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混龄背景中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的实证研究
电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题目:分校(站/点):年级专业:教育层次: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混龄背景中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的实证研究摘要:采用自然观察法对混龄活动区幼儿的异龄同伴交往状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异龄同伴交往主题的形成及交往的频率与质量受混龄区活动材料、教师素养、幼儿间的熟悉程度、认知与交往水平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异龄同伴交往,教育者需精心创设混龄交往背景,提高对混龄活动的指导能力。关键词:混龄;幼儿;异龄同伴交往一、问题的提出混龄教育作为同龄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为幼儿提供了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基于混龄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我国部分幼儿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混龄活动,为幼儿营造了一种自然的人际交往生态环境。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自主的游戏活动,以它为载体实施混龄教育也就成为一种有效的形式。同伴交往历来是儿童社会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由于各种原因,异龄同伴交往在我国儿童教育与研究领域一直被忽视。本研究在自然情境中观察幼儿异龄同伴交往行为,符合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取向,并期望本研究能对混龄教育实践提供指导。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自然观察法对桂林市某幼儿园6个(1个室外、5个室内)混龄活动区内的幼儿异龄同伴交往行为进行研究。该园室内混龄活动时间为上午10:00-10:30,室外混龄活动时间为上午10:50-11:30,笔者对每个区连续观察5天,6个区共计30天,约16小时。在记录方法的选择上面,本研究采用事件取样法,只对混龄区内发生的幼儿异龄同伴交往行为事件(包括交往背景、交往方式、交往持续时间、交往结果等)进行观察,在事件结束以后对其发生的背景及全过程进行白描式记录。共收集交往行为事件74起。三、混龄活动区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结果与分析(一)活动的内容安排、材料特征影响异龄同伴交往的频率本研究中,发生在不同混龄区的幼儿异龄同伴交往事件的数量是有差别的。74起异龄同伴交往行为事件中,角色游戏室发生的次数最多,计25次,占总量的33.8%;玩具室发生的数量排第二,计19次;排第三位的是户外活动区;创意室、图书室和科技探索室的交往活动比较少,分别为6次、4次、4次。幼儿的交往活动与当时所处的混龄环境联系密切。环境中活动的内容及活动材料的特征对幼儿异龄同伴交往产生一定影响。角色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游戏活动类型,它是需要多人参与的游戏活动,游戏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该区幼儿同伴交往的机会要多一些;玩具(物品)是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它不仅是幼儿重要的交往对象,而且也是幼儿与他人交往的重要媒介。幼儿通过玩具等物品实现与另一方主体(成人或同伴)的互动;户外活动区更接近自然的人际交往环境,在开阔的院落中,幼儿拥有更多的活动自主权,他们自由选择活动材料与玩伴;图书室和科技探索室的异龄同伴交往之所以少,是因为阅读活动和探索活动对幼儿的阅读能力及认知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在认知和技能较明显的区域中,异龄幼儿之间不容易产生共同的兴趣和话题,这在玩具室的益智区也有所体现。活动材料的特征也影响幼儿交往事件发生的频率,创意室提供的多为功能相对开放的材料或半成品,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都可以根据兴趣和经验、愿望和想象进行组合和改造,因此,该区幼儿的单独游戏与平行游戏较多。(二)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的质量受活动者熟悉程度、交往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混龄背景中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的质量较差。