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于对科学的认识摘要:科学是一个不好下定义的词,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义。本文从西方科学与中国科学两个方面阐述了科学的起源与发展,对作为知识体系、特殊过程和社会建制的科学的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并把后现代科学与现代科学作对比以反思现代科学,力求对科学的涵义有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关键词:科学;知识体系;特殊过程;社会建制;后现代科学科学诞生至今,我们对科学的认识在一步步的加深。科学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频繁的用语。但谈起科学,或许人们大都只能从某一个角度或某一方面来谈科学,缺乏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与认识。要比较全面的认识科学,就必须搞清楚从古至今科学的发展过程及多方面的涵义,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科学,指导实践。一、科学的由来科学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时代话题。讲到科学,不由得会问什么是科学?这是我们很想搞清楚却又不容易搞清楚的问题。“科学”作为一个概念,从它产生到现在,大约已有四百年左右的历史,而科学的定义是在近现代才得以真正产生的。在现代科学产生之前,对于科学究竟是什么,还没有完整的定义,学术界对于科学的定义至今也没形成统一的看法。因此,在给科学下定义之前,有必要对科学的由来追根溯源,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科学的形成和定义。(一)西方科学的源流“科学”这个词来自西方,其源头在古希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古希腊的爱智主义的精神传统。它的奠基者柏拉图认为:科学知识是人对事物的了解,是人的智慧的体现。古希腊的科学思想认为:宇宙是复杂的,人体生命是复杂的,宇宙和人体生命的联系更是复杂的。恩格斯曾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下,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1]英国思想史研究专家劳埃德在《早期希腊科学:从泰勒斯到亚里斯多德》一书中,系统全面、严谨深刻地分析研究了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这段时间,古希腊的[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哲学家和科学家对科学源起的贡献。其中包括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以及自然哲学等诸多领域的早期希腊科学成就,展现了早期希腊科学的真实图景。在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下,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大量的天文观测和数学计算,在1543年发表了《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地动说,动摇了维护教会权威的理论支柱——地心说,从而宣告了神学宇宙观的破产,发起了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奴役下解放出来的第一次科学革命,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其后,自19世纪以来,人们对科学的传统看法认为科学就是系统化的实证知识。在这一时期,科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物理学的变革中,物理学的经典理论勾画出19世纪末物理学界的画卷。20世纪初,新现象、新理论犹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物理学界思想异常活跃,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诞生,使整个物理学面貌焕然一新。由此可见,早在几千年前,西方人就以思辨的方式来观察这个世界,使科学的机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逻辑学等基础学科具备了现代科学的雏形。(二)科学在中国在我国,“科学”一词是一个外来词,它在我国古代是不存在的。初次传入我国时被译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格物而得的知识就是指科学。后来是日本人把它翻译成科学的。因为,在我国古代,学问是不分文史哲的,是通才之学。而西方的学问是一科一科的,所以日本学者就把西方的学问翻译叫科学,意为分科之学。甲午前后,“科学”一词开始传入到中国,康有为首先把“科学”一词介绍给国人。五四运动时期,我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引进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就是民主,赛先生就是科学。之后,科学一词就在我们国家广泛的传播开来,距今也就是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如今,科学已成为我们现代生活中的最明显的词语,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日常术语。现代科学也日益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多层次的、庞大的科学体系结构。就科学的外延来看,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三大门类。从这三大门类科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来看,自然科学主要是以求取自然世界的“本真”为目的的描绘性的科学;社会科学主要是以求取社会秩序的“至善”为目的的建构性科学;人文科学主要是以求取人的心灵“完美”为目的的超越性科学。在我国,对“科学”一词主要是从自然科学的意义上2来运用。二、科学的涵义由于科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是不断发展的,对科学一词的界定,就很难下一个严格的、固定不变的定义。对此,中外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先来看看中外有关专家对科学的论述。(一)关于科学涵义的讨论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费曼对科学的描述是:“科学是导致科学发现的具体方法;源于科学发现的具体知识;在某些科学发现后,引导人们所实现的技术。而科学家们最关注的是,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和新知识的创造;然而,公众谈得最多的其实是科学技术的应用,热衷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功。[2]我国科技管理专家张九庆对科学有这样一段论述:“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于科学这样一个几乎包罗万象的概念,要给出一个解释都反映出科学在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同时,随着社会和科学本身的发展,科学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要给科学下一个严谨而完整的定义,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3]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卡尔.萨根对科学也有这样一段精辟的描述:“科学远不是十全十美的获得知识的工具。科学仅仅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工具。