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种树郭橐驼传》教案华东理大附中戎晓若教学目标一、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习惯。二、了解封建统治者实行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三、学习运用对比、类比这两种比较手法进行说理。教学重点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教学难点运用比较方法进行说理。教时安排二教时教学步骤第一教时一、导入1、作家作品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曾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宋代的“三苏”、欧、王、曾都以写散文著称,并称“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本文一篇寓言性传记文,借“传”立“说”,用种树之道,说治民之理。2、人物形象郭橐驼是寓言中的虚构人物。为什么作者将他设计成生理上畸形的驼背人呢?可能受庄子的影响,《庄子·达生》中承蜩的佝偻丈人,就是生理驼背与技艺精巧集中于一身的人物。一个身躯“拳曲”的人对生物自然生长受到扭曲、伤害有切肤之痛,因而更能体会顺应生物自然规律生长的可贵。二、教学1、学习文言,疏通文意(可先完成本环节,亦可与分析课文合起来,按自然段依次完成)(一)掌握课文有关文言实词、虚词的释义(二)懂得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语法(三)在以上基础上理解文意2、分析课文,学习比较(对比、类比)第一自然段紧扣了题目中“郭橐驼”三个字,介绍主人公名字由来、形象特征。写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第二自然段写主人公的籍贯、职业、身份和技艺,紧扣题目“种树”两字,然后分三方面写他精于种树。首先,侧面烘托:“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然后,正面描叙主人公精于种树:“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藩。”前半句强调种树或移栽树没有不成活的,隐含一个“寿”字;后半句强调种的树高大茂盛,且果实结得早、多,隐含一个“孳”。这句直叙主人公种树技艺之高明。又说明了“争迎取养”的原因。最后以对比手段来反衬郭橐驼精于种树:“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要求学生从本段中找出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技艺相对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板书)以种树技艺进行对比:2郭橐驼——————(对比)——————“他植者”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窥伺效慕,且硕茂,早实以藩莫能如第二自然段结尾设置了一个悬念,即“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使读者急于想知道郭橐驼到底有什么诀窍。第三自然段从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的态度方法的对比中,阐述种树之道在于顺天致性。紧承上文,采用对话形式展开。要求学生从本段中找出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态度和方法相对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板书)以种树态度和方法进行对比:郭橐驼——————(对比)——————“他植者”“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木之性日以离”“舒”、“平”、“故”、“密”“拳”、“易”、“过”、“不及”“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爱之太殷,忧之太勤”通过这层层对比,阐述了郭橐驼的种树经验,突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重要性。主人公种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从而得到使木“寿且孳”的结果,与下段中写到的官吏“好烦其令”,从而造成使人民“病且怠”的恶果,这两者也是对比。因此这段的对比也为下文进行种树与治民的类比作了充分的铺垫。第一教时第四自然段以问者的口吻写出“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然后,通过郭橐驼的答语,由养树术推出养人术。他植者“种树”与为官者“治民”如出一辙。要求学生从三、四两段中找出他植者的“种树”与为官者的“治民”相类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板书)以他植者的“种树”与为官者的“治民”进行类比:他植者——————(类比)——————为官者种树马马虎虎不关心老百姓痛痒“爱之太殷,忧之太勤”:“长人者好烦其令”:“旦视而暮抚”“爪其肤”“摇其本”。“旦暮吏来而呼”“鸣鼓”“击木”。“木之性日以离”百姓在烦琐政令下“病且怠”同样,我们可以通过类比联想从郭橐驼的养树术推出为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要求学生根据三段中郭橐驼的养树术,参考四段为官者的“治民”推出做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板书)从郭橐驼的养树术推出为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养树术——————(类比)——————养人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其莳也若子”要爱护老百姓“其置也若弃”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第五自然段通过问者之口,说写本文的目的在于使当官者作为鉴戒。