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金融学复习资料(配曹龙骐主编的教材)
货币形态的演变:实物货币(金银最佳)→代用货币(可兑换金银)→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由国家或银行提供信用保证)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最基本、最重要)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最基本)3、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的转移4、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货币制度的形成:前资本主义国家的铸币→统一、稳定和规范的货币流通制度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金属、货币单位、各种通货(本位币、辅币、银行券和纸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我国的本位币是元,辅币是角、分,信用货币是人民币货币层次的划分:根据流动性,中国金融学会的划分意见是:M0=现金M1=M0+城乡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M2=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M3=M2+全部银行存款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信用的含义: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是以借贷为特征,以还本付息为前提,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的经济行为信用的特征: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2、信用资金的借贷以还本付息为条件3、信用关系以相互信任为基础4、借贷行为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5、信用资金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信用的表现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层次的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国际信用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1.偿还性2.收益性3.流动性4.安全性几种典型信用工具:1、票据(具有不可争辩性、设权性、要式性、流通转让性)(1)商业票据: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2)银行票据: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3)支票:银行的存款人签发的,委托存款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2、信用证:是银行根据其存款客户的请求,对第三者发出的、授权第三者签发以银行或存款人为付款人的汇票。3、信用卡:是银行或专业公司对具有一定信用的顾客(或消费者)所发行的一种赋予信用的证书。5、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投资者的入股凭证。6、债权--债权是债务人向债权人承诺在指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信用工具的价格:1、股票价格股票价格=预期股息收入/市场利率2、债券的价格债券发行价格=债券票面价格+(-)票面溢价(票面折价)债券转让价格=债券票面金额×(1+票面利率×实际持有期限)几种利率的计算:1、按计算期限不同,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种年利率=12×月利率=365×日利率2、按计算方法不同,利率分为单利和复利两种单利:I=P(1+iN)I为按单利计算的利息额,P为本金,i为利率,N为借贷期限复利:F=P(I+i)^N(F为终值,其他同上)P=F/[(1+i)^N](P为现值,其他同上)3、按性质不同,利率又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R=(r-p)/(1+p)R为实际利率,r为名义利率,p为通货膨胀率4、按管理方式不同,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5、按形成的方式不同,利率可分为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6、按市场层次不同,利率可分为一级市场利率与二级市场利率7、按信用形式不同,利率可分为拆借利率与国债利率8、按所处的地位不同,利率可分为基准利率和市场其他利率利率的决定因素:资金供求、平均利率、借贷期限、预期价格、银行费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1、宏观调节功能:积累资金、调节宏观经济2、微观调节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利率市场化: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第三章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概念:金融市场是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1、交易主体: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可同时为需求者与供应者)2、交易对象:货币资金3、交易工具:以书面形式发型和流通的、借以保证债权债务双方权利和责任的信用凭证4、交易价格:资金价格(利息)、证券价格(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外汇价格(一国货币兑换成别国货币的比率)、黄金价格金融市场的功能:资本积累功能、资源配置功能、调节经济功能、反映经济的功能货币市场:1、短期借贷市场:一年以内、风险低、流动性高,以机构为主,以无形市场为主2、同业拆借市场: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临时性资金头寸调济的市场,大多为1-5天,隔夜为夜拆、隔日为日拆,比较有名的同业拆借利率为LIBOR(伦敦银行业同业短期资金成本)3、商业票据市场:商业票据承兑市场和贴现市场贴现付款额=票据到期后的价值×(1-年贴现率×未到期天数/360)贴现利息=(票面金额×贴现率×贴现天数)/3604、短期债券市场(1)国库券市场:指发行和交易由国家财政部发行、政府提供信用担保、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短期债券的市场(安全性高、流动性强)(2)企业短期债券市场(发行企业是信誉卓著的大企业)5、回购市场6、CDs市场:可转让大额订单市场,是商业银行改善负债结构的融资工具,为银行的流动性注入活力。与普通定期存款的区别:不可记名,可转让流通;金额固定,起点较高;到期方可提取利息;期限在一年以内;既有固定利率,又有浮动利率资本市场:1、股票市场:我国实行发行审核制度,采用网下向配售对象累计投标询价与网上资金申购定价相结合的发行方式,发行价格=每股预期收益×市盈率(P/E),每股净资产是决定股价的基石,流通市场分场内市场(股票交易所)、场外市场(股票交易所大厅以外的市场)*场内交易的五种方式:现货交易、期货交易、股指期货交易、期权交易、信用交易*场外交易:非上市或上市的证券,不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而在场外市场进行交易的活动,而是私下以高于或低于供销会上规定的价格或附有其他条件(如搭配次货、以物易物等)的价格达成的交易2、长期债券市场品种结构:(1)长期政府债券:被称为“金边债券”,具有安全性高、税收优惠及流动性强等优点(2)长期公司债券:公司对外借债而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债务凭证(3)长期金融债券:金融机构为筹集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金而向社会发行的一种债务证发行方式:集团认购、招标发行、非招标发行和私募发行交易方式:现货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和信用交易、远期交易(场外交易独有)转让价