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技术大停滞第三版-全文
资水东流范式春梦中的地球工业文明:低熵体的困境和下一级技术台阶(技术大停滞的第三版)资水东流:08:38烟花爆炸的瞬间绚丽且美,但人眼看到的时候,爆炸已经接近尾声。全文目录如下前言1文明和技术1.1范式粗谈1.2人类文明所经历的范式转换1.3范式牢笼1.4科学和技术之间存在的鸿沟1.4.1科学的本质1.4.2技术的核心1.4.3从瓦特谈起:蒸汽机引发的正反馈1.4.4需求不是救命稻草1.5科技利益集团2科技利益集团鼓吹的范式春梦:所谓的技术大爆炸2.1渲染和洗脑2.2论文和专利:天文数字后的荒谬2.3比特世界和真实世界2.4部分和整体3范式春梦外的阴影3.1人类面临的技术窘境3.1.1能源转换技术的停滞3.1.2新能源的窘境3.1.3农业,医疗和生物技术3.1.4信息技术深度上的麻烦3.1.5其它方面的技术3.2众多的技术噱头3.2.1早早败落的太阳能/光伏噱头3.2.2经久不衰的人工智能大噱头3.2.3神乎其神的量子计算机噱头3.2.4牛逼哄哄的纳米材料噱头3.2.5近年来的新噱头3.3博士民工和生物技术的挫折3.3.1生物噱头的缘起和影响3.3.2研究范式和问题4低熵体的困境和所面临的技术台阶4.1从热力学第二定律谈起4.1.1《道德经》的智慧4.1.2负熵流和文明层次的跃进4.2科技树的主干和分叉4.3永远的50年和可控核聚变4.3.1永动机之梦4.3.2可控核聚变的难产和噱头4.4冷静思考:未来不一定会更好5台阶前的坑:人类社会的宿命5.1耗散结构理论的社会学意义5.2大竞争环境的消失5.3被全球化抹掉的差异性和人类社会的热力学平衡5.4老龄化自锁5.5如何填坑?6台阶的本质:复杂度魔鬼6.1何谓复杂度6.2纷繁世界背后的两条规则:适者生存和资本回报预期6.3技术进步和技术革命:复杂度的变迁6.3.1运输/动力系统的演进例子6.3.2技术革命的特点和复杂度的变化6.3.3正在面临的高复杂度科学魔鬼6.3.4源自技术根底的困境6.4高复杂度带来的诸多恶果(moreisdifferent)6.4.1吾知也有涯和生死竞赛6.4.2维护成本6.4.3来自社会的负反馈6.5简单的数学推导7寂静星空所隐含的恐怖前景7.1大寂静和费米悖论7.2细思恐极的三种情景7.3宇宙大筛子7.4一根小火柴8反思和总结8.1复活节岛的悲剧8.2冷静不代表悲观8.3研发需要范式革命8.3.1从中心极限定理和大数定律说起8.3.2现行科研体制的弊端本文最初是即兴所写,后来在和网友的互动中,学习思索了不少观点。第二版是把第一版的叙述整理一下,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第二版网址如下本文的若干观点其实在读博的时候就已经隐隐约约萌发,写过一些小文章,和若干同学有过争辩和交流,工作后,和海内外同事同学商讨过此类问题,不少人在自己领域都感觉到了相似的问题,曾经和不少网友一样怀疑各国政府,尤其是美国政府隐藏了若干高端科技,但08年危机后,已经快7年了,美国政府宁可改变统计方式来降低失业率数字,也没有推出革命性的创新,所以所谓的黑科技存在概率很小。后来在天涯随意浏览,看到一个帖子,心有所感,在天涯随手而写,在和网友互动中,帖子越写越长。帖子被很多热心网友转发,有几位好友还反馈了若干转帖地址,没有预想到的是,本人被贴上了很多标签,看了前面的,给我贴上“五毛”,看了中间的,扣一顶“美分”帽子,看了后面的,骂我反科学,是宗教极端分子。除了贴标签外,若干网友的回帖给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在这一年内,和学校诸多同事探讨辩论,关注了不少网友的反馈,越来越感觉到有一些观点需要更加详细地加以说明和拓展。由于是在网络发表,因此本文没有像学术论文那样严谨,但相关引用网址本人会尽量给出,另外,第一版和第二版中的很多网友回帖,思想深邃,富有洞察力,为了维护叙述风格的统一,他们的很多发言经过修改后,融入到本文之中,在此加以感谢。本人最初提出技术革命的停滞,只是一种个人观点,并不强求大众认同,一位著名物理学家说过,新观念无法驳倒持有旧观念的人,是通过新生一代更愿意接受新观念而最终战胜旧观念。本人相信,时间会给出最终的结果。但在辩论中,本人深深地震惊于网友的几种思维方式,这也是本人写第三版的原因。第1种反驳思维:你在胡说,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技术大爆炸时代,怎么可能会出现技术革命的停滞?