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文名称:FundamentalTenetsofMarxism【课程编号】【课程类型】【总学时、学分】二、教学目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三、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几门课程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这些课程的共同任务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在这些课程中起着理论基础的作用,为学生正确学习和理解其他政治理论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四、教学内容第一讲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1.目的: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政治立场和理论品质;重点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2.要求:从总体上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和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懂得在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3)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发展历程和特点(4)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2.难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学时】5学时【教学策略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读书指导法【理论教学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鲜明的政治立场(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四)崇高的社会理想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其他教学环节】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共产党宣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二、问题研讨: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当今面临的挑战?三、经典影视赏析:《卡尔•马克思在青年时代》、《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诞生》、《思想的历程》第二讲唯物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目的: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原理,着重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掌握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学会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2.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基本原理,着重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基本观点,为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社会实践打下理论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4)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2.难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2)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学时】6学时【教学策略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练习法【理论教学内容】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世界观与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二)物质1、物质观的历史发展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三)物质的存在形式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三、世界统一于物质【其他教学环节】一、影视赏析:《苏菲的世界》、《宇宙与人》、《人工智能》二、问题探讨: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第三讲辩证法【教学目的和要求】1.目的: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辩证法的总特征,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通过本讲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辩证法的总特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掌握和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2.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基本原理,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社会实践打下理论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事物的联系与发展(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6)辩证否定观原理2.难点:(1)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如何正确运用辩证法观点指导实践【学时】6学时【教学策略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练习法【理论教学内容】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二)世界的永恒发展二、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二)质量互变规律(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他教学环节】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共产党宣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二、问题研讨: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当今面临的挑战?三、经典影视赏析:《卡尔•马克思在青年时代》、《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诞生》、《思想的历程》第四讲认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目的: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理解实践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决定作用,掌握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发展过程,真理的客观性、辩证性以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等原理,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2.要求:全面理解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及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掌握认识的辩证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懂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观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认识与实践的关系(2)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4)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2.难点:(1)认识的本质(2)真理的客观性(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问题【学时】6学时【教学策略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理论教学内容】一、认识与实践(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二、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其他教学环节】问题探讨:运用马克思主义某一原理解读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以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塑造正确价值取向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特点。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发展计划给大学生未来创业就业带来的机遇第五讲历史唯物主义【教学目的和要求】1.目的: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体现,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掌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2.要求:掌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全面理解和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弄清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历史人物的作用,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原则去评价历史人物。【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2.难点:(1)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关系问题【学时】4学时【教学策略与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理论教学内容】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其他教学环节】一、事实评论:运用马克思主义某一原理解读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以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塑造正确价值取向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特点。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2、环境污染问题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进展和新成效3、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发展计划给大学生未来创业就业带来的机遇4、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5、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二、问题探讨: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第六讲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目的: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时代变化中的发展,理解剩余价值理论是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掌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剩余价值理论宣布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以及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2.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懂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时代变化中的发展(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3)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2.难点:(1)如何深化对现阶段劳动价值论的认识(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学时】12学时【教学策略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理论教学内容】一、劳动价值理论(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二、剩余价值理论(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其他教学环节】一、经典影视赏析:观看影片《摩登时代》和《百万英镑》,使学生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树立正确的货币观。二、问题探讨: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发展——科技、信息、咨询等创造价值与否?第七讲垄断理论和经济全球化【教学目的和要求】1.目的: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掌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2.要求: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认识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1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