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龙一中信息中心周莉摘要:2007年我省的普通高中迈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行列,改革后的信息技术课程分为1个必修模块和5个选修模块,分别为“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5个选修模块)。新课程标准取代了以往的教学大纲,从以往只需教会学生用电脑到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其内涵己扩大很多。充分体现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要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质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源于质疑,质疑能力的提高可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能力的发展,同时可推动社会的进步,在质疑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新课改、质疑能力、培养、策略引言: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质疑对知识学习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古人云: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亚里士多德也曾经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质疑”是思维的开端,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学习的关键。质疑能力是构成人类素质的重要因素,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各种能力的培养。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的变革冲击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改革思路,并指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7年后的今天,我省基础教育新课改已全面实行,信息技术教育成为了其中的亮点。当下,新一轮高考方案的出台,方案中最大的改革点在于高校招生的选拔2模式,将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2009年起先实施二类和三类考试科目,待条件成熟时再启动实施一类考试科目组。一类二类三类考试科目组,指高考的考试科目与内容的分类。具体内容是:一类: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X(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自选模块。其它评价项目为综合素质测试。二类: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X(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其它评价项目为综合素质测试。三类: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其它评价项目为综合素质测试。从该高考方案中我们看出,信息技术参加高考,虽然只在第三类考生当中,但已经正式走上高考舞台,这一个跨越对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师来讲,可谓喜忧参半。我们需要认识到将信息技术科目纳入高考视野范围,是对20多年来高考考试科目多偏重于认知类的一次结构性挑战,是挑战,必定会遇到各种压力和困难。二、培养学生的课堂质疑能力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1.质疑能力的含义: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能力是能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现代汉语词典对“质疑”词解释为“提出疑问”。由此可以对质疑能力作这样定义:质疑能力是学生能顺利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个性心理特征。质疑作为人类心理活动的内驱力,驱使他发问、看书、不断产生“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疑问;质疑是引导思维、启迪智慧的重要心理因素。2.培养质疑能力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帮助在当前的新课改和高考改革背景下,应切实有效的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学有所获、获有所用;改变以往“半娱乐课”观念,注重知识结构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培养质疑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学习,培养创造性人才;3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以此为基础提高课堂效率。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据人民网统计,不久前有人对北京市10所中学的1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课后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占66.8%,课堂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占21.5%,而课上敢于当面指出老师错误的仅占5.59%。受上述调查结果启发,本人从上学期起,对自己所任教的几个班级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查。(1)调查对象本人两学期任教的高一6个班级,近300名学生。(2)调查方法①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调查问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编写:学生有无质疑的习惯;学生对老师的质疑;学生质疑的内容。②观察法,自己上课时对学生进行观察,主要是对任教班级的同学质疑情况及课后学生质疑情况进行记录。③谈话法,找学生个别聊天,特别是对于课堂不进行质疑和很少质疑的学生,了解其不愿质疑的原因。(3)调查结果课后能向本人质疑的占10%,课堂敢于质疑的占15%,而课上敢当面指出本人讲述错误的不足5%。通过这个数据,本人用了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除去参加质疑的30%的学生,其余70%学生都默认为课堂内容掌握的较好。但其实不然,通过对2007年信息技术会考成绩分析,通过率为90%,但未能通过的10%的学生几乎都不在上述的30%学生当中。而这30%的学生中绝大多数的成绩都是A。4(4)结果分析不质疑的原因:①初高中课程没有衔接好,知识水平的脱节,使得学得学生不知该如何质疑,从何处质疑,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②对本门学科认知上的偏差,是副科,不重要,听不懂也无所谓,导致有惑也不想解的尴尬局面。③学生没有质疑的习惯,一是有些学生出于爱面子的虚荣心理。即使有问题也不敢质疑,总害怕问错了会引起同学的讥笑。质疑的内容:①因为操作跟不上而引起的漏听。②没有很好的去理解操作要点,只是模仿教师的课堂操作,导致独立完成操作时又出现了重复的疑问。通过上述的数据及所反映的现象,不难发现,作为现代技术课程,要能让学生真正自觉主动的掌握好知识,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还有待创新和突破。而这个突破口,本人认为还得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开始。