很多人把技术大爆炸当成了一种不言而喻的真理,如果追问下去,你怎么知道现在是一个技术大爆炸时代?大部分人很茫然,是媒体报导的,是老师说的,是书上看到的,各种回答都有,少部分人会举例,你看100年前如何,现在如何,极少数人会引用历史上的案例,比如专利局长例子,比如比尔盖茨的例子,说明不能小看技术进步。曾经看到过一个“农场主假说”:一个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来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也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它在感恩节早晨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上午十一点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进来把它们都捉去杀了。过去200年的技术飞跃,让人类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范式:技术会不停地快速发展下去。在过去几十年中,这种观念被媒体和科技利益集团不断渲染强化。很多人陷入了某种范式牢笼,根本没有考虑过,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技术大爆炸只是对有限岁月的一个简单总结,但在逻辑上,千万不能把技术大爆炸当成是自证的真理。只要看看工业革命前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文明停滞的时间远远超过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年岁月。在后面还会详细阐述这种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具有什么缺陷。第2种反驳:误把科学当技术。科学本质上是认知的范式,而技术的核心是实践。很多网友会举出各种各样的例子,说明1969年后,除了IT技术,其它领域一样有若干大进步,比如在和几个生物学博士辩论中,他们举了很多生物学上的新发现,但本人很震惊地发现,这些人不停地做实验和发表数据,但做的成果又很难转换到实际中。新闻报导中有很多生物技术的噱头,比如那个“饿死癌细胞”来治疗癌症,但实际稍微懂点数理方面相关知识的人都明白,从牛顿提出第三运动定律,到阿波罗11号利用这个原理登月,中间需要克服的技术难关数不胜数。从发现某种生物分子现象,到利用这种规律来治病,目前根本没有实现手段。生物学发表论文很容易,但相关人士就业超级艰难,本质上就是这个原因。若干生物学的大牛对本人猛喷,却忘记了生物学领域长期误导大众,把科学当成了技术,一直在画大饼。同样,很多搞天文学的人也犯了这个毛病。后面还会详细讨论这种现象,并对生物学的困境给出个人观点。第3种反驳:被IT技术炫花了眼。IT技术所特有的噱头是新闻报导追逐的热门,导致很多生活在“比特世界”的人类,忘记了“原子世界”的真实性,极端点,即使人类实现了实时无限数据互连,人类也不可能靠数据生存,人类依旧需要能源和资源。正如彼得·蒂尔所说:“人不是信息,而是血肉之躯。我们作为物质性的存在,比作为信息性的存在更重要。所以,世界各地的照片不重要,如何以更廉价的方式到达那里更重要;发明癌症的治疗方法比发明癌症的诊断工具更重要。”过去40年中,IT是唯一取得巨大飞跃的技术领域,深深影响了人类社会。很多人沉迷于手机电脑的翻新换代,怎么可能有技术停滞呢?在帖子后面,本人会表明,IT技术不是人类科技树的主干,只是一个比较大的分叉。即使在过去40年内成就惊人,IT技术在深度上也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第4种反驳:混淆了技术改进和技术革命。若干网友在辩论中,承认现今前沿领域有停滞现象,但认为技术的积累最终会解决此问题。必须指出的是,量变不一定能导致质变。一般意义上的技术进步是指沿着一条技术道路对现有技术进行深入挖掘,或者是引入外部其他技术来进行外延扩展和改进。比如手机,从黑白屏到蓝屏,到彩屏,到触摸屏,信息沟通越来越方便,就是一系列典型的技术改进。电脑技术的更新换代,从单核到双核,从640K内存到4G内存,软件版本的升级,window95,windows98,xp,win7,神舟一号,神舟二号,。。。。