格:债券转让价格=[面额×(1+票面利率×储蓄年限)]/[(1+1年期储蓄利率)^储蓄年限]债券评级:3A为最高评级,债务偿还能力极强债券名义收益率:债券票面收益与票面额的比率债券即期收益率:进行现金流贴现的贴现率债券持有期收益率:投资者持有债券期间的股息或红利收入与买卖价差占股票买入价格的比率贴现:指远期汇票经承兑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转贴现:指商业银行在资金临时不足时,将未贴现且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融通再贴现: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重贴现:指一般商业银行资金不够时,除同业间相互拆借外,向中央银行融通借款第四章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概念:参与或服务金融市场交易而获取收益的金融企业及金融市场的监管者金融机构的功能:1、在市场上筹资获得货币资金,将其改变并构建成不同类型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资产2、提供金融交易的结算服务3、满足客户对不同金融资产的需求4、帮助客户创造金融资产5、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保管金融资产,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中央银行制度: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二元的中央银行制度、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我国的金融机构(金融体系的构成):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五章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概念: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商业银行的性质: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2、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受贷款工商企业经营好坏的影响大,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受到严格监管)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组织形式:1、单元制:不设立或不能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2、分行制:可以设置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3、持股公司制:由股权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银行的银行制度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信息中介、金融服务商业银行资本:股本、盈余、债务资本、其他来源商业银行业务:1、负债业务(1)自有资本:股本(最基本、最稳定)、盈余、债务资本、其他来源(2)各类存款:活期存款(主要资金来源、派生能力强、流动性大、余额可用于发放贷款、与客户关系密切)、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3)长、短期借款2、资产业务(1)贷款业务(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2)证券投资业务3、中间业务(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影响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1)或有资产(负债)(2)金融服务类业务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三原则相协调):1、盈利性原则(利润最大化):银行利润=利息收入+其他收入-利息支出-其他支出-税收利差收益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余资产×100%(反映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利润率=净利润/总收入×100%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100%(反映整体经营能力)资本盈利率=净收益/资本总额×100%2、流动性原则:随时应付客户贴现和满足客户借贷的能力(商业银行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是经营成败的关键)现金资产率=现金资产/流动资产×100%贷款对存款的比率=贷款/存款×100%流动性资产对全部负债的比率=流动性资产/全部负债×100%超额准备金=总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流动性资产减易变性负债(数值越大,流动性越高)资产结构比率=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存款增长率减贷款增长率(大于零,表示流动性上升)3、安全性原则: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商业银行经营理论的发展:1、资产管理理论: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2、负债管理理论:存款理论→购买理论→销售理论↓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业务全能化、资本集中化、服务流程电子化、网络化、全球化第六章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于17世纪后半叶,形成于19世纪初叶。(成立于1694年的第一家现代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要求:1、政府对货币财富和银行的控制2、统一货币的发行3、集中信用的需要4、建立票据清算中心5、统一金融管理中央银行的概念:性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国家机关地位的特殊性金融体系的核心、国民经济与金融业的管理者业务的特殊性不以盈利为目标,享有发行货币的特权管理的特殊性方式:对银行业业务的具体操作,过程:间接、有弹性与政府的关系相对独立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货币2、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是国家信用的职能3、银行的银行:保管和调度一般存款机构的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清算系统的最后清算人4、和控制宏观经济的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量,监督和管理金融业中央银行的独立性: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大,通货膨胀率越低2、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还能够防止特定的短期的,以及个别利益集团的利益需要而牺牲国家长远的,全局的利益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主权国家没有完全独立的中央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弱第七章货币需求货币需求的概念: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货币需求的分类:货币需求理论:1、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1)费雪方程式(交易方程式):M=1/V·PT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可视为常数;T为交易总量,大体相对稳定;P为物价水平一定时期内,社
本文标题:金融学复习资料(配曹龙骐主编的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81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