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1附件2绍兴市教育科学2019年规划课题申报表课题名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负责人金婕申报类别3学科小学数学完成时间2019.05成果形式论文单位及职务、职称望花小学、小教一级邮编、地址312000、解放南路762号望花小区联系电话182575201842课员题的组有其关它情成况姓名课题内分工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无注:综合课题参与者限5人,学科教改项目参与者限2人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学校保证提供经费底限数额为: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年月日初审单位意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年月日市评审组意见说明本次申报必须附有详细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应按规范要求设计,字数为2500—5000(用Word格式打印),并包含有以下内容: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研究的条件分析等。其中学科教改项目研究方案主要写明“为什么改进?改进什么?怎样改进?”等三个问题。(此表可用A4纸复制。填写后连同研究方案一式3份由初审单位报绍兴市教科规划办)3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核心问题,使之凸现为普遍关注和探究的热点。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强调,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浙江省绍兴市作为我国较为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在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中也走在了前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努力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围绕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有益尝试和探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经验。但是,总体而言,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在理性把握和实践操作上依然存在着种种误区,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认识层次、普及程度、研究深度和实施水平等都亟待有效提高,而深入开展专题性和系统性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研究是关键之策。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受到了各级教科研机构的重视,当前也有不少的相关课题,如江苏省教育科学立项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但这些课题也都是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实践、积累的阶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也是广大基层教师关注的问题,许多教师也在实践、探究,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互联网可以搜索到的相关教学论文、教学心得数以百计。但这些研究成果普遍比较单薄,既缺乏扎实的理论依据,又没有充分的实践材料支撑,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内容及方法(一)研究的预期目标通过本课题专题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试图获得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资源平台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形成与“信4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理论研究成果配套的系列化优秀“整合”课例;创建优化的共享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资源平台,为推进全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实践指南和资源支持。通过本课题专题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试图促进我区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认识有所深化,意识有所强化,能力有所增强,信息素养有所提高,有效提升我区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整体实施水平,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多媒体课件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活跃思维,拓展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变有意注意为无意注意,在轻松的、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1)兴趣诱导策略。①巧设导语,预伏诱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里。②稳定学习兴趣,维持学生注意力。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2)认知指导策略。①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提高学生认知技能。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动静结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情景逼真生动,把抽象概念形象化,拓展学生空间观念,减轻认知难度,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激趣入境、激情入境的过程中,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层次信息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5概念化、理性化浓缩信息,资源转化为能量,量变带来质变,认知行为水平逐渐接近及至达到认知目标。②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活课堂,培养创新意识。创设情境,鼓励求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孕育而生。营造氛围,激活思维。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小学生成长尤为突出,当表现成功时,越发激起再表现的欲望。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生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③节省板书时间,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及时反馈纠正,维持学生注意力。(3)心理趋合策略。复习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心理趋合深层次需要。学生的内心感觉并不一定随着教学活动结束而感觉自己认知活动的完成,相反心理上产生进一步完善感觉。因此,学生最终心理趋合还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课件采用语言总结,归纳复习内容的知识脉络,或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在屏幕上将复习内容的知识结构显示出来,还可以提供简单的问题向学生提示他们应注意的教学内容要点,也可以在计算机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强化的形式主动促进心理趋合,总结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合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2.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的研究;(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新的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按我的理解,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自发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自动投入到学习任务当中(这6种投入包括情感投入),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作出相应的调适,并能获得良好的高品质的学习效果和情感上的满足体验。(2)明确主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①促使教师改变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客体的观念根深蒂固。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引入CAI之后,教师更多的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力,与学生一起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确认。②促使师生关系民主和谐长久以来,老师都是高高在上的,在学生面前,老师总是管理者、领导者、指挥者,学生是被管的对象,在这种气氛下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置疑都不敢,哪里还能提创造呢。而在运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象一个组织者,引领者和主持人。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引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组织课堂,帮助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3)改变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使得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小组媒体教学法、微型教学法)、个别化教学和网络教学(交互式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并举的局面。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吃的饱”、“吃的好”。(三)研究的主要方法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中的教科研人员和数学教学一线教师,坚持“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教学”的研究方式,在实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紧密围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深入开展研究与探索,不断运用与优化研究成果。在行动研究中,注重课例研究和群体研讨。2.文献研究法。学习和研究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各种载体的理论与研究资料以及资源平台信息。四、课题研究的步骤7(一)准备阶段(2018.09—2018.09)1.学习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现代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数学学科教学理论等。2.调查本校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现实状况,明确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现实基础和研究目标。3.了解国内关于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情况,明晰可资借鉴吸纳的研究经验与成果。4.研讨、制定和修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5、组织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初步建立资源平台。(二)实施阶段(2018.10—2019.02)1.全面开展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工作,注重课例研究和群体研讨。2.初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课例资源库,初步形成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资源平台的合理运用,并逐步充实数量,优化质量,提升用量。3.作为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一批研究论文和优秀课例,普遍提升课题组成员的信息素养和“整合”能力。4.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开展中期评估工作,认真进行总结反思,调整修订原定课题方案。(三)总结阶段(2019.03—2019.05)1.全面完成课题结题鉴定工作。2.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报告。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一)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区教科室领导的指导、帮助,课题的设计、实施、总结将更加科学、系统。(二)课题负责人工作态度认真,另外,课题的研究有优良的师资队伍作为后盾。(三)学校的各种教学设施、设备健全,课题研究在硬件设施、运作经费上有充分的保障。
本文标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47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