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污水管线施工技术交底上传
1污水管道施工技术交底1.1外部污水管网施工1.1.1施工概况1、污水管线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工程外部污水管线施工,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材。选用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级别分为Ⅱ级和Ⅲ级混凝土管,其中主要为Ⅱ级混凝土管道。混凝土管管径从小到大分为:d400、d800、d900。其中主要为d400的管道。选用的管道基础根据覆土高度分为:覆土要求(m)基础形式管材H≤3.5150°砂石基础Ⅱ级钢筋混凝土管3.5<H≤4.5180°砂石基础Ⅱ级钢筋混凝土管4.5<H≤7180°砂石基础Ⅲ级钢筋混凝土管2、管线附属建筑物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工程外部污水管线附属井体施工,采用钢筋混凝土模块砌筑,抗渗混凝土灌孔结构。污水井为混凝土模块式污水检查井,污水检查井根据检查井井室直径的不同分为:φ1100(圆形)、φ1300(圆形)、φ1500(圆形)、三通检查井、四通检查井,其中主要为φ1100(圆形)污水检查井。检查井根据接入污水管道管径的不同分为:D=400、D=800、D=900。3、参考文献《设计施工说明》(WS0010002SS0107B2-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1.2施工步骤测量放线→施工降排水→沟槽开挖→地基处理→管道基础→管道平基→管道安装前准备→接口处理→管道安装→闭气试验→井体混凝土底板浇筑→混凝土模块式污水井施工→井体闭水试验→分层回填→地面恢复。1.1.3施工方法1.1.3.1测量放线1、沟槽开挖测量控制按加密测量控制点,测放沟槽开挖边线(沟槽开口线)、征地范围连线、建筑物开挖边线等,以便于开挖控制。在沟槽开挖到底部附近,测量人员随开挖作业,同步控制开挖底高程、槽底宽。22、管道安装测量控制管道安装前,做好方向、坡度、里程、管线转折的计算,并按照计算成果,将管道安装测量控制点布放在沟槽内。管道安装完成后,检查管道的直线性,高程。1.1.3.2施工降排水根据本工程施工图纸,管道埋设深度最深6.54m,开挖较深地段有可能挖到地下水层,为保证管道沟槽正常开挖施工,预制定施工降排水措施。若遇有地下水情况,基槽开挖时要进行明沟排水。进行基槽土方开挖过程中在基槽的两侧设置排水边沟,设置宽为30cm,深为50cm内填碎石的排水边沟。并且每隔30米左右在槽底边外设一口径为1m,深为1m左右的集水井,内填碎石,水流坡度大于1%,同时在集水井处用污水泵进行施工排水,抽水连续进行直到基础回填土后才停止。1.1.3.3沟槽开挖沟槽开挖前,与管道的制造、运输供应沟通,并结合自身的管道安装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1、管道沟槽计算根据《设计施工说明》中要求“沟槽边坡坡度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条款执行。”(1)沟槽边坡计算根据《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设计无要求时,可按下式计算确定;”沟槽边坡的最陡坡度土的类别边坡坡度(高:宽)坡顶无荷载坡顶有静载坡顶有动载中密的砂土1﹕1.001﹕1.251﹕1.50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751﹕1.001﹕1.25硬塑的粉土1﹕0.671﹕O.751﹕1.00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0.501﹕O.671﹕O.75硬塑的粉质黏土、黏土1﹕0.331﹕0.501﹕0.67老黄土1﹕0.101﹕0.251﹕0.33软土(经井点降水后)1﹕1.25——本工程所在地区地质情况为:土壤主要为褐土、淋溶性褐土、碳酸褐土,东3部平原为土质深厚的壤质褐土。土质优良,保肥、保水能力强。所以根据规范:沟槽深度在5m以内的沟槽边坡的最陡坡度确定为1﹕O.5,在遇到不良地质或地下水位较高地段时,采用1:1的坡度进行施工。开挖根据土质情况,考虑沟槽支护:木板支护、钢板桩支护等。