2之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在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表示“比较合理”【考点】1.1基尼指数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总量指标存在的关联关系表述正确的有3A.GDP—折旧=NDPB.NDP—企业间接税=NIC.NI—企业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转移支付=PID.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转移支付【答案】ABC【解析】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总量指标存在以下关联关系:(1)GDP—折旧=NDP(2)NDP—企业间接税=NI(3)NI—企业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转移支付=PI(4)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ABC正确,D表述不正确。第二节宏观经济政策【考点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了解】西方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四个方面,即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考点二】财政政策【熟悉】(一)财政政策的构成财政政策作为政府管理和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从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来看,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财政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以及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二)财政政策的类型1、自动稳定性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税收的自动稳定性(2)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2、权衡性财政政策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区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1)扩张性财政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3)中性财政政策。(三)财政政策的选择作为政府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财政政策的实施,都要根据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状况,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因素的影响。【考点三】货币政策【熟悉】(一)法定准备金与货币创造机制1、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授权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最低限度的库存现金占其吸纳的全部存款的比率。2、存款创造机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表现为银行系统在法定准备金率下,通过一系列存贷关系,导致存款总额增加。3、存款乘数存款乘数是指初始存款所引致的银行系统存款总额的增加倍数。存款乘数与法定准备金率负相关: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存款乘数就越小;反之,则越大。4、货币乘数我们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现金称为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就是基础货币创造货币供给的倍数。由于基础货币具有货币供给量成倍放大或成倍缩小的高度能力,因而又称高能货币。(二)货币政策工具1、法定准备金政策2、再贴现政策3、公开市场业务【典型例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各种有价证券的目的是:()A.调节债券价格B.实现利润最大化C.调节货币供给量D.调节价格水平【答案】C【解析】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的活动。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达到调节信用、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2、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答案】C【解析】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表明总需求过旺,应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的缺口,达到供求平衡。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3、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A.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答案】A【解析】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的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的缺口,达到供求平衡。实施紧缩4性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4、在总支出水平过高、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情况下,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是()。(2010年真题)A.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减少转移支付水平,从而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B.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增加转移支付水平,从而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C.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减少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水平D.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增加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水平【答案】A【解析】在总支出水平过高、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情况下,政府应减少社会福利支出,降低转移
本文标题:企业管理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27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