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7.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核心考点分层突破目录ONTENTSC规范答题模板系列12课堂巩固跟踪检测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七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1)我国以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2)给我国的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压力。(3)提高天然气等的消费比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1)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2)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3)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煤炭北煤南运清洁能源西部特别提示影响西气东输主干线走向的因素很多,如地形、地质条件、河流、补充气源地等,而城市的分布决定了天然气的市场消费量,是最主要的经济因素之一。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意义: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的状况,优化我国以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地域分布不均煤炭大气2.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推动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优势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结构;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及其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基础经济消费基础设施区域协调效应将西部地区的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对环境的影响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带来的环境压力资源技术大气质量植被破坏1.天然气与工业发展天然气作为一种更清洁、更优质、更经济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在我国改善能源结构,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2.我国的“北煤南运”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华北、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西北(新疆)和西南(贵州)都有分布。其中约有60%的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华北,尤其是以山西为中心的周围省区,而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的南部煤炭资源相对缺乏。因此,“北煤南运”是缓解南方地区能源紧张的主要途径之一。核心考点分层突破西气东输二线是我国首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❶的战略通道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读图,回答(1)~(3)题。(1)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❹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A.中亚B.俄罗斯C.西亚D.乌克兰(2)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目的❺有()①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②促进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③加强东部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④利用广州港的优势扩大我国天然气的出口能力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3)与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干线轮南—上海相比,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具有的优点❻是()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②供气来源多元化,供气更稳定③覆盖区域更广④从根本上解决了珠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状况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规范审答我的答案:(1)(2)(3)ABD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分析如下: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意义方面对调入地区对调出地区资源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促进资源开发经济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B.东部沿海消费水电、核电为主C.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D.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石油2.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题,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同时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故C项正确。华北地区主要的消费能源是煤炭;东部沿海消费能源以火电、水电为主;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则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措施;另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能减少需求,可缓解供需矛盾。答案:1.C2.A(2017·河北名校质检)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省市,全长1674千米。读图,完成3~4题。3.下列因素中,属于影响川气东送管线走向的经济因素的是()A.城市分布B.地形因素C.交通运输条件D.工业基础条件4.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市,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这是因为()①长期来看,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市发展的需求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第3题,城市是天然气的主要消费市场,故A项正确。第4题,川气东送、西气东输都是为了满足上海市的能源需求,并不是为了利用上海港口出口天然气。答案:3.A4.D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❶。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❹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❺规范审答我的答案:(1)(2)DA1.南水北调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水多而有余,北方水少而不足;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巨大而水资源十分匮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南水北调工程可有效地缓解北方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工程线路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和西线方案。调水路线西线中线东线水源区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长江下游江苏扬州至江阴段受水区西北干旱地区,重点是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京津、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调水路线西线中线东线可调水量与水质调水量较小、水质好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调水量最大、水质较差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地形复杂,工程艰巨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过黄河后顺地势北流现有可用设施差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2.西电东送概况线路(主力电源)对输入地的影响对输出地的影响西电东送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变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南线:南盘江、北盘江、江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命题角度一西电东送及其地理意义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A.弥补西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B.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C.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D.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解析:第1题,甲位于内蒙古东部,煤炭资源丰富;乙位于黄土高原,煤炭资源丰富,都以火电为主;丙、丁两处水能资源丰富,以水电为主。第2题,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西电东送能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同时能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减少环境污染。答案:1.A2.C〉〉命题角度二南水北调及其影响(2016·高考江苏卷改编)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3~4题。3.与2003年相比,2013年()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②供水总量增大③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④生活用水增幅最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①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②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③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④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2003~2013年工农业用水减少,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上升,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经计算可知,2003~2013年供水总量减少;2003~2013年工农业用水减少,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增加,说明用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由图可知,环境用水增幅最大。第4题,南水北调的实施,使环境用水增加,因此有利于该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南水北调的实施,缓解了该市的用水紧张问题;南水北调的实施,对降低用水成本影响不大;南水北调的实施,有利于减少该地地下水的开采。答案:3.C4.D5.(2015·高考广东卷)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材料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对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既有自然方面(水量、气候、生物),又有社会经济方面(航运、养殖、旅游),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第(2)题,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工业布局、强化监督制度、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答题中要注意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答案:(1)增加湖水水量,改善湖区局地小气候,提高地下水水位,稳定湖泊水位,提高航运效益,改善水质。(2)关停重污染企业,加强污水净化排放,广泛宣传,严格执法。规范答题模板系列12|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题目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问题,一般涉及以下四方面内容:(1)结合区域图或相关材料考查资源的空间、时间分布,或对比两地的资源状况,分析区域资源调配的主要原因。(2)结合区域特征,考查资源调配的线路选择、修建线路时遇到的自然障碍以及对所经地区自然环境、区域发展的影响。(3)针对区域环境特征,从开源、节流角度探究解决资源短缺的措施。(4)分析资源调配对调出区、调入区的有利、不利影响。析高考真题——知答题思路角度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其答题思路为:[模板构建]1.资源调配的原因原因关键词答题思路资源多少气候特征资源分布位于××气候区(背、迎风坡),降水少(多);××资源贫乏(丰富)需求量大小;利用的合理性工农业、人口、浪费、污染位于××发达(不发达)地区,人口稠密(稀少),资源需求量大(小);污染、浪费严重2.资源调配线路选择关键词答题思路消费能力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线路长短施工难度线路长(短),地质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对环境影响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关键词答题思路开源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求替代资源节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节约意识,治理环境污染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关键词答题思路环境意义对调入区的意义社会经济意义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区域能源、资源的短缺;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关键词答
本文标题: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7.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61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