其一,幼儿异龄同伴交往持续时间较短,交往不够深入,多数交往仅限于一个回合。74起交往行为事件,其中有50次持续的时间低于20秒,占到总量的67.6%,超过1分钟的交往仅有9次。其二,幼儿发起的交往被同伴拒绝的比例偏高。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有下面两方面原因:第一,幼儿熟悉程度影响交往的质量。为了保证幼儿发展的均衡性与全面性,以及混龄活动的有效性,该幼儿园实行挂牌入区,严格限制室内混龄活动区的人数,幼儿不能连续两天进入同一个区,所以,混龄区的幼儿每天都在变,一般情况下,进入同一区的幼儿熟悉的很少。该园混龄活动形式单一,除了混龄区域活动,幼儿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其他班级的幼儿。由于幼儿不够熟悉,加之幼儿对“物”的关注胜过对“人”的关注,因此,异龄同伴交往的次数比较少,即使有交往发生,也多以物为中介,这种缺乏感情基础的交往很难持续长久。第二,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的质量受幼儿交往水平的制约。本研究中,以索取物品为主题的交往事件共有15次,其中11次被拒绝,仅有的4次没有被拒绝的交往是发生在幼儿用商量的口吻向同伴索取物品时。未经同意而私自动用或拿同伴的物品的全部遭到拒绝。能否使用恰当的交往策略成为交往能否成功的关键。整个幼儿期,幼儿的交往水平都比较低,在第一次的交往被拒绝后,幼儿变得束手无策,交往不得不中止。(三)幼儿异龄同伴交往主题的类型与发生的频率受年龄的影响笔者根据发起交往者一方在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核心意向,将74起异龄同伴交往行为事件归纳为索取物品、共同游戏、建议指导、参与活动、邀请、关心帮助、合作游戏、请教、抢夺物品、攻击、炫耀、言语交流等12个交往主题。首先,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12个交往主题都与“物”有关。在幼儿的交往世界中,存在有与成人和同伴的“人与人”的交往活动,也存在有与客体“物”的交往形态。幼儿独有的思维特点和生活境遇决定了“物”在幼儿交往世界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其次,不同的交往主题体现出幼儿间的年龄差异。而在建议指导这一主题体现出年长幼儿更多的游戏经验和技能,混龄活动中,他们不仅能计划游主题和情节,而且在游戏过程中能对年幼者给予指导;参与活动、请教这两个交往主题的发起者多为年幼幼儿,他们对年长者的活动总是充满好奇,尽管年长幼儿的活动超过了他们现有的能力水平,但他们还是会积极参与,并虚心向哥哥姐姐请教。尽管有年龄的差异,但如果幼儿的认识水平相近、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合作游戏也会在跨年龄幼儿间发生。(四)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的结果受发起交往者交往动机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发起交往者的核心意向(动机)不同则交往的结果也不同。关心帮助、邀请、言语交流、请教、合作游戏5个交往主题的交往结果都是成功的;攻击、抢夺物品、炫耀3个交往主题的交往结果全部失败;建议指导、共同游戏、参与活动、索取物品的接受率分别为91%、82%、60%、27%。发起交往者的核心意向如果能有效地传达给接受者,接受者则会表现出接受或拒绝的行为取向。当发起者表现出友好、善意的交往倾向时,交往全部被接受;相反,当发起者表现出的核心意向为不友好的、强加于人时,交往全部被拒绝。此外,发起者的行为与其在交往中的地位是否一致对于交往的结果影响很大。异龄同伴交往中,幼儿表现出不同的交往能力与交往经验,当交往双方在地位上不平等,其中一方强另一方弱时,他们的交往规则似乎表现出一方服从一方,一方相助另一方的意向。当年长者以强者自居对年幼者表示友好,或年幼者以弱者自居虚心向年长者求助、请教时,这些交往往往是成功的;当交往双方在地位上平等,以“一起游戏”为目的时,他们的交往规则不呈现一方服从另一方的意向;当幼儿抢夺他人的物品或向别人炫耀自己的能力时,他们表现出强加于人的倾向,这种交往往往失败。(五)教师素质影响异龄同伴交往质量混龄区教师的观念与其实际能力之间差距比较大。绝大多数教师观念上认同混龄教育的价值,认为教师在混龄教育中的作用非常大,但多数教师在混龄区环境的创设及活动材料的投放上力不从心,表现为图书区和科技探索室两个混龄区活动内容安排、空间布置不合理;玩具室、科技探索室活动材料投放数量上不适宜,质量上缺乏层次性、目的性。此外,教师对幼儿的交往行为缺乏有效指导,更多是幼儿出现行为问题时才出面干预,对于幼儿不交往或失败的交往,教师没有给予及时恰当的引导,看似混龄的活动中,其实幼儿同龄交往仍占多数,异龄儿童之间没有交往的兴趣、技巧,更谈不上交往的快乐。四、讨论与启示混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人际交往环境,但是,将不同年龄的幼儿混合在一起游戏并不能自然地获得教育的成功。教师为幼儿所提供的良好的活动环境,以及对活动中幼儿异龄同伴交往行为进行适时、贴切的协助与引导才是混龄教育成功的关键。(一)教育者要精心创设混龄交往背景1.