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全国植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3—附件一:全国植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野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第三部分:林木物种资源调查——第四部分:花卉物种资源调查——第五部分:药用植物物种资源调查——第六部分: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物种资源调查—4—第一部分:总则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野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任务以及调查程序和质量管理,包括工作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质量检查和成果归档等技术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2008)《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2008)《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方法》(试行)(2008)《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2007)《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2007)3调查任务调查任务是查清全国或区域植物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受威胁因素等,客观反映植物物种资源数量、保护和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植物物种资源的数量消减动态及原因,提出植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议。4调查的基本程序4.1调查准备4.1.1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接受调查项目后,承担单位应根据任务书或合同书的要求,在—5—调查工作开始前,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确定项目负责人。4.1.2确立调查区域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据此收集相关资料。4.1.3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针对要进行调查的对象、范围或区域,收集整理现有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调查资料、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农林业以及当地的社会人文、经济状况和影响生物物种生存的建筑设施等。根据所收集资料,分析了解调查区域的相关情况,为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编写奠定基础。4.1.4组织调查队伍,确定调查技术负责人充分了解参加人员的专业背景,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人员,确保其有能力真实、准确地完成某一地区或某一类群物种资源调查的相关工作。调查组人员组成要做到精干、专业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并确定调查组技术负责人。4.1.5编写调查方案或计划,包括:(1)任务及其来源;(2)技术方案设计;(3)人员组织;(4)时间安排;(5)保障措施;(6)经费预算。—6—4.2野外作业4.2.1调查范围的确定根据调查对象、任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实地调查的范围和区域。4.2.2调查线路、样地与样点的布设根据已确定的对象、内容以及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海拔、生境等确定调查线路或调查点,调查线路或调查点的设立应注意代表性、随机性、整体性及可行性相结合;样地的布局要尽可能全面,分布在整个调查地区内的各代表性地段,避免在一些地区产生漏空。4.2.3调查方法选择根据调查对象、内容和调查地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在调查时认真详细填写预先制定的各类表格。4.2.4调查时间和频次根据调查对象的特性等,选择合适的调查时间,并确定调查次数。4.2.5标本采集与记录野外考察时,对所有调查物种要做好记录(包括文字、影像和GPS记录)、收集标本作为可靠凭据,特别是对那些现场无法鉴定的物种要尽可能采集完整的标本并作好标记,以备室内鉴定之用。记录时应尽可能记录各物种所有能观察到的形态、生物学现状和生态环境信息等。4.2.6野外工作记录及考察日记野外工作时应记录野外工作的时间、地点、考察路线、行程、—7—工作经验和体会以及遇到的问题等。4.2.7补点调查在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因时间或其他条件的限制,在调查不完整的区域,根据需要,再进行调查区域的补充调查。4.3内业工作4.3.1标本整理和鉴定植物物种资源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物种的鉴定,标本要鉴定到种,鉴定后的标本应妥善保存备查。标本的鉴定可参照《中国植物志》等一些权威性书籍,也可参考一些与调查区域有关的物种区系或专项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4.3.2资料报表的编制、绘图依据上述标本鉴定结果,结合其他可靠的文献记载,制定地区物种名录。物种名录还应注明标本的采集地点或资料来源、分布点和分布范围、GPS定位信息等,并绘制物种资源的分布图。4.3.3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调查任务完成后,必须及时整理调查成果,并以标准格式报送有关部门。报告应包括考察的时间、内容、方法和对地区物种资源的现状评价等,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地区的物种资源状况和保护价值。文字应力求简洁、清晰和准确。5质量管理5.1质量检查5.1.1监督检查—8—项目组织部门和机构将组织各种类型的质量核查,对调查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以及时发现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项目的任务设计及其实施进展;外业调查方法、内容等方面的正确性;调查表格填写是否符合要求,计算是否准确;图、表、文字资料是否一致。不可随意改动外业调查的基本数据和文字资料。5.1.2工作汇报工作汇报包括阶段汇报、中期汇报、结题汇报,为项目能按时顺利完成,各负责人要严格按照任务书的进程,进行书面汇报和口头汇报。阶段汇报主要是以简报等形式汇报每一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项目完成过半时,进行中期总结汇报;在项目全部完成后,进行成果汇总和结题汇报,并按时提交成果报告及相关数据。5.2项目验收5.2.1验收内容(1)调查成果;(2)经费决算。5.2.2验收依据验收依据任务书或合同书、调查计划、调查规范所作的规定。5.2.3验收办法由调查任务下达单位或委托单位派人组织验收,形成由验收人签字和验收单位盖章的书面验收结论。与验收依据有明显差距的成—9—果不予验收,责令限期修改、提高完善,并重新组织验收。5.2.4验收时间所有工作结束后,编写调查成果报告之前。