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关于提高低年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关于提高低年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武汉纺大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较低的现状和原因,针对低年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明显较低的现状,具体从学校和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指出了课堂和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打造新型教学课堂、营造轻松愉悦校园环境的具体方法。关键词: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大学生心理一、培养低年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背景和意义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创造性思维形式下,创造并形成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由以下几种能力构成:想象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收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整合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是由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升华而来,包含实践—创新—实践这样一个过程。提高大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需从具体原因入手,从源头分析,以从根本上寻求解决之道。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更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石。科技创新教育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针对刚刚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中解脱出的低年级大学生来说,培养创新实践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因为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思维较为活跃和开放,其创新能力也具有很大的潜能。如果能够及时得到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促成其创造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意识的早日形成,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第一,培养低年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胡锦涛同志也曾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必须把培养一、二年级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目标,为创新人才创造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国已经以法律的形式赋予高等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高校是这一艰巨任务的主要执行者,应该从早抓起,不能忽略低年级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实践能力的锻炼。第二,培养低年级大学生科技创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低年级大学生还经过几年时间的大学学习,就即将迈入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高等教育必须尽快担负起培养低年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历史责任,把它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而对于肩负振兴中华历史使命的低年级大学生来说,只有早日培养高度的科技创新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大胆创新,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第三,培养低年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学内在规律的体现和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创造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大一、大二学生能充分参与科技活动和社团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让其获得更广的人脉关系,对其未来的学习生活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另一方面,广泛地展开实践活动,对于创新思维较活跃的低年级大学生来说,激发了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有助于其开发自身潜能,肯定自我价值,并且使理论知识得到创新式的升华。这样从而可以充分体现教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学规律和指导教学实践。第四,在低年级大学生中广泛展开科技创新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风建设和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创新活动与良好的专业基础、实验技能密不可分,即创新活动以专业学习为基础,以良好的学习成绩、知识水平为保证。善于学习、良好的学风会给创新的成功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众多的领域和学科知识的支持,如果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则无从谈起,因此科技创新的知识需要有助于改变以往刚进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懒散的学习态度,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涉猎其它学科及领域的主动性。综上所述,培养低年级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就现如今我国低年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现状及其原因,我们展开了以下分析。二、低年级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及其原因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创新意识淡薄,创新思维僵化,创新人格弱化的问题,而且大学生在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上明显欠缺,调查显示,低年级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尤为不足,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1)大学生学习动力减弱。首先,大学生心理问题十分突出。惯常的学习方式扭曲了他们的思想,多数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且对所学专业兴趣不高,在认知上未能建立新的学习理念以适应新环境,未能建立良好的学习品格,也未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学习和生活方式转变带来的心理冲击,社会角色的突变,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失望,人际交往的障碍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不足。其次,受社会腐败思想的影响甚深。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求知、求学思想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非理性主义,也悄悄流进了校园。面对这些消极因素,大学生们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应对。在这样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他们摒弃原来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也就不足为奇了,厌学、逃课、考试作弊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这两点在大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都存在这些问题。(2)低年级大学生团队工作很难展开。团队合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团队中,大家能各抒己见,能听到不同的声音,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自我。团队还是创意的主要来源,所谓头脑风暴就是如此,激烈的思维碰撞会使人突破思维极限,突发灵感,造就奇迹。可见团队学习也是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团队工作难以展开,这个问题在低年级比较突出。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初中高中的教育让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参与到团队工作中来,对于团队合作,所有人都不陌生,但是真正能领会团队精神的人却没有几个。团队常有,真正但能做事的团队却寥寥无几。进入大学之后,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学习不再是校园生活的唯一,学生们有机会参与到各种团队工作中来。这一时期是大学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组织环境的最佳时期。当然,大学四年也就成为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的主要时期。大一大二这两年是自主发展很重要的两年,还处在大学生学习心理的转型期,对于团队工作也才刚刚开始接触,认识不深。而且,受到团队学习专业指导的机会少,无法有效的开展团队工作,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团队学习的效果并不明显。这也是一二年级和高年级大学生不同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已经度过了适应期,学习心理趋于成熟,而且,积累了较多的团队协作经验,对团队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和老师的直接交流增多,能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宝贵经验,加上高年级大学生知识体系的初步建立,思维个性趋于成熟。就团队而言,高年级已经和低年级产生了质的区别。这就是一二年级大学生团队工作相比高年级更难以展开的原因。(3)当今的教育模式(高校教育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考试成绩,轻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导致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不论高年级低年级,都严重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首先,教师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研究发现,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创造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这表明教师的创造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填鸭式”、“灌注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低年级时尤其如此,大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主要就是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学习方式与高中并没有多大不同。到了大三大四,学生实习机会增多,社会经历增加,对于学习的渴望和自主性相应提高,发展自己的愿望更加强烈。与教师的会沟通增加。其次,学校因素。教学基本习惯于“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格局,教学方法基本徘徊于“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老套路,传统的学习观、人才观、发展观还占据教育领域一席之地。这些观念与创新格格不入,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障碍。(4)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一方面,高等院校的独生子女比例较大,缺乏包容、谦让、关心、奉献和协作精神。很多学生在校成绩不错,工作能力也强,但个人主义严重,难与与他人协作,以至同事关系较差,严重影响工作。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中,长期看重的是吃苦耐劳、敢于挑战、敢于竞争的精神,而没有把集体主义的思想和善于与他人协作共事的能力放在应有的位置,这显然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课题。三、提高低年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对策根据对低年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低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现行教育体制对大学生能力的影响是最大的,而且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低下也是在学校和教师的长期影响下演变而成的。因此,从学校和教师方面入手改变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方法,注重学生素质培养才是提高低年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关键。美国是最早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国家之一。197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先后资助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各建立一个“创新中心”具体实施创新能力培养试验。创新中心负责开设技术创新课程,组织学生从事技术发明与新产品开发等实践活动。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学,她在推进创新教育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是独具匠心的。她强调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并特别注意把两者融合起来,造成一个整体最优的环境。为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培养其探索、调查、创造的能力,她有两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一是本科生研究工作机会计划,该计划从刚入学时就开始就为本科生提供科研工作机会,学生可以从事众多交叉学科和综合发展学科的课题研究(其中包括可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也可由自己设计研究或邀请教师作顾问等)是独立活动计划(简称IAP),该计划为学生利用圣诞节至二月初的~段假期,进行独立学习、研究和其他活动。期间,学生不必再为考试和学分操心,可以完全自由地决定他们的活动目标以及争取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德国注重完善学生的人格个性,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大学的独立性,扩大大学自治权;进一步促进大学多样化、多层次化:加强英才教育;力求课程设置面向实际,加强与社会的交流,密切与社会关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倡独立活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与独立科研能力。我们虽然没有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但结合我国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较低的原因分析,也能从中得到借鉴。(1)从学校的角度第一、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是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造者和实施者。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提高教师的整体创新素质是关键。只有不断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目前分析大学教育人才的形势,一是数量缺口大;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作为大学要把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教师放在一个平台上去考虑。因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第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要想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新能力,只靠教师远远不够,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尤为重要。首先,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聘请一些高素质的心理教育导师,随时帮助低年级学生解答心理疑难问题。通过心理教育,为低年级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使他们重拾自信心,进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克服心理障碍。其次,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课
本文标题:关于提高低年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8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