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说明文中考常见题型1、说明对象及特征2、说明顺序的判断3、常见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4、理解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5、说明文的结构6、综合素质考察一、说明文基本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2、特点:准确、简洁、平实生动、形象、活泼3、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文事物性说明文说明事物的是事物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解说事理的是事理说明文。二、题型:1、找说明对象:答题技法: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①看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②看首尾段、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文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描写句、抒情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1.方法一:看题目。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2.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落日的幻觉》的说明对象是落日时容易引起人们幻觉的几种现象。3.方法三:挑关键词句。《大自然的语言》说明对象是物候及物候现象。注意: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2、找说明事物的特征: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如《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说明: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例如《死海不死》主要说明了死海咸度高的特征,死海水中的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海水的23%-25%(这和一般的淡水湖不同)。再如《苏州园林》,文章主要写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它独具的特点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全文从亭台轩榭的布局,花草树木的映衬,门窗雕刻的图案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能了解苏州园林区别于其它各处园林的鲜明特征。把握特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标题着眼。标题在指出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如《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注意: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的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摹状貌•常见说明方法(口诀)•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下面的文字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2、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3、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4、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5、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6、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列数据: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区别)•★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一〉〈二〉〈三〉〈四〉)•★作比较:也、而、相对于、较……•★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打比方:像、仿佛……•★引资料:引用,标记是引号。•★配图表★摹状貌等掌握说明方法(语言标志)•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于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于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a.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下定义)•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c.另一种叫异养,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它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作诠释)例题解析a、b两句都是判断句,a句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说明统筹方法的概念,可以变为: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b句用作诠释的方法从颜色上解说激光,如变为“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那就是谬误了,因为并不是所有“颜色单纯的光”都是激光。c句不是判断句,说明内容没有解说“异养”的本质特征,只说明部分范围,因而是作诠释。•a.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打比方)•b.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才会烧熟了吃。(作比较)•a句中被说明的对象与喻体这两种事物在功能上相似,从而构成比喻。b句将“别的动物”和“人类”两者在“食物”上比较,构成比较说明。例题解析(二)说明方法及作用一览表说明方法特征作用(结合原文作答)列数字有具体的数字具体确切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作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对比突出举例子有“例如、如、像”等词具体有力地打比方把要说明的事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分类别分门别类说明有条理更清楚地下定义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做简明、概括的说明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画图表画图、照片或列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具体的解释说明(最后写上使说明更通俗易懂)摹状貌形象化的描摹形象化的描摹,具体生动形象地引资料引用古诗谚语俗话等下一页实战演练: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一百二十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简。作用分析:这里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举秦始皇批阅文书用简片之重和东方朔给汉武帝写的文章用简之多为例,具体、真切地说明了简书的笨重和不方便,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印象。例如——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他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作用分析:这里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者用松鼠和山鼠的生活习性作比较,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松鼠是十分警觉的小动物,进而突出了它驯良、乖巧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作用分析:这里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作者把人民英雄纪念碑比做顶天立地的巨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给读者留下生动、形象的印象。例如——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作用分析:引唐朝的张嘉贞的话说明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使说明内容更充实,有说服力。作用分析: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的语言准确地概括了“克隆”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这一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例如: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例——万人大礼堂里面宽七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三米,体积达八万六千立方米。作用分析: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者用具体数字准确说明万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及体积,突出其“雄伟”的特征,使读者一目了然。4、说明文的题目设题题型为:①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②文章为什么以“**”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③你认为文章的标题好在哪里?④如果将本文的标题改为“**”,有什么不同?⑤标题的含义:分析具体含义,有的还要答出表达情感,尤其是形象生动的说明文⑥给文章拟标题。说明文的标题一般有两个作用:①、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说明对象的..特征(有些题目只有说明对象),揭示说明内容。②、结构上,运用了..,(具体分析其作用。)答题格式:以此为题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的原因可能存在以下情况: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化用诗句、成语等,生动、新颖、别致。2.运用问句的形式(设问、疑问句;含“为什么”、“什么”“为何”“?”等词语、符号)设置悬念。3.话题新鲜奇特,超出人们认知常识。4.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比如“低碳生活”。5、说明文开头句段的作用题型为:①文章开头为什么从..写起?②简要说明第一段的作用?③开头几句有什么作用?④第一段以..为开头有什么作用?⑤文章开篇介绍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题思路:①内容上:1.概括本文(段)内容..,2.引出本文说明对象是..,3.说明这个对象的…...特征②形式上主要从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③结构上:照应题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的说明。(引起下文)特殊情况:A、开头如果是设问句,设置悬念,引人思考,引出说明对象XX或内容,激发兴趣;B、引用古诗文:增强文学性。描述性、抒情性语言常用修辞(无论怎样考察大家,都要灵活运用。)考点之七、文段作用•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示例一:2013年中考《“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第3题答案:示例一:放在文章开头部分。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内容上、形式上)示例二:放在文章结尾部分。说明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会赋予“肌肉记忆”越来越多的不可思议的功能,让人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内容上)示例二:2012年中考《高山上的守望者—岳桦》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案(1)照应题目,引出说明对象—岳桦。(内容上、结构上)(2)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3)简要介绍岳桦的生长环境,强调其生命力的顽强。(形式上主要从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4)引起下文。(结构上)6、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结果→原因)•☆逻辑顺序概括→具体•主要→次要•整体→局部……•☆时间顺序:年代:古→今;•↑季节:春→冬;……•(程序顺序:先后安排,如“不倒翁的制作过程”、“蚕茧到成虫的过程”等)理清说明顺序举例分析:1、旅人桥(282年)→赵州桥(605年)→卢沟桥(1189年)→长虹大桥(1961年)2、(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3、光辉成就→首先—其次—再其次4、船头坐三人→东坡—鲁直—佛印5、介绍三人:东坡(中)→鲁直(左)→佛印(右)6、右边、往上、眼前、左右两边、左边、外面、屋顶上……;往……走去、出了、来到、一进去、出了、路过、从……爬上去,走近、从……(时间顺序)(一般→个别)(结果→原因;主要—次要)(概括→具体)(空间顺序)(空间顺序)题型: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答题方式:1.不能调换;2.理由一般有:①符合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②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某种规律。③可能和前文或后文中某句话有前后照应的关系。④还可能符合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等。关于说明顺序题型示例:•试题一: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首先要控
本文标题:说明文阅读心血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9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