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方案
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方案(公示版)成都市规划管理局2017.7一、背景与范围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发展的思路,开展“中优”规划研究工作。按照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经济地理的规划思路,主要以五环路为界形成“中优”规划范围。涉及“11+2”的区域结构,“11”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全部区域及温江区、双流区、龙泉驿区、新都区、青白江区、郫都区部分区域,“2”包括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部分区域。总面积共1264平方公里•2“中优”规划范围二、目标及思路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优化“中优”区域功能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31.优化城市空间形态(1)降低开发强度(2)降低建筑尺度(3)降低人口密度3.提升城市品质三、规划方案(1)打造现代服务业增长极核(2)疏解非核心区功能(3)优化现有产业业态(4)注入新兴业态,提升产业层次2.提高产业层次(1)塑造特色(2)完善配套(3)改善交通(4)提升环境(5)彰显文化•4形态分区分为核心区、一般地区、特别地区。p核心区:指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轴线、城市中心区,为建设强度相对较高的区域;p特别地区:指中心城历史片区、滨水区、依山区、城市风道区,环城生态区等区域,对建设强度进行严格管控。p一般地区:除核心区及特别地区以外的城市区域。形态格局优化后示意图图例核心区一般地区特别地区•5①根据总体城市设计确定的总体格局,优化形态分区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1)降低开发强度分区最高容积率核心区2.5一般地区2.0特别地区1.5②降低住宅用地开发强度成都容积率过高是导致交通拥堵、城市形态较差、特色不突出的主要原因,因此借鉴天津、上海的规划管理,应降低开发强度。•6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住宅容积率(1)降低开发强度③降低商业用地开发强度分区平均容积率最高容积率核心区4.08.0一般地区3.04.5特别地区2.02.5实行平均容积率和最高容积率双向控制。平均容积率根据城市设计,在同一片区同期建设的项目中总体平衡。商业容积率l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按照最高容积率3.0执行。注:容积率是在规划项目建设用地内,计算容积率的建筑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l单个地块具体容积率根据城市设计确定;l商业兼容住宅用地和住宅兼容商业用地均按住宅指标执行;l单个地块具体容积率根据城市设计确定。l平均容积率在同一片区同期建设区域内平衡。四边建筑形态控制示意加强城市形态精准规划,精细化管控,通过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及详细城市设计,加强城市建筑尺度管控。①加强“四边”的建筑形态控制临主要滨河地区、历史文化片区、主要临山地区、主要公园、环城生态区地块内50米以内建筑高度应不超过24米,50米以外的高层建筑之间的高差比不宜小于25%,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形态。河流历史文化片区山体、公园环城生态区•7成都府南河边滨水地区建筑形态控制示意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2)降低建筑尺度30亩以上建设用地内的建设项目,高层建筑之间的高差比不宜小于25%,面向城市开敞空间和主要道路应形成高低错落的天际轮廓线。商业办公建筑不宜出现3栋及以上简单重复。住宅建筑不宜出现6栋及以上简单重复。高层住宅宜采用点式设计。建筑连续面宽控制示意•8②加强对建筑连续面宽的控制中心城区范围内临规划宽度30米以上道路(含30米)和主要河道的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商住楼和10层(含10层)以上的纯住宅建筑主楼面宽最大连续面宽投影不宜大于80米;建筑高度大于24米且不大于60米时,最大连续面宽投影不宜大于60米;建筑高度大于60米时,其主要朝向投影面宽不宜大于40米。③加强对建筑形体的控制建筑形体控制示意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2)降低建筑尺度三•9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3)降低人口密度①通过降低容积率,降低规划人口密度。②疏解非核心功能,降低人口密度。