(2)沟槽底宽计算根据《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6MS201-1)/P10、/P11,计算:沟槽底宽=管道内径+2(壁厚+管道一侧工作面宽度)d400管道底宽为:400+2×(40+400)=1280mmd800管道底宽为:800+2×(80+500)=1960mmd900管道底宽为:900+2×(90+500)=2080mm需要行排水时,根据情况选择增加一个排水槽的宽度。4180°砂石基础参照图集计算。(3)管道沟槽类型根据选用的开挖机械设备1.0m3反铲挖掘机的臂展,深度小于4m的沟槽采用梯形沟槽断面,深度大于4m的沟槽采用复式沟槽断面,马道宽度设计为1m,同时考虑沟槽严禁产生倒坡的规定,马道以上边坡坡度考虑为1:0.5,马到以下边坡坡度考虑为1:0.5。对应管道埋深沟槽断面设计如下:H≤4m1:0.51:0.5Dtaat梯形沟槽断面4m<H≤7m1:0.51:0.5Dtaat1m1m1:0.51:0.5复式沟槽断面2、路线复测与勘察(1)沟槽开挖前,对管道线路进行复核性测量;如有问题,应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控制测量完成后,按规定进行管线测量放线。5①交桩维护。交桩完成后,在整个使用期内维护所有测量控制点。②测量放线。测定管线的中心线和转角,并在规定误差范围内闭合。管道中心线应按照一定间隔设一个中心桩;中心线转折和各类构筑物处要设中心桩和建筑物控制桩。③临时水准点。管道埋设开工前要沿管线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水准点,并同固定水准点连线。水准点应设置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坚实地面或构筑物上,以便于施工时对管线标高进行控制。应注意保护标点和作好记录。(2)补充勘查工程线路长、部分地段在居民区内施工,地下管线较多且复杂,因此在正式开挖之前,对拟定线路开挖(包括施工道路和堆土区)范围内地下管道、线缆、地下标志点及其他构筑物进行探测,并根据地形地物和已知地下管线构筑物等情况,采取深挖和坑探的方法,查明与施工有关的如地下水位、土质、地下管线(缆)、构筑物等的走向以及与待埋管道的相互关系等情况。3、沟槽开挖总则每一段沟槽开挖的长度与管道的埋设长度相匹配,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该段的开挖、管道埋设和回填。沟槽开挖的分段长度控制在100左右m。土方明挖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施工中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开挖过程中应避免边坡脚范围形成积水。有表土的地方,开挖要先剥离全部的表土(视表土存在的厚度而定,一般不小于30cm),备作回填表土料用。对地下水位高于沟槽开挖底高程的管线段或雨季施工时,沟槽开挖中必须采取降、排水措施,任何情况下不允许沟槽内积水。在管道和建筑物施工回填高程低于地下水水位期间,以及建筑物未具备抗浮条件时,降水作业要连续地进行,以保证已安装管道和建筑物的安全。4、管道沟槽开挖施工方案(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和规范要求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开挖沟槽形式,进行管道沟槽开挖施工。计划采用1.0m3反铲挖掘机进行开挖,人工配合进行整平。(2)反铲挖掘机自上而下,分层开挖、装车,分层厚度约4m。开挖深度小于等于4m的沟槽开挖采用梯形断面,开挖深度大于4m的沟槽开挖采用复式断面,6挖出的土方就近堆存,距离沟槽边线2m以外。如果土方量较大,采用15t自卸汽车运至临时堆料区,多余的开挖料运至指定渣场。堆料采用推土机或装载机分层平整、堆集,并使堆料保持安全的坡度。沟槽开挖的坡度,按计算断面坡度控制,可以制作约4m长的坡度尺,随时控制沟槽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沟槽开挖施工时应遵守以下规定:①采用机械设备挖土时,槽底应预留10~20cm保护层人工开挖,并保护原土不受扰动。槽底原土应平整拍实,对受到扰动的原土应夯实。如局部超挖则应用相同的材料填补,并夯实到天然密实度。②沟槽基土中如遇淤泥、流沙(饱和粉细砂)等异常软弱土壤时,应会同设计部门确定处理方案。③槽基底土质不一致或差异较大时,应会同设计部门提出地基处理意见。