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区域发展支撑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和案例分析小组成员:赵玉龙李婷程旭雷青王帅区域支撑系统区域支撑系统区域公共服务施系统区域基础设施系统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区域交通系统目录基础设施概述1基础设施理论研究进展2区域发展支撑系统分析方法研究3案例研究----以西咸新区为例41、基础设施概述1、基础设施的概念基础设施又称基础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获得新的含义,泛指国民经济体系中为社会生产及生活提供公共条件和公共服务的部门、设施及机构的社会综合体。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体制和环境的差异,人们对基础设施的含义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提出者定义内容罗森斯坦一罗丹指代在一般产业投资之前,一个社会应具备的基础设施方面的积累。“社会先行资本”包括电力、运输、通讯在内的所有基础产业,其服务具有间接的生产性,最重要的产品是在其他产业中被创造出来的投资机会。罗根纳·纳克斯认为社会间接资本不仅包括公路、铁路、电信系统、电力和供水等,还包括学校和医院等内容;其作用在于提高私人资本的投资回报。姆里纳尔·达塔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公用事业的“硬件'夕,如运输和通讯、电力生产与供应,以及供水排污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农业灌溉系统和管水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广义的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还涵盖了教育、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等范围。艾伯特·赫希曼基础设施作为社会间接资本,是指那些进行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服务;“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法律、秩序以及教育、公共卫生到运输通信、动力、供水以及农业间接资本如灌溉、排水系统等所有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核心是交通和动力,即狭义的基础设施,它们具有技术上的不可分割性和较高的资本一产出比,因此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收益慢并且低、投资效率低而受益面广。《经济百科全书》认为“基础设施是指那些对产出水平或生产效率有直接或间接的提高作用的经济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交通运输系统、发电设施、通讯设施、金融设施、教育和卫生设施,以及一个组织有序的政府和政治体制”。《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永久性的成套的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所有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共同需要的服务”,并认为“它们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规模经济,存在着使用者与非使用者之间的利益溢出性”。钱家骏、毛立本“向社会上所有商业生产部门提供基本服务的那些部门,如运输、通信、动力、供水以及教育、科研、卫生等部门”刘景林认为基础结构(设施)是为发展生产和保证生活供应创造共同条件而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设施和机构的总体。《中国经济大词典基础设施被定义为“为生产、流通等部门提供服务的各个部门和设施,包括运输、通讯、动力、供水、仓库、文化、教育、科研以及公共服务设施”。1、基础设施概述1、基础设施的概念经济学界在定义基础设施时,大多是基于提高产出水平或生产效率的目标、从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不同特点出发,对基础设施进行狭义和广义的界定。狭义的基础设施只包含提供物质条件、工程设施和有形资产的部门和行业,如交通、通信、供电供水、管道煤气、卫生设施与排污、固体废物的收集与处理、防洪及灌溉工程等。广义的基础设施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基础设施,还包括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无形资产的部分。在我国,基础设施通常视为狭义的工程设施和硬件系统;基础结构则从经济结构角度考虑,具有广义性,泛指工程技术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1、基础设施概述2、基础设施的分类通常所指的是狭义的基础设施,即“生产性基础设施”,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包括五大系统。交通运输系统水利系统动力系统邮电通信系统防灾减灾系统区域性的基础设施1、基础设施概述3、基础设施的性质公共性。基础设施不是为特定的部门、单位、住户、企业设置的,而是为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整体服务的;同时基础设施也是社会共同劳动、联合劳动的结果,大多由国家投资或各企事业单位联合投资建设。双重性。基础设施既为物质生产服务,又为人民的生活服务,两者难以截然分离。系统性。基础设施是一个有机的综合系统,它是国民经济体系良性运转的综合载体。长期性。基础设施施工周期长、消费周期长、效益回报期长。间接性。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往往分散体现在其服务对象的效益上,这种间接效益远远超过直接效益。1、基础设施概述4、“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基础设施的建议“建议”指出: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建议”指出: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建议”指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合理制定水价,编制节水规划,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2、基础设施理论研究进展2.1.1国外基础设施研究综述西方经济学者研究认为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商业发展与航海、运输、港口等设施是相关联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降低运费、提高运力以及运输工具的专业化能促进节约劳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造成的成本变动会影响生产布局2.1国内外基础设施理论研究综述基础设施的研究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但由于研究的时间存在先后、经济体制有着区别等因素,国内外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研究存在着不同2、基础设施理论研究进展目前各个国家都很重视基础设施规划,在欧美,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是属于公益性的,规划往往在明确各区的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分具体、可操作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和措施,同时也重视新的交流手段的应用和推广由于近年来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生态型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要求国外一些学者将生态化绿色环境网络设施分离出来归类为一种新的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而将其他常规基础设施称为灰色基础设施2.1.1国外基础设施研究综述2、基础设施理论研究进展2.1.2国内基础设施研究进展综述在专项配置方面,涉及内容杂、方面广,以供水为例有尹学康,韩德宏著的《城市需水量预测》,裴源生、赵勇等编著的《经济生态系统---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其主要介绍了城市需水量预测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方法,并列出了大量需水量预测应用实例和程序算法在对于