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教学计划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文化公共课程学期授课计划院(系)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专业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年级2011级2011-2012学年上学期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授课教师邓佳英职称指导老师职称2011年9月20日学院教务处2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二、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三、授课重点、难点重点加强道德修养和培养职业精神及了解法律制度难点理想主义教育和人生价值的创造及法律制度的自觉遵守。2011级学生是刚进校的新生,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政治课里已经学习了一部分关于思想道德及法律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该课程是必修的基础课,属于德育类课程。教学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注重以科学的理论和知识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与法律意识。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教学要求:1、在讲授中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状况和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与法律意识,通过教学、讨论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2、对于艺术院校学生来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要求学生掌握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理论,运用这些理论指导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教学法、提问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体验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3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使用教材教材选用红旗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该教材主要讲述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以及优秀的中国传统道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理想情操以及良好的法律意识,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的课程。在本课程讲授中,要贯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也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努力使学生成为党和人民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参考书目刘书林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许汝罗、王永亮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辅学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陈勇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疑难问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戴艳军、杨慧民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第9期胡锦涛:《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其他说明五、教具(辅助手段)、作业要求教具(辅助手段)电脑多媒体投影仪作业要求做三次作业,分别以做作业卷的方式。六、考核方式及要求4平时考核考核办法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由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到课、作业、课堂表现情况等予以评定),期末考核考试方法:闭卷卷面成绩占70%(由阅卷教师依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据实评定)。七、教学进程上课日期2011年10月13日至2012年1月6日第6周至第19周课程总学时26学时周次教学目的与要求授课内容第6周通过教学,使学生们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第一章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大学的功能和精神大学的教学和学习融入大学新生活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容、意义和方法第7周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了解和掌握对待和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在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二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5第8周青年大学生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坚定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信念,用实际行动把美好理想化为现实。第三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开辟通往理想彼岸的道路。第9周以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背景,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认真思考人生的意义,确立积极的人生目的和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四章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10周运动会运动会第11周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总体背景,结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各种实际道德困惑,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锤炼道德品质,引导大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第五章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素质道德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公民道德建设,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6周次教学目的与要求授课内容第12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基础上,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第六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第13周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内涵和本质,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体系和基本精神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的机制,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第七章学习法的理论培养法律意识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第14周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对我国的重要法律制度(宪法制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深刻理解法律在国家、社会、个人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能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做积极的斗争,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八章宪法精神和法律制度宪法第15周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对我国的重要法律制度(行政法、民法、刑法等法制制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深刻理解法律在国家、社会、个人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能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做积极的斗争,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第八章宪法精神和法律制度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7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16周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对我国的重要法律制度(程序法律制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深刻理解法律在国家、社会、个人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能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做积极的斗争,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八章宪法精神和法律制度我国程序法律制度第17周机动复习第18周考试考试教研室主任意见签名200年月日二级学院(系、部)主管教学领导意见签名200年月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注:此栏在每学期期末填写
本文标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教学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66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