发动机材料的改进,等等,都是属于技术改进范畴。技术革命是技术范式完全发生变革的结果。从技术轨道来看,单个技术系统的革命实质上是从一种技术系统的发展轨道跳跃到另一种技术系统发展轨道上去,因此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不连续的重大事件。技术革命和技术进步不同,意味着一种划时代的新技术的发明,及其所导致的“根本性创新”的出现。所谓根本性创新,是指那种能够导致投资高潮、产业结构发生变革的技术创新。当人力、畜力、水力、风力等构成的动力系统的发展走到了尽头时,人类发明蒸汽机动力,跨越了数千年来横亘在人类文明前的技术台阶。当机械式计算系统的发展走到了尽头时,人类发明了电子计算机技术系统,实现了计算技术的革命。由于国内马列主义教育的长期熏陶,很多人都熟悉一句话,量变导致质变。乍一看,这句话很合理,与日常一些生活经验相吻合。很多人把这句话用在科技进步中,认为技术进步最终会导致技术革命质变,人类社会现在一样处于技术积累中。但实际上,这句话在技术领域适用面很窄。很多情况下反而是质变引领量变。可以举一个例子:瓦特改进蒸汽机后,整个19世纪,蒸汽机一直在改进,更安全,效率更高,蒸汽机的改进会引起若干附带技术的完善,但如果一直遵循蒸汽机的原理,加热水来产生动力,这样的动力系统存在极限,推重比太低,人类永远也无法推动飞机上天。直到内燃机这个革命性的能量转换器出现,才有可能造出飞机。在内燃机出现后,一系列的技术改进,最终导致了火箭的出现。技术上的质变,往往指的是技术革命,只有开辟一条全新的技术道路,才能真正的促进技术大进步,跨越技术台阶。同事劝戒,第三版中的1.5和8.3这两节最好不要贴出,毕竟本人还要在这个体系中混饭吃,不能开地图炮,得罪太多的人。第二版中有一些简单阐述,有兴趣者可以去看看。另外,由于天涯论坛特有的马甲刷屏习惯会导致内容零乱,因此,第三版在新浪博客和天涯同时发表,以新浪博客为准。1文明和技术什么叫文明?百度上的解释如下: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对于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城市的出现,可以说城市是文明的发源地。但所有史书在讲述一个个具体文明时,都会从农业革命开始,因为没有农业革命带来的剩余粮食和负熵流,又何来城市及其有序生活?因此,所有文明的诞生都可归结于一次技术台阶上的跃进:包括固定太阳能的农业技术,金属冶炼技术,马匹,建筑技术和传播信息的文字技术。在那之后,虽然明面上不是那样显眼,但润物细无声,技术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文明的进程。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一般情况下,某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和生存资源呈现简单的反比关系。人类的不同之处在于加入了另一个变量技术因素,形成三者互动。在人口和资源呈反比关系的基础上,技术与人口、资源都呈正比关系。每一次重要的综合技术革命,都能带来人口和资源的重大变革,进而引发社会变革。当技术进步遇到瓶颈的时候,经济会恶化,导致社会发展出现阶段性倒退。总而言之,长时间演化之下,技术和所处社会相互耦合,相互影响。当技术趋于停滞时,人类发展的空间也逐步限定。有学者专门撰文指出“在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第二次技术革命与第三次技术革命之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分别是1857年和1929年—1933年发生的经济危机。迄今为止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都出现在前一次重大革命性技术结束之后和下一次重大革命性技术出现之前。而08年的金融危机,至今余波未央,实际上是由第三次技术革命到了衰竭期而造成的”。本人不是技术决定论者,人类文明的进步,绝对不是取决于技术一个因素。比如,即使在21世纪的现代美
本文标题:技术大停滞第三版-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3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