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近代史-第一章-(6)
一、单项选择题1.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次举行起义是()。A.秋收起义B.广州起义C.南昌起义D.武昌起义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称()。A.十年内战时期B.三年内战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大革命时期3.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是()。A.八七会议B.民主会议C.军事会议D.组织会议4.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公开打出的旗帜是()。A.工农革命军B.井冈山斗争C.建立农村根据地D.打倒军阀5.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了长征。会师地点是()。A.四川懋功B.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C.陕北吴起镇D.陕北直罗镇二、多项选择题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主要是()。A.中统B.军统C.甲长D.保长2.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宋庆龄在当时说过: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A.才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B.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C.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D.才能实现资产阶级革命3.在革命的危机关头,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A.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B.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C.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4.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是()。A.政治问题B.军事问题C.组织问题D.中共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5.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A.挽救了中国共产党B.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C.挽救了中国革命D.挽救了中国经济建设三、名词解释1.“南昌起义”2.“遵义会议”四、简答题1.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2.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具体说有哪三次?五、材料分析题材料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毛泽东说:“我们的军事力量在长征前曾经达到过三十万人,因为犯错误,后来剩下不到三万人”,“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三十万人更强大。”请回答材料1这段话,为什么说“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三十万人更强大”?说明其含义。材料2,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请回答材料2这段话,阐述长征精神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六、论述题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第五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A,3.A,4.A,5.B.二、多项选择题1.AB,2.ABC,3.ABC,4.BC,5.ABC。三、名词解释1.“南昌起义”答:亦称“八一起义”。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中国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南下广东,建立根据地,并组成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领导起义。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佰承等领导国民革命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起义。起义胜利后,部队于8月3日开始退出南昌,向广东进发,沿途多次打破国民党军的阻截,于9月下旬到达潮州、汕头。10月初,起义军进攻汤坑(今丰顺)失利,接着大部被大散。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转入湘南,在当地党组织配合下,发动湘南起义。另一部加入海丰、陆丰地区的革命斗争。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遵义会议”答: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抵达贵州遵义时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洛甫(张闻天)、朱德、陈云、周恩来、博古(秦邦宪)、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刘伯乘、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邓小平、李德、伍修权等二十人。会议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会后行军途中,中央先后决定由洛甫代替博古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军事行动。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会议在极端危机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简答题1.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答:首先,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其次,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再次,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最后,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2.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具体说有哪三次?答: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这几次“左”倾错误,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五、材料分析题材料1这段话,为什么说“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三十万人更强大”?说明其含义。答: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重要的时候不动摇,三万人比三十万人更强大。这些保存下来的力量经历了千锤百炼。这是党和红军的极为宝贵的精华。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这支队伍作基干,使革命力量逐步恢复、发展、壮大,直到取得全国的胜利。材料2这段话,长征精神的具体内容。答: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六、论述题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答: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实践上,毛泽东不仅率先集中力量投身于革命战争,而且自觉地把武装斗争的攻击方向首先指向了农村。毛泽东集中力量到农村去搞武装割据,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让毛泽东去上海中央机关工作,他表示,不愿去大城市住高楼大厦,愿到农村去,上山结交朋友。随后,他受命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回到湖南发动和组织湘东赣西的秋收起义。然后率部转战到达罗霄山脉中段,开辟了井冈山地区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第二,在理论上,毛泽东阐明了武装斗争在中国的特殊重要性,论述了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他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强调指出,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他强调指出:“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第三,在实际工作中,毛泽东总结群众斗争的经验,创造性地解决了为坚持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所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在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总结这方面的经验,阐明了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答:(1)总结历史经验。在一定时期内,一部分领导人之所以犯了全局性的、严重性的错误,这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来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2)为什么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基于这样的认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产党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3)怎样加强思想理论建设?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6年12月,他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7年夏,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示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他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4)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目的。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所进行的理论工作,对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进行了拨乱反正,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本文标题:近代史-第一章-(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35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