通过调迁一般性制造业、调迁商品市场及一般仓储物流、调迁中等职业教育等疏解“中优”区域人口。③置换现代服务业,优化人才结构。产业由原有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密集型转变,优化人才结构,增加高技术人才人口密度。结论:区域通过以上方式,“中优”规划人口密度从1.58万人/km²调减为1.36万人/km²。(1)强化“中优”区域“五中心一枢纽”的核心功能,打造现代服务业增长极核区域主要承担以下功能:(1)经济中心(高端商业服务业核心区、西部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国际性总部集聚中心),主要为功能总部、区域性营运中心。(2)金融中心:主要为西部金融中心。(3)科技中心(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科技研发孵化和技术扩散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主要为先进生产服务业、先进科技服务业。“中优”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的网络化功能体系,强化“中优”区域“五中心一枢纽”的核心功能,打造现代服务业增长极核,提升产业层次。2.提高产业层次区域创新创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高端商业服务业核心区西部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国际性总部集聚中心科技研发孵化和技术扩散中心科技研发孵化和技术扩散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10国际组织与机构集聚中心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文化创意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与展示中心设计与艺术中心设计与艺术中心国际演艺活动中心国际文体活动中心国际医疗服务中心国际教育及职业培训中心媒体及信息发布中心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贸易中心国际区域物流中心•11(4)文创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与展示中心、国际演艺活动中心、国际文体活动中心、国际医疗服务中心、国际教育及职业培训中心、媒体及信息发布中心),主要为时尚产业聚集区。(5)对外交往中心(国际组织与机构集聚中心、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贸易中心、国际产业合作示范区),主要为国际化交流区、生活区。(6)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国际区域物流中心、国际性区域通信及信息枢纽),主要为信息中心和交互平台。“中优”区域主要承担以下功能:(1)强化“中优”区域“五中心一枢纽”的核心功能,打造现代服务业增长极核2.提高产业层次(2)疏解非核心区功能①调迁一般性制造业区域逐步调迁一般性制造业,禁止新增布局低端性生产性工业。近期主要针对绕城以内区域进行调迁。②调迁批发市场及仓储物流区域宜逐步外迁批发市场,一般仓储,物流(配送站除外)。近期主要针对绕城以内区域进行调迁。③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逐步调迁中等职业教育近期主要针对绕城以内区域进行调迁。④推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中优”“中优”成都体育学院九眼桥辉煌灯饰城华西医院住院大楼九兴片区工业厂房2.提高产业层次•12工业优化现有工业业态,工业用地主要用作工业研发、工业总部、工业营销功能使用。商业、办公类建设项目(含商兼住、住兼商项目中的商业、办公部分)应当严格按照规划用地性质及规划许可开发、建设、销售、使用,严禁擅自改变为居住用途。l加强新建社区住宅建筑底商控制,商业应独立设置。l逐步转变现状住宅底商低端业态,提升社区服务能力。l严厉查处破墙开店及违法建设。④特色街区加强特色街区的打造,注重产业特色、人文环境和街区实物,细分消费人群,营造形神兼备、秀外慧中的特色街区。①②商办③底商“”(3)优化产业业态2.提高产业层次•13三(4)注入新兴业态,提升产业层次•14从新产业培育入手,加快建设产业生态圈,注入新兴业态,提升产业层次。①培育特色产业生态圈②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③建设泛成都历史文化创意街区④建设泛城市绿道的休闲旅游体验区⑤建设泛成都中心的商业商务服务区⑥发展区域性功能总部杭州电竞数娱小镇示意图成都音乐坊示意图东大街金融总部东郊记忆成都中心示意图天府绿道示意图2.提高产业层次①塑造“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时尚”的城市特色。分片区确定风貌特色。3.提升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品质主要从塑造特色、完善配套、改善交通、提升环境、彰显文化等方面进行。