④沟槽附近有其它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时,要防止施工振动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同时应避免沟槽开挖对其他工程的影响。⑤在既有管道的一侧开挖沟槽时,要保持不小于原有管道埋深的净距,以防止其填土遭受剪切破坏;当沟槽开挖深度大于原有管道的埋深时,还应核算原有管道的稳定性,并会同设计单位研究处理。1.1.3.4地基处理管沟开挖完毕,如发现管基地质情况良好,则按规定对基底进行整平,清除沟底杂物;如遇软弱地质情况、地下水或下瀑雨等情况。则应会同建设、设计、7监理、质监单位进行研究,确定基础处理方案。以设计院的设计变更通知的形式明确基础处理方案。严格按照设计变更通知的要求,作基础处理的施工。1.1.3.5管道基础首先根据覆土深度选择基础垫层的种类覆土要求(m)基础形式管材H≤3.5150°砂石基础Ⅱ级钢筋混凝土管3.5<H≤4.5180°砂石基础Ⅱ级钢筋混凝土管4.5<H≤7180°砂石基础Ⅲ级钢筋混凝土管再根据《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6MS201-1)/P10、P11,计算沟槽基础规格与槽底宽。1.1.3.6管道平基开挖完成并报监理验槽合格后,重新放线定位,采用光学经纬仪控制管道中心线;用光学水准仪直接架在沟底测量,每10m进行一次高程控制,钉设中心桩及高程控制桩,核准后及时支模浇筑砼垫层或回填砂石垫层。1.1.3.7管道安装前准备垫层铺设满足要求后,进行管道安装。安管前检验管道成品,质量要求内外表面无露筋、空鼓、蜂窝、裂纹及碰伤等缺陷。下管时从下游开始,承口位于上游方向,采用吊车安装并设专人指挥。测量人员跟班作业,负责控制管道中线及高程;若是混凝土垫层,校正、稳固管道采用预制砼垫块(其标号与基础砼标号一致),禁止使用木屑或碎砖块代替。砂基禁止使用硬物垫块。1.1.3.8接口处理1、承口内工作面、插口外工作面应清洗干净;套在插口上的橡胶圈应平直、无扭曲,应正确就位;橡胶圈表面和承口工作面应涂刷无腐蚀性的润滑剂;安装后放松外力,管节回弹不得大于5mm,且橡胶圈应在承、插口工作面上。2、清理管道承口内侧、插口外部凹槽等连接部位和橡胶圈;3、将橡胶圈套入插口上的凹槽内,保证橡胶圈在凹槽内受力均匀、没有扭曲翻转现象;4、用配套的润滑剂涂擦在承口内侧和橡胶圈上,检查涂覆是否完好;5、在插口上按要求做好安装标记,以便检查插入是否到位;1.1.3.9管道安装81、完成接口处理后,用起重机吊起管道,将插位对正于装好的另一管的承口位,用手拉葫芦将管徐徐拉入,牵引应缓慢进行,均匀顶压;2、接口安装时,将插口一次插入承口内,达到安装标记为止;3、安装时接头和管端应保持清洁;4、安装就位,放松紧管器具后进行下列检查:(1)复核管节的高程和中心线;(2)用特定钢尺插入承插口之间检查橡胶圈各部的环向位置,确认橡胶圈在同一深度;(3)接口处承口周围不应被胀裂;(4)橡胶圈应无脱槽、挤出等现象;(5)沿直线安装时,插口端面与承口底部的轴向间隙应大于5mm。1.1.3.10闭气试验1.1适用范围:本检验方法适用于排水管道在回填土之前,地下水位低于管外底150mm,直径300-1200mm的混凝土排水管道;环境温度为-15—50oC;在下雨时,不得进行闭气试验。1.2闭气管堵充气必须达到规定压力值(0.15—0.20MPa),并保持压力稳定。1.3管道内充气至规定之预升压力(3000Pa),稳定压力为由预升压力下降到试验压力(2000Pa)的压降时间不少于5min(分钟)方可进行试验。1.4排水管道闭气试验允许偏差及标准见表C.1和表C.2。表C.1排水管道闭气试验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S)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管径300-1200(㎜)符合表C.2规定井段1见本附录C.2注:d1200mm以下的排水管道如采用闭气试验时,其检查井应进行闭水试验。9表C.2排水管道闭气试验标准序号管径(mm)管内压力(Pa)规定闭气时间(Sec)起点终点13002000≥15001052400135350016046001805700210680024079002758100032091100385101200480注:时间单位为秒(Sec)。2管道闭气试验方法与步骤2.1试验方法:将进行闭气试验的排水管道两端用管堵(充气压力0.
本文标题:污水管线施工技术交底上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3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