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2017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1.常见种类:常见的腔肠动物大多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2.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二.扁形动物4.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咽可以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5.涡虫的身体呈左右对称,又称两侧对称,经过身体只有一个切面将其分为对称的两部分。6.除涡虫自由生活外,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7.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8.蛔虫是线形动物。它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9.代表动物: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绝大多数线形动物是寄生的,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10.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二.环节动物11.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靠近环带的一端为蚯蚓的前端。12.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13.常见的环节动物:蚯蚓、蛭、沙蚕等。1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软体动物15.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16.代表动物:(双壳类软体动物如:河蚌、扇贝、文蛤、镒蛏)、石鳖、蜗牛、乌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章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鱿鱼、墨鱼、鲍鱼等。17.双壳类软体动物的表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就是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通过入水管吸入水,再通过出水管排出体外。再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利用鳃与水进行气体交换。18.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二.节肢动物19.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20.昆虫(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1)主要特征:①身体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和两对翅(适于飞行)。足和触角等是昆虫的附肢。②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它不仅能保护身体,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要定期蜕皮。(2)蝗虫的呼吸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气管;参照教材蝗虫结构图气门是气体进出食物“门户”.21.昆虫的基本特征是等等。2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第四节鱼23.根据动物体内是否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把动物分成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脊椎动物(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23.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一半以上)。四大家鱼是指青鱼、草鱼、鲢鱼、鳙鱼。24.鱼的躯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体表常有鳞片覆盖,其表面有黏液,起保护身体的作用。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在水中游泳。25.鱼用鳃呼吸,其主要部分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水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中的氧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里渗出,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26.鱼的主要特征是: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两栖动物27.青蛙的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28.青蛙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活动。青蛙能适应陆地生活与它能用肺呼吸密不可分。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它的皮肤能分泌黏液,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肺呼吸。29.常见两栖动物:青蛙、大鲵(娃娃鱼)、蟾蜍、蝾螈等。30.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二.爬行动物31.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完全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32.常见的爬行动物:蜥蜴、龟、鳖、蛇、鳄鱼等。3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第六节鸟34.鸟的种类很多,是脊椎动物中种类仅次于鱼的一个类群。35.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①身体呈流线型,减小飞行中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③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龙骨突,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能及时排出粪便,减轻体重。⑥鸟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肺呼吸,每呼吸一次,可在肺中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心跳频率快。36.动物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可分为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其中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37.鸟的主要特征:(注意:鸟类的呼吸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肺;辅助呼吸的结构:气囊)第七节哺乳动物38除了鲸等少数水生种类外,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毛,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39.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这些方式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40.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切断)、犬齿(撕裂)和臼齿(咀嚼)的分化。哺乳动物还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发应。4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42.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组成。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43.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44.关节①组成:关节由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②各部分的功能:关节软骨可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囊分泌的滑液流入关节腔中,滑液能减少骨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运动灵活。③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④关节的特性:关节的牢固性与关节囊和韧带有关;关节的灵活性与关节软骨及关节腔内的滑液有关。45.骨胳肌的结构: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肌腱,骨胳肌特性: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活动的。46.运动的产生过程: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4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48.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负重同时处于收缩状态)第二节动物的行为49.动物的行为分类:①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②从行为的获得途径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50.①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②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③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51.动物的学习行为的意义: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第三节社会行为52.常见的表现社会行为的动物有:蚂蚁、蜜蜂、猴、狒狒、象、鹿、羊等。53.社会行为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54.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蜜蜂跳舞—动作黑长尾猴—声音蚂蚁—气味蝶蛾类昆虫—性外激素(气味)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55.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56.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生态平衡。57.动物与仿生:①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技术。②动物与仿生:A、长颈廘与宇航员的“抗荷服”;B、萤火虫与冷光;C、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D、乌龟的龟壳与薄壳建筑。58.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如用瓢虫杀灭、控制棉蚜数量。主要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59、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60、列表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可区分它们)大小形状颜色细菌菌落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一般无色真菌菌落大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红,褐,绿,黑,黄61、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②高温灭菌③(冷却后)接种④恒温培养62、接种——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6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酵母菌可有氧呼吸,也能无氧呼吸,乳酸菌发酵制酸奶、泡菜,不需要氧气。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第二节细菌64.细菌是由列文·虎克发现的65.法国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66.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单细胞(只能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67.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68.细菌的结构:如下图(从外到内)①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细菌是单细胞生物。②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附属结构: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生有鞭毛(有利于细菌的运动)。69.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即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70.细菌生殖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与细菌的生殖无关)71、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细胞的对比比较内容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细胞壁有无有有细胞膜有有有有细胞质有有有有细胞核有有无,只有未成形细胞核有叶绿体有无无无鞭毛无无有无荚膜无无有无第三节真菌72.个体有大有小,有单细胞真菌也有多细胞真菌。73.常见的真菌有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青霉、曲霉(多细胞真菌);酵母菌(单细胞真菌)。74.酵母菌(单细胞真菌)⑴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2)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能看到细胞内有明显的液泡。(3)营养方式:异养(腐生)(4)生殖:出芽生殖或孢子生殖。75.霉菌(青霉、曲霉)(多细胞真菌)(1)霉菌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无叶绿体。⑵组成青霉青霉的菌丝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生有许多青绿色的孢子。⑶生殖:孢子生殖⑷营养方式:异养(腐生)76.真菌、动物、植物的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77.分解者包括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蚯蚓等。78.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实质是分解者在进行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3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