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09届高三必修三第一轮复习专题三(人民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840186118981900190119111895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辛亥革命林魏师夷长技洋务派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191219151917191919211918北洋军阀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共成立资产阶级新文化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马义成主流1840186118981900190119111895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辛亥革命林魏师夷长技洋务派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族资本——产生—————初步发展登上舞台————————无:产生———发展———————发展壮大—————————191219151917191919211918北洋军阀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共成立资产阶级新文化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马义成主流民族资本————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继续壮大——————登上政治舞台—————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学习西方、寻求变革1.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2.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代表人物著作地位林则徐翻译西方书籍、报纸,编成《四洲志》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当时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3)作用: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他们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对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1.“睁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一批有识之士被洋枪洋炮惊醒,萌发向西方学习新思潮。(2)代表人物、著作:2.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3)作用:(2)代表人物、主张①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侵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②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前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①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戊戌变法),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②它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代表代表作、主张评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孔子改制考》。他打着孔子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有力抨击封建顽固势力,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发”。《变法通议》。他宣传: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天演论》。他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对维新理论宣传贡献巨大。他的进化论思想增强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2)代表人物、主张二、新文化运动1.了解代表人物2.理解主要内容3.认识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运动兴起(1)标志:(2)代表人物:(3)口号2.主要内容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德先生”、“赛先生”(即民主、科学)(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运动中喊出“打倒孔家店”口号,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鲁迅《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又称“文学革命”)(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鲁迅《狂人日记》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成为新文学的典范。)3.意义(1)实质:(2)积极意义:(3)局限性: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①它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③它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它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全面肯定西方文化,具有很大片面性,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史实2.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1)原因:(2)李大钊的活动a.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新希望李大钊,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1918年,先后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号召向俄国学习,为建立“劳工社会”而奋斗。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1)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2)“问题”与“主义”的论战①概况:②意义:通过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更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主张社会改良,反对根本变革腐朽的社会制度;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中指出:只有取得根本解决,才有解决具体问题的希望。(3)一批研究性社团出现,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如:北京“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李大钊);上海的“马克思研究会”(陈独秀)(4)各地中共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3.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意义:(1)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潮流,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相继成为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2)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3)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本文标题:2009届高三必修三第一轮复习专题三(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7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