p特色风貌片区保护典型反映成都市文化特色的城市特色风貌片区,保护片区整体风貌,改造建筑“修旧如旧”,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风貌、建筑尺度、建筑肌理协调,原则上不应新增高层建筑。p特色风貌街道保护“中优”区域内特色风貌街道,以保存特色风貌街道的空间尺度、优化景观品质、强化风貌特征、延续传统文化为原则进行控制引导。②保护特色风貌片区及特色风貌街道合江亭-九眼桥宽窄巷子•15(1)塑造特色•16③强化城市天际线及色彩管控p城市天际线重点在于总体管控、分区指引、特色塑造。总体管控:在总体层面,引导高层簇群布局,形成高低错落的城市总体天际线。分区指引:在次区域层面,形成高地错路空间格局。特色塑造:在河流、公园、山体周边等重点地区,通过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塑造近人尺度的特色天际轮廓线。p城市色彩通过确定总体色彩基调,分片区、分类别制定导引。定基调:通过现状调研,结合城市地域文化、气候特征,确定“中优”区域亮丽明快的总体色彩基调。分片区:根据功能定位及历史文化特征,分片区进行色彩控制引导。分类别:对公共设施、住宅等不同建筑类型进行色彩区分,分类引导色彩,凸显城市风貌层次。定导引。对建筑裙楼及塔楼采取不同的色彩引导,底部宜凸显细节,形成友好、宜人的沿街立面。特色城市天际线示意图3.提升城市品质(1)塑造特色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建设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广场、四川大剧院、国际足球中心、成都科学馆、奥体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重大公共设施。社区综合体示意图•17①按照国家中心城市标准,建设一批大型公共设施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大剧院成都市博物馆四川省美术馆l对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进行实施评估,制订行动计划,全面加快实施建设。p城市级:合理引导高端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提升城市高品质服务功能。p社区级:以“宜居生活圈”为基本单元,完善社区公共服务服务体系。p充分利用大型公园绿地,在满足《公园设计规范》的情况下,配置公园配套用房及文化、体育、青少年教育、科技等小型公共服务设施。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173.提升城市品质(2)完善配套以“增加慢行资源,优化慢行系统,提升慢行品质”为规划策略,构建自行车交通网、步行交通网和锦城步道城市特色慢行线。•18①形成以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慢行系统多网融合的城市交通体系。玉林片区理顺城市路网体系,通过增加“街巷”进一步强化路网功能,形成外通内畅的道路系统,实现“街区制”。②加快推进“街区制”轨道交通、慢行系统示意3.提升城市品质(3)改善交通”中优“区域”路网体系规划图小游园、绿地示范——黉门广场•19①提升中心城区水网体系“宜居水岸工程”示意对难以独立成宗开发的零星用地及边角余料,主要作为开敞空间和绿地使用;建设小游园、微绿地,增加一批有特色的绿化开敞空间,并增设景观休闲设施,记录成都符号,留住城市记忆。②增加小游园、微绿地③天府绿道天府绿道规划初步方案图天府绿道意向图全面构建天府绿道体系,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盛景,让市民“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3.提升城市品质(4)提升环境水网体系提升规划图小游园、微绿地规划初步方案总体布局:构建河、渠、湖、湿地的复合水网体系。•20”中优“区域保护展示规划图①构建“中优”区域历史文化展示体系定位: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p保护“三城相重”的古城格局和街巷肌理;p凸显城墙遗址保护及历史城市的轮廓;p通过城市设计营造特色空间景观,提升片区形态风貌。②加强历史城区格局保护③提升打造浣花溪、少城等文化片区浣花溪片区改造效果图华西坝优秀近现代建筑3.提升城市品质(5)彰显文化以项目组织为中心,以项目示范带动为抓手,促进存量空间的提升和增量空间的管控,推动区域发展。总体实现短期见成效,两年内有较大提升,全面增强市民的认同感、获得感,并以此为示范,制定五年行动计划,基本实现“中优”区域“三降两提”的目标。将本次规划方案主要内容同步纳入《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编。(原已核定的规划条件或选址意见书或规划用地许可证合法有效的
本文标题: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39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