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
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几乎所有西方国际政治理论都是在“无政府状态”这一假设的基础上展开的。新现实主义认为无政府状态导致的“安全困境”决定了国际政治的冲突本质:新自由制度主义者发现国际制度的安排可以克服无政府的困境;而建构主义者则从认同的角度赋予了无政府状态新的内涵。西方国际政治理论对无政府状态内涵的不同解读,不仅反映了理论的不断进步而且标志着国际政治的实践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国际政治研究者来说,“无政府状态”无疑是任何人都绕不过去的一个关键词。它是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理论的核心假设,被置于国际政治学的中心地位,甚至被称为国际关系的“罗塞塔石碑”虽然不同学者关于无政府状态的理解不一致,但那种认为无政府就意味着缺少秩序、代表着混乱和纷争的看法遭到了广泛质疑。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多数学者们的看法是,无政府状态就是表示国际社会缺少国内社会中的具有合法性的政府,即不存在合法的集中控制力量。对于无政府状态在学科中的重要意义,我国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秦亚青教授曾经作过精彩论述:“首先是其本体论意义,即无政府状态是国际政治的基本事实。既然是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也就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特性。只要国际体系存在,无政府性就是这个体系最显著的特征。其次是方法论意义,即无政府性成为国际政治的第一重要假定。既然是假定,就是毋需质疑即可认为属真的东西;既然是第一,就是最重要的假定。因此,几乎所有的国际关系理论都以这个假定开始。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这两个政治学的基本次领域也是以这个基本假定分界的。”然而,同样是从无政府状态的假设出发,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中的三大学派新现实主义学派、新自由制度主义学派以及建构主义学派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给我们描绘了不同的国际政治图景。一、新现实主义:无政府状态下的“安全困境”导致了国际政治的冲突本质从无政府状态的假定出发,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肯尼思・华尔兹以简约的科学研究方式建立起他的国际政治理论大厦。在其《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通过比较国内和国际政治,华尔兹把无政府状态作为国际体系结构的组成部分来分析国际政治的本质,他认为国际政治的所有现象都是从这一特征中派生出来的。“国际系统的基本结构特征是无政府状态,即不存在合法的集中控制力量,因此行为体必然奉行自助的逻辑。按照新现实主义的解释,国家间的冲突和战争并不仅仅是由国家特性,更主要的是由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特征决定的。“因为在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维护安全,而面对自己的威胁随处可见,每时每刻都注视着这种威胁、集各种手段以应付这种威胁已成为国际生活的基本方式。由于相互关系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因而行为者总是相互猜疑,并且彼此敌视,尽管就其本性而言,它们并不愿意相互猜疑和敌对”。由于在国际体系结构中无政府状态下的不确定是绝对的,是一个常量,这种结构决定了在国家之上没有一个权威机构来保障自己的安全,因此,国家始终生活在自助的逻辑和处在不安全的处境中。“在安全困境中,一国为保障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意味着降低了其他国家的安全感。在无政府状态下,一方聊以自慰的源泉就成为了另一方为之忧虑的根源。因此,一个国家即使是为了防御的目的而积聚战争工具,也会被其他国家视为需要做出反应的威胁”!。也就是说,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决定了国家无法摆脱“安全困境”。“安全困境”表明,正是由于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任何国家在安全问题上都不可能随心所欲,国家的安全追求必然是在安全关系的互动中进行的。因而,政治家在考虑自身国家安全的同时,总是力图通过建立某种稳定的国际秩序和力量结构来保障安全的实现。在现实主义看来,势力均衡“在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大家庭中,是个必不可少的稳定因素。势力均衡的逻辑经常导致国家间针对共同敌人的结盟与合作”。但是这种合作不是基于信任,而是基于对力量对比的敏锐判断,是各国为自身利益进行的相互利用,是与针对第三方联系在一起的,它反映的是权力的分布和权力的竞争关系。即使在结盟与合作中形成的制度或机制,也是国家以力量分布现状为基础根据自身利益所进行的讨价还价的结果,有限的合作并不能改变国际关系冲突的本质。所以,在以华尔兹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学者看来,国际无政府状态孕育了各个国家之间的冲突与竞争,即使各国享有共同的利益,它们之间合作的意愿也会受到这种无政府状态的制约。无政府状态成为一个横亘在行为体之间的鸿沟,使大家彼此猜疑、防范,沟通与合作异常困难,无政府也似乎成为一个永远无法超越的宿命。二、新自由制度主义:国际制度克服了无政府状态的困境使国际合作成为可能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中的另一重要学派新自由制度主义的领军人物罗伯特・基欧汉在《霸权之后》一书里,对战后国际政治经济领域里的合作与纷争的分析也是从无政府状态的假设开始的,他要论证的是即使在一个没有中央权威的自助体系中,各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体也可在霸权国不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国际制度的安排,建立起有效的合作。与一般的现实主义简单地只把国际关系视为权力政治的游戏和战争的循环往复不同,自由主义把世界政治看作是进步的而非循环的,是演化的而非静止的。在他们看来,世界政治不仅不是无政府的“霍布斯丛林”,相反是一片“可培育(耕种)的园地”(’()*+,-.)/0-12/3),它既存在战争的状态,但也有和平状态的可能性!,通过国内政治制度的改进和完善(自由国家建设),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不懈地推广自由民主制度,国际政治生活也会逐步达到自由国家内部社会那样的秩序,世界政治的无政府状态是可以而且应该能够走得出的一个困境!4#。虽然他们并不认为人类政治生活是完美的和谐状态,并且接受纷争与强制曾经是而且一直是国际生活的一部分的事实,但是与现实主义不同的是,新自由主义认为充满利益冲突的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合作是可能的,他们坚信,共同的利益会促使个体通过各种途径(制度安排、社会交往、贸易、契约等)来协调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国际合作是实现更广泛的人类自由的基本手段。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新自由制度主义强调国际层次上制度安排的意义,他们从相互依赖的事实出发来阐述无政府的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他们认为,在相互依赖的世界里,虽然没有统一的政府,但由于存在广泛的分工,各个部分作用不同并存在互补利益,每一方都从这种依赖中获益。作为主权实体的国家行为体之间是密切关联的,“如果没有其他行为者的合作,一个行为者不能实现它所需要的目标”,所以,“行为者要实现其目标,就必须考虑其他行为者的选择”,关注其他行为者的预期和观念!,这就为合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背景。同时,国家既然是自私、理性的行为体,它必然追求以最小的代价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当武力冲突解决问题代价过高以及合作可使双方均有获利前景的时候,就产生了对合作的需求。如果不断重复的合作使“合作的价值大于任何一次背叛的好处”!,国家就有可能从长远利益出发,在可预期对方行为的情况下,期待通过合作得到有利的回报。基欧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市场失灵理论来解释国际制度如何克服无政府状态下政治性市场失灵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即阻止合作的因素。他指出,通过创设国际制度有助于克服政治性市场缺陷所导致的合作障碍,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中的“无政府状态”假设
本文标题: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7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