科学投放活动材料首先,投放的活动材料要适量。活动材料的数量是制约幼儿交往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无论是户内还是户外,活动材料增多时,幼儿攻击性行为就会减少,但社会性交往也会减少;活动材料减少时,幼儿之间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增多,但攻击性行为同时也增多。适量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果混龄区活动材料的种类和项目比幼儿人数多出50%,幼儿就会积极参与交往活动。所以,在有14名幼儿的混龄区,供幼儿选择的游戏活动或材料至少应当有21种。其次,投放多层次的活动材料。混龄教育环境的创设对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激发三个年龄段幼儿在同一环境中的互动是教育者在创设物质环境时遇到的首要困难。为了促使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与不同年龄幼儿的对话、互动中更好地获得身心发展,教育者必须充分考虑根据三个年龄段幼儿的兴趣点、经验及思维方式,以及同一活动区内由于幼儿年龄不同造成的能力差异来提供丰富、多样、体现层次性的活动材料。再次,投放利于幼儿异龄交往的材料。某种特定的游戏材料和玩具不仅可以影响幼儿游戏的方式,也可以影响幼儿的认知方式和社会性交往活动。柏顿的研究表明,一些游戏材料和玩具(例如娃娃、家事玩具等)容易引发幼儿合作的社会性游戏,沙、粘土、剪纸等游戏材料往往引发的是幼儿的平行游戏。因此,为了诱发幼儿异龄交往的发生与发展,教育者在混龄区投放材料的性质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户外活动区的车类区可以投放大小不一、技能难度要求不同、具有不同玩法的踏板车、脚踏车、小推车等器材,这些器材自身的特点可有效地促进各个年龄组合间的探索、互助、交往与合作。此外,安排合理的活动内容。教育者应尽可能安排适合三个年龄段幼儿能够共同进行的活动内容,将他们组织在同一活动中,发挥不同年龄幼儿的优势,增加其交往与互动的机会,并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逐步学会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方式。例如“角色游戏”“打水仗”“追逐”等游戏是3~6岁幼儿喜爱并能够参与的活动,经过教育者的精心设计,这些游戏都能成为非常有意义的混龄游戏。2.精心设计交往空间活动空间的合理组织与安排可以促进幼儿主动的和有意义的学习。开放的空间便于幼儿发现所需的材料,找到自己愿意一起玩的伙伴。首先,教师要设计开放的室内混龄空间。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多数是在室内,室内空间几乎就是他们全部的交往空间。室内交往空间的设计对于能否满足幼儿的社会交往需要非常重要,较封闭的空间阻隔了幼儿的视线,在这样的空间里幼儿常常独自游戏;相对开放的空间则暗示幼儿可以自主活动,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更多地与同伴交往。因此,教师在布置混龄环境时,既要便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更要便于幼儿间的相互交往。一般情况下,室内活动区应尽量减少空间的阻隔,采用开放式与区隔式相结合的空间设计。相对独立的空间还应注意为幼儿营造温馨、舒适的交往环境。其次,重视户外混龄区的开发与利用,扩大幼儿的异龄交往空间。户外活动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它在空间上给孩子一种自由感,可以让孩子放开手脚,且释放孩子的心灵,因此,户外环境成为幼儿在园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环境。但是,由于怕出安全事故,许多教师不敢放手让幼儿在户外真正自由地活动,幼儿园的户外空间利用率非常低。为了扩大幼儿的接触面,增加幼儿与玩伴交往的机会,教师应创设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相结合的活动环境,这样不仅能解决户内空间小、幼儿人数多的矛盾,而且满足了幼儿喜欢自主游戏的天性。工业化的进程使幼儿远离自然界,丧失了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嬉戏的乐趣,所以,户外混龄区的设计还应当重视对场地的自然环境的利用,保留其原始的特点。3.组织形式多样的混龄活动混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但有限的30分钟内,由于幼儿彼此不够熟悉,幼儿交往频率低,交往质量差。相关研究表明,当熟悉的伙伴在场时,幼儿更倾向于合作、分享。为了提高幼儿的熟
本文标题:混龄背景中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的实证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19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