科学本身不能支持人类行动的途径,但是,科学却能够预测人类选择行动途径的可能结果。理解科学可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有一点你必须承认:科学给你带来了幸福。”[4]英国学者贝尔认为:“科学既是人类智慧的最宝贵的成果,又是最有希望的物质福利。虽然有人怀疑它能否像古典学术那样提供同样良好的普通高等教育,然而,当时人们认为,无可怀疑的是,它的实际活动构成了社会进步的主要基础。[5](二)科学的定义从以上述科学的几种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分别对科学给出了自己的阐述,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律。科学实践表明,科学在不同的科学分支、历史时期、研究院和个体科学家中采取不同的形式。在所有这些多样性中,还没[2]秦克诚译.费曼讲物理,入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张九庆.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家群体透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4]李大光译.魔鬼出没的世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5]陈体芳译.科学的社会功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达到可以说明科学实践的统一模型。因此,给科学下一个完整而明确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对科学定义的探索。科学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种反映自然界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是自19世纪以来的一种传统看法,也是被多数人所采纳的一种观点。达尔文说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6]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尚未纳入一个连贯的系统中去的零散的知识的汇集不能形成科学,当有目的地搜集事实和描述达到了能把它们纳入概念的系统中、理论中去的水平时,知识才能变成科学的知识。在以前,除了个别学科的理论,如欧几里德几何学和牛顿力学,可算得上是知识体系之外,人类的科学知识绝大多数都是零散的、缺乏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单元。20世纪初现代科学诞生后,自然科学各门学科日趋成熟,科学家已把各学科积累的大量知识单元,即原理、公理、定义、定律等,按照内在逻辑关系,加以综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这样,各学科都形成了系统的知识,学科又组成学科群,构成了多层次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在给科学下定义时都强调科学是反映自然界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个特殊过程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作为研究活动的科学还是一个特殊的过程。科学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在本质上更是一种探索活动,知识并不是科学,而是科学的产物,科学创造知识,但不是知识本身。科学的本质是一个认识过程、创造过程。科学有两副面孔:一副是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另一副我们还比较陌生,是作为研究活动的科学。正如拉图尔所说,它们的差别正如两面神雅努斯的两副面孔:一副严肃正经,是“既成的科学”或“已经形成的科学”;另一副则生动活泼,是“形成中的科学”。可见,科学不仅是一种静态的、严谨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动态的、活跃的研究活动。科学作为研究活动,为的是生产新知识——这[6]徐辉.科学.技术.社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是人类生活中的精神生活的一个领域,或者是社会行为中的理智活动的一个方面。新知识生产不仅仅是它所达到的体系化的理论结果,更重要的是一个充满理性和激情的过程。任何一项科学成果的取得都是经过科研人员艰辛的探索,反复验证或论证后取得的。因此可以说,作为研究活动的科学是生产新知识的生动过程。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项国家事业如果仅仅从知识体系和研究过程的角度来探讨科学的含义,还不能窥见科学的全貌,因为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或社会现象。当然,在科学的研究过程中,有很多也属于社会的行为,但是作为社会活动或社会现象的科学更多地体现在科学的社会建制方面。因此,我们还可以从社会建制的角度来研究科学。社会建制是人类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行动发生的结构框架,它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当社会分工造成某种特定的活动并且这种活动已具有相当规模,因其具有重要的价值而被社会认可,成为一个特定的领域,并且在这个领域中存在着有自身特点的价值准则、行为规范、组织形式和设施的社会结构,便出现了社会建制。科学建制的出现表明科学摆脱自发随意状态步入自为建构的过程。如今,许多科学研究已经不可能再像前人牛顿那样,坐在苹果树下就能够取得成果。原子弹的研究、人造宇宙飞船的升空、登陆月球火星等等都是一个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靠一两个科学研究者是绝对无法完成的。科学研究已从个体活动时代步入集体研究时代,当代科学活动突破了以往的一切形式。人们开始把科学称为“大科学”,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项国家事业,企业和政府都直接参与了科学事业,在科学活动中实现了科学家与企业家、政治家的结合。科学具有社会属性,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体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科学不仅仅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相关活动和科学家的事业,更是一项整个人类社会的事业。三、对现代科学的反思近代以来,人们一直把科学看作是“理性与进步”的事业,人们可以怀疑一切、批判一切,但不可以怀疑科学,人们已把它作为衡量一切思想、学说和观念的客观标准。任何一种理论、思想,一旦戴上科学的桂冠,就能为人们所接受并被推崇。科学已成为当今社会最为强大的、具有压倒一切的特殊力量。然而,科学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似乎科学统治了人的一切行为。由5此人们开始关注科学的负面效应,对科学进行反思,在对现代科学进行批判分析的基础上,也就产生了后现代科学。后现代科学在20世纪科学革命中萌芽,于21世纪兴起。之所以要从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现代科学,是因为后现代科学正在影响着科学的内涵和外延,动摇着两千年来关于“真”和“规律”的认识以及对于“科学”本身的认识。那么什么是后现代科学呢?“所谓后现代科学,是在现代科学和现代性的基本特征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与现代的科学观念、科学行为、科学目标、科学形态相对立的、新的科学意境、科学追求和科学潮流。”[7]后现代科学认为,自然界充满着混沌、絮乱、涨落和不确定因素,我们所存在的世界不是一元的、纯理性的,而是多元的、有灵性的、非决定论的。所有的存在物都在彼此关系中创生、消亡。后现代科学提出了一种非科学主义的科学观,它批判
本文标题:关于对科学的认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42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