质疑的结果:通过我校07年信息技术会考成绩可以看出,经常质疑的并非就是差生,而质颖过程有助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三、影响学生质疑能力的因素影响学生质疑能力的因素主要有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评价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质疑能力欠缺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观、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质疑观以及教师的知识储备。比方说,有些老师有满腹的知识和经验,希望以短短的45分钟灌输给学生,却忽略了信息技术课的本质是技术课堂,在重视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关注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操作能力。而有些老师,又过分追求操作的实践性,课堂几乎没有讲授,都是实践。这样学生很空洞,不清楚课堂重点和要点。在这些情况下,学生又如何质疑从何质疑。另外,教师自身的质疑观也很重要。很多老师对学生的耐心不够,包括本人有时候也会对学生说“上课不好好听讲,现在才问”、“我讲了这么多次,还不明白”等不耐烦表示,而没有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学生质疑的欲望便被5磨灭而习惯于墨守成规,习惯于将错就错。同时也在无形中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使部分学生产生了不愿交流的消极心理。学生自身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也常表现出这么几种现象:忽视信息技术学科、自卑心理、自傲心理。目前在本人的学生当中,发现有些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堂当成是放松课,举一个例子,曾经在一个重点班的课堂上发现有位学生在睡觉,课后跟他谈话,他给我的解释是“我很困,但前几节课都是主课不能睡,所以只好在机房小睡一下”,面对这个解释,真的有点哭笑不得。所以说在学生心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指数太低,又怎么会主动质疑。像自卑心理,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从小学到中学,都呈现城乡分离的状态,乡下的学生在高中以前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这门课或者很少接触。到了高中阶段,就会很自然的产生自卑心理不敢提问。而部分城区的学生刚好相反,因为较早的接触信息技术学科,进入高中阶段就感觉自己有点“高人一等”,当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些较基础的知识时,他们不愿意听,也没有疑问。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习惯,使得质疑能力下降甚至消失。评价因素,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虽说要重视过程,但是评价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目前信息技术最标准化的评价是会考,当然接下去马上就是高考。可以说这些评价制度几乎把分数作为了评价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但这些考试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上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受教学纲要的要求,评价制度的限制,教师难免功利的遵循考什么教什么的原则,让学生按照老师所教的知识进行模仿学习,其实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和求异水平的发展,一旦在考试当中出现一些较偏的题目,学生就无从下手。四、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是否敢质疑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要尊重个别差异。要积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和顾虑,使他们勇于提出问题。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本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1.给予鼓励,提升信心“给予学生一句赞美就有可能造就一个天才”,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吝啬鼓励。在教学中具体要做到:(1)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太合理时,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与敢于提问的行为;(2)对于学生由于不善言辞或思考不透彻而语无伦次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继续提问,并给予耐心的解答;(3)当学生提出的6问题有错或者重复时,教师不能嘲笑、批评,打消他们的顾虑,保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向导,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说,课堂操作时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平时注意收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信息并将其应用到课堂当中。浙大附中的一位教师,曾在一堂《EXCEL公式的使用》课上,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例,当时的课题是这样设的“看看谁最苗条”。在课前老师要求学生去收集每个人的身高,及与黄金分割点有关的数据。在课堂上运用公式和填充柄的功能,快速的统计出学生的身材比例,并得出谁是班上身材最苗条的一位。这样的课堂设计,首先让学生对课堂的内容感兴趣。自然而然的,将所学知识当成了一种工具在运用,将知识的理论性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信息技术可以说是前沿技术,瞬息万变。在课堂上经常性的参差一些有关计算机方面的最新信息,即可以缓解严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培养兴趣。对于班级里部分本来就具备一定基础的“先进分子”,更应让他们“吃饱”,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知识扩充。加深他们的兴趣,并且让他们充当课堂上的小老师,使他们感受助人之乐。3.教学中主动设疑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做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除了引导学生发问以外,自己也要主动设疑。比如,这学期我们学校开了多媒体选修模块,在photoshop印章的使用这一课当中,本人是这么设计的:先找了一张脸上有痘痘的某明星生活照,告诉他们这是自己外出旅游时刚好碰到拍来的(善意的谎言)。此时学生兴趣大起,虽然他们感兴趣的并不一定是本人接下去要讲的知识点,但至少,在这个时候课堂的开题吸引了他们。接下去就给学生设疑,问他们有没有办法将明星脸上的痘痘给消掉,让他看上去和舞台上一样光鲜。这个时候学生的反应是“怀疑”、“好奇的眼神”和“期待的目光”。很庆幸,因为这就是本人要的效果。接下去印章工具的使用就很自然的被引入,并且课堂效果良好。所以,本人觉得,我们信息技术课较其它课程来说,设疑的内容和机会要大7一些。加上是操作课,很多疑问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学生主动探索或是教师辅助的方式就能解决,即能有较地提高课堂效率,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产生认同感。4.让学生参加生活实践课堂操作虽然也属于实践课,但是与生活实践相比还是有距离的。若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真真切切的运用到生活当中,并能在这个过程当中碰到一些课堂所碰不到的问题,发出疑问。更能通过各种手段,如:网上搜索、寻找书本等,来解决问题,且获得成功。在上Excel排序和函数的复习课时,在课前,本人给学生找了大量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