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评价协调方面,申金山、宋建民、关柯等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方法,提出衡量协调发展的定量指标及计算方法2、基础设施理论研究进展•Addyourtitleinhere基础设施优化配置方面,如在交通问题中,我国规划届权威吴良镛院士认为,仅仅凭借交通技术来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是行不通的,包括交通拥堵在内的大城市必须通过城市发展战略的创新予以根本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陈雯提出建设应从体现生产力的总体布局设想出发,提出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方案以及分区建设途径基础设施评价方面,王其藩等将系统动力学应用到了基础设施研究中,对其进行系统建模评价2、基础设施理论研究进展从研究内容看,不仅包含城市空间,城市灰色基础设施,更向生物多样性、再生能源、生态系统等诸多方面相互交织融合的方向发展从研究对象看,多集中在城市化中低程度的地区,基于城市现有的生态格局,提出更为优化的城市生态网络系统国外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不拘泥于单一学科范畴,而更侧重于多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2.2.1国外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进展2.2国内外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进展2、基础设施理论研究进展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将绿色基础设施作为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等技术工程项目类的研究,例如雨洪管理、雨水收集系统方面、绿道工程建设方面、绿色基础设施价值评估系统研究、生物活动与绿色基础设施关系方面、具体生态修复技术方面等以欧盟相关机构为代表的将绿色基础设施作为生态永续、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政策的研究,涉及绿色基础设施概念、发展研究、绿色基础设施物质元素构成研究、绿色基础设施效益评估研究、绿色城市设计、等多方面的研究2、基础设施理论研究进展绿道建设是首个被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入我国的,李开然,苏同向、王浩等,探讨了以绿道系统为主要架构的绿色基础设施的相关内容绿色基础设施系统理论、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框架体系的成熟研究成果较少,我国的绿色基础设施研究目前依然偏重于风景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初级阶段研究内容包括对国外现有绿色基础设施概念下的具体项目建设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雨洪控制管理、雨水收集系统、绿道建设、屋顶花园等具体项目案例上2.2.2国内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进展2、基础设施理论研究进展将绿色基础设施作为绿地系统规划的一种重要理念的相关研究也是我国绿色基础设施当前研究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蒋文伟,徐本鑫,赵杨,付彦荣分别对以绿色基础设施理念作为指导的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绿心、绿带建设作了结合实例的相关探讨引自美国的雨洪管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的绿色基础设施和生态工程设施的概念也得到了一部分研究者的关注,包括姜丽宁,王明远等,通过对美国雨洪管理系统的基本介绍以及借鉴与引用美国雨洪管理系统措施与相关技术来开展国内某些城市雨洪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关于城乡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实施相关研究,应君,张青萍,王末顺等人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及其体系构建》一文中指出绿色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服务功能,因此是解决目前生态环境问题的系统化途径,起到城市自然生命支持系统的作用3、区域发展支撑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系统分析法从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界限、环境、状态和参量出发,考虑系统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各种模型,而出系统整体功能优化的目标决策。系统分析法侧重于指出问题的全局,强调人地关系中诸要素的整合,强调考虑所有要素,求出最优方案。系统分析法通常由问题形成、系统分析和系统评价三个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有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具体方法。3.1支撑系统分析方法3.1.1系统分析法3、区域发展支撑系统分析方法研究3.1.2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认识区域特征和对区域规划进行方案论证、择优方案的基本方法,在区域研究与规划中广泛应用。第一,认识区域特征,确定区域发展的优势。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很多,且常常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因此,要通过比较分析,才能认识区域的优势,明确发展方向。3、区域发展支撑系统分析方法研究•Addyourtitleinhere第二,发展目标与具体指标的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只要条件类似或者大体相同,不同国家、地区的同一社会经济现象都会表现出共同或类似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所以规划目标和具体指标经常是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同类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进行确定。第三、重点地区和重点建设项目布局地点的选定。需以区域的宏观研究为指导,以区域内地方围观研究为基础,根据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多个方案进行比选确定。3、区域发展支撑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如果规划研究只停留在定性描述阶段,分析结论往往是不准确的,数学模型法一方面可以使规划建立在更加理论化、科学化的基础上,提高规划成果的质量和使用价值。另一方面,采用数学模型,能够有效的掌握多方面的大量信息,进行有效整理,解决复杂问题。3.1.3数学模型法3、区域发展支撑系统分析方法研究TextinhereTextinhere3.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城市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一定生产力的空间载体。城市空间的范围、形态及容纳能力是由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所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城市基础设施决定城市的空间范围。•2、城市基础设施决定城市的空间形态。•3、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产生聚集效益的决定因素。•4、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总之,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立足的基础,是城市社会经济运转的骨架,是城市居民获得安全美好生活的物质前提。所以,有人形象地将其喻为城市建设的先行官,城市生存发展的生命线。3.2.1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的关系3、区域发展支撑系统分析方法研究1、城市基础设施是区
本文标题:支撑系统的研究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4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