5.2.5验收报告验收报告内容应包括:(1)任务及其来源;(2)人员组成;(3)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4)调查点的布设;(5)调查方法和时间;(6)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7)任务完成情况;(8)重要成果。5.2.6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5.2.6.1编写内容(1)前言a.调查目的、任务及其来源;b.调查范围;c.调查工作的人员组成结构;d.调查方法和时间;e.前人工作基础;f.调查工作内容和完成情况;—10—g.重要成果。(2)调查区域的自然概况主要包括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社会经济状况等。(3)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a.资源综合评价;b.物种概述。(4)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意见或建议(5)主要参考文献(6)各种附件资料a.物种名录;b.物种资源分布图;c.各种统计分析图、表。(7)磁盘资料包括成果报告及影像资料(包括各种生境照片、物种照片3~5张/种,图像要清晰,相机像素不低于500万)及GPS数据等。5.2.6.2编写要求按照任务书或合同书、调查规范、计划的规定,对已有文献资料和本次实地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要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论据充分、文字精炼,必要时配加图表。5.2.6.3完成时间按任务书规定的时限完成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5.3调查资料和成果归档—11—5.3.1归档内容(1)任务书或合同书、调查计划以及上级有关文件;(2)外业调查原始资料及验收结论;(3)调查资料报表;(4)调查成果报告;(5)成果验收结论;(6)经费结算报告。5.3.2归档要求按照国家档案法和本部门档案管理规定,将档案材料系统整理,确保材料内容齐全,经项目负责人审查签字,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验收后在合适的条件下保存。5.3.3归档时间调查成果完成后的两个月内完成。—12—第二部分:野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野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的内容、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编写等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环保部门组织、协同农业、林业、教育、中医药、中科院等部门开展的以自然地理或行政区域为调查单元的野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2规范性引用文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2008)《植物资源学》(2008)《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2007)3范畴和术语3.1野生植物物种资源本部分中的野生植物物种资源是指栽培植物和外来物种以外的我国有自然分布的高等植物,且不包括水生植物。3.2样地是调查前所确定的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的区域。3.3样方是指在调查样地中设立的具有一定面积大小及形状的研究地块。—13—3.4样线(带)法是指调查者按一定路线行走,调查记录路线左右一定范围内出现的物种,路线宽度可确定也可不确定。3.5样方法指在样地上设立一定数量的样方,对样方中的物种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方法。3.6全查法直接调查统计调查区域内物种的全部个体,实测其分布面积,真实地反映资源量的客观情况。4工具与器材(1)器材:手提电脑、数码相机、GPS定位仪、坡度坡向仪、望远镜、轮尺、皮尺、土壤刀、计算器等;(2)表格与文具:调查用表、调查用图、铅笔、粉笔或蜡笔、油性笔、记录本、文具盒、工作包等;(3)标本采集及处理设备:采集桶(袋)、标本夹、高枝剪、放大镜、标本烘烤架、吹风机、吸水纸、台纸、透明纸、浸制试剂等;(4)其他:药品、防护服、安全用具等。5野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5.1调查对象调查区域内所有野生高等植物。5.2调查要求(1)调查时间—14—植物调查要选择大部分植物种类开花或结实阶段进行调查。(2)调查频次同一个地区,应该在不同的季节开展调查(2次以上),最大限度地将该区域的植物种类及相关内容调查详尽。(3)样地(点)布设样地(点)的布局要尽可能全面,要分布在整个调查地区内的各代表性地段及代表类群,避免在一些地区产生漏空,要注意代表性、随机性、整体性及可行性结合;同时,也要注意到被调查区域的不同地段的生境差异,如:山脊、沟谷、坡向、海拔等。(4)样方设置根据地形地貌布设样方并进行调查记录,样方面积依据物种多样性来确定。一般森林样方面积设为20~30m×20~30m,然后再在样方的四个角和对角线交叉点设立灌木和草本小样方;灌木类型的样方面积通常设为5~10m×5~10m;草本样方的面积通常设为1~2m×1~2m。样方数量一般面积5~50ha设2~3个样方,50~500ha设5个,面积500ha的每增100ha增设一个,但总样方数最多控制在10个以内。在苔藓植物调查中,应保持样方形状相同,样方大小取决于不同的情况。如调查密集地着生于某一块孤立的岩石或树干表面的苔藓植物群落时,可采用0.01~0.25m2的小样方,再将其划分为大小相等的小网格;调查某一类植被类型或小生境中的苔藓植物,则可取面积大一些的样方,如可以100m2或400m2为一个样方,再将其划—15—分为100个或400个1m×1m的小样方网格,对每个样方网格内的苔藓植物进行调查。5.3调查内容(1)种类;(2)分布:经纬度、海拔;(3)数量:种群数量、个体数目、盖度、建群种胸径、分布面积;(4)生长状况;(5)生境状况:植被、坡度坡向、土壤、土地利用等;(6)开发利用状况:采挖方式、年采挖量及用途、栽培及市场销售情况等;(7)受威胁因素;(8)保护管理现状(是否受保护、何种保护形式等)。5.4调查方法(1)样方法对于物种丰富、分布范围相对集中、分布面积较大的地段可采取本方法。(2)样线(带)法对于物种不十分丰富、分布范围相对分散,种群数量较多的区域宜采用本方法。(3)全查法对于物种稀少,分布面积小,种群数量相对较少的区域,宜采用本方法。—16—(4)访谈及市场调查法对调查区域内的野生植物栽培场圃及贸易场所进行走访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种类、来源、流向和用途、年度贸易量,以及经营个人和商户的背景信息等。5.5标本采集与鉴定在调查过程中尽可能采集标本,以保证所调查物种具有凭证,同时也可以增加标本保藏数量。在采集过程中要详细记录与物种相关的形态特征、生境等方面信息(自制表格)。标本鉴定要依据《中国植物志》及其他权威书籍或资料。5.6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5.6.1植物资源综合评价(1)植被类型分析;(2)区系组成(种及种以上高级分类阶元的丰富度);(3)珍稀濒危、特有性分析;(4)用途及经济价值类型分析。5.6.2物种资源概述(1)种类:中文名、俗名、拉丁学名;(2)分布:种群或个体经纬度及海拔范围;(3)数量:个体数目、分布面积等;(4)群落
本文标题:全国植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91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