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梳理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梳理古代中国专题一:先秦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专题二: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随着秦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大一统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秦崇尚法家思想;西汉初年一度崇尚黄老思想,到汉武帝采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秦的暴政又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思想文化: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了复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专题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这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1)政治:南方氏族地主占有特殊地位,是南方割据政权的社会基础;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并建立政权,民族融合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经济: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但也有短暂恢复期;北方大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南方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长期分裂、战乱导致商品经济水平低。(3)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在农学、数学、思想、书法、绘画方面都有突出成就。随唐: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1)政治: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经济:随和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曲辕犁出现,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繁荣。(3)文化:随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收并蓄。宋元;这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1)政治: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宋代积贫积弱,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最终元朝实现了中国古代第四次大统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另一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宋朝中央设立“二府”、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削弱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经济: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纸币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3)文化: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与外传。宋代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宋词、元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专题四:明清时期(1840年以前)阶段特征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阶段,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明朝废除丞相、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从明朝中后期起,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我萌芽并缓慢发展。中国的农耕文明开始衰落,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要萌芽的发展。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中外差距进一步拉大。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反殖民、反侵略战争。文化:承古萌新。(1)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距拉大;(2)儒家思想活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3)八股取士与文字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4)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近代中国专题五:晚清时期阶段特征晚清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史,中华农耕文明遭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向近代文明转变。政治:自186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从1840年起,历经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经济上:列强的经济侵略,打断了中国经常发展进程,经济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的生产方式出现,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新的经济成分主要包括: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艰难发展。思想文化上:在近代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和救亡的旗帜下,先进的中国人先后进行了学习西方器物(洋务运动及清末新政前朝、中体西用)、学习政治制度(康、梁的君主立宪,孙中山等的民主共和)的探索,推动中国近代化不断发展。专题六:中华民国时期阶段特征中华民国时期从1912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1949年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这一漫长历史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民国初期,重点说的是北洋军阀的统治。二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其间经历了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阶段。北洋军阀统治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和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时期。(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沉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以失败告终。(2)经济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以及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的马克思主义传入,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和最终取得胜利的22年。(1)政治上:国共两党关系由对峙到合作抗日,再对对峙,最终国民党被赶到台湾,遗留下现代的“台湾问题”。(2)经济上:国民政府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民族工业一度得到较快发展。但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新中国成立前,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3)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并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现代中国专题七:新中国六十年(上)阶段特征(前三十年)新中国的60年是中华民族在历经苦难的近代历史后,逐步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其中的前30年是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政治: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提供了基本政治框架。这一时期,《共同纲领》是指导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共同纲领》代宪法的使命,政协则成为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组织继续存在。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政协制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在十年“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外交: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并积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件外交大事。70年代初,外交大为好转。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并于1979年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经济:新中国成立后,着手恢复经济,1952年底国民经济根本好转。1953年出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表明了探索中的曲折。1966年开始的“文革”严重迟滞了经济的发展,给党和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思想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上,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多想成就;教育事业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活跃了文化艺术届。“文革”爆发后,文化领域蒙受劫难。专题八:新中国六十年(下)阶段特征(后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民主政治不断健全的时期;更是中国融入世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时期。正如胡锦涛主席在国庆阅兵时说:“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政治:(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完善。1978年拨乱反正后,我国健全了宪法和各项法律制度,恢复并健全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注重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战略,使民主政治稳步发展。(2)外交政策逐步成熟并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在新时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了世界大国的重要作用。积极发展新型区域合作,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组建上海合作组织,在地区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经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本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迅速提升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1985年开始城市改革,逐步打破计划经济的僵硬局面,使企业充满活力。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这样的开放格局引进了外交和技术,逐步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明确提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改革的目标,并加快了改革的步伐,21世纪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文化上:这一时期重新将“双百”方针作为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并提出文艺的“二为”,教育的“三个面向”,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科技上取得了包括土载人航天在内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86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