文章体现了柳宗元进步的“养民”的治国思想。1、运用比较,研讨弊端(一)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与《种树郭橐驼传》进行对比,认识暴政害民与惠政扰民同样会造成民不聊生。(二)联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句里的“兴,3百姓苦”,理解封建社会的太平盛世百姓受压迫受剥削的重要原因:烦令扰民。(三)认清封建统治阶级打着爱民、恤民的幌子行扰民、伤民之实的虚伪面目。三、小结1、比较说理可以分对比和类比两种手法,对比是相对相反之比,类比是相同相似之比。2、苛政猛于虎,惠政也可比狼凶。3、郭橐驼的形象是“丑”与“真”的统一体。四、作业1、郭橐驼的种树的根本经验是什么?(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2、《种树郭橐驼传》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养民”治国的道理)3、《种树郭橐驼传》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C)A.对比B.象征C.类比D.侧写E.铺垫4、将“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不及我,我又有什么本领呢?)文言语法现象举例(一)通假⑴非有能蚤.而蕃之也(“蚤”通“早”)(4处)⑵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而”通“尔”,你们的)⑶其实雠.之(“雠”通“仇”,仇视)⑷根拳.而土易(“拳”通“蜷”,蜷曲)(二)古今异义⑴故乡..人号之“驼”(故,所以;乡,乡里)⑵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它们;实,果实)⑶其实..害之(其,那;实,实际上)⑷见长人..者好烦其令(长,管理;人,百姓)⑸字而..幼孩(字,抚育;而,你,你们)⑹得养人..术(养,治理;人,百姓)(三)一词多义⑴虽:他植者虽.窥伺效慕(即使,连词)虽.曰爱之(虽然,连词)⑵故:其土欲故.(旧,形容词)故.不我若也(所以,连词)⑶实:早实以蕃(结果实,动词)不抑耗其实.而已(果实,名词)其实.害之(实际上,副词)4⑷若:其置也若.弃(像,动词)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连词)故不我若.也(如,连词)⑸然:隆然.伏行(……的样子,助词)既然.已(这样,副词)然.吾居乡(然而,连词)⑹病:病.偻(害了……病,动词)故病.且怠(困苦,形容词)⑺者:有类橐驼者.(的样子,助词)他植者.则不然(的人,助词)则与吾业者.(的职业,名词)⑻以:以.致其性焉尔(来,连词)早实以.蕃(不译,连词)以.子之道,移之官理(把,介词)⑼而:鸣鼓而.聚之(表承接,连词)字而.幼孩(你,代词)旦视而.暮抚(表并列,连词)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转折,连词)⑽且:无不活,且.硕茂(而且,连词)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尚且、还,连词)故病且.怠(既……又,表示并列关系,连词)⑾业:驼业.种树(以……为职业、从事于,动词)理,非吾业.也(职业,名词)(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⑴不知始何名.(叫)⑵病.偻(生……病)⑶名.我固当(命名)⑷蚤实.以蕃(结果实)⑸橐驼非不能使木寿.且孳也(活得长久)⑹其莳也,若子.(抚育子女)⑺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手指甲抓)⑻传.其事(记载)(《知识》H版归入“为动用法”,为……写传)⑼其筑.欲密(用杵捣)⑽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飧,吃晚饭;饔,吃早饭)⑾故乡人号.之“驼”(给……起诨名)2.动词作名词5⑴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买果者(观赏游览的园林)⑵或移徙..(移栽的树)3.名词作状语⑴旦.视而暮抚(旦,在早上;暮,在晚上)⑵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一天天)4.使动用法⑴非有能硕茂..之也(硕,使……高大;茂,使……茂盛)⑵非有能蚤.而蕃.之也(蚤,通“早”,使早;蕃,使……多结果)⑶见长人者好烦.其令(使……繁多)⑷而卒以祸.(使……遭祸)⑸遂.而鸡豚(使……顺利地成长)⑹鸣.鼓而聚.之(鸣,使……鸣响;聚,使……聚集)⑺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多;安,使……安定)5,意动用法驼业.种树(以……为职业)6.为动用法⑴其培.之也(为……培土)⑵忧.之太勤(为……担忧)(四)句式1.判断句“……也”式理,非吾业也.2.倒装句宾语前置⑴故不我若也(“我若”,若我,如我)⑵不知始何名(“何名”,名何,叫什么)⑶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何以”,以何,用什么)⑷吾又何能为哉(“何能为”,为何能,有什么本领)1、省略句以()为官戒也(省宾语“之”指其事)(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戎晓若)
本文标题: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4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