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赵其国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此项课题于2007年6月由江苏省政府下达,省科协负责协调,共组织了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省农科院、省农林厅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约30余人,分成五个课题小组,通过一年工作,最后按合同协议要求,于2008年6月完成。现将研究成果,总结报告如下。(按摘要整理)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核心是拓宽延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链条(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的发展),在种养殖业内部,通过严格土地保护与培育,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与食品质量安全,加快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进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通过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通过农民组织与农业关联产业组织的发育完善,构建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促进江苏现代农业竞争能力的提升,提高江苏整个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述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核心与战略重点的五个方面,即江苏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及其竞争力;土地(耕地)的保护与培育;粮食保障与食品质量的安全;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与进程;农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的构建。正是这次省领导对我们提出的五点要求,也是我们这份研究报告要论证的重点。汇报内容1.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与面临的竞争2.江苏土地(耕地)资源利用与保育3.江苏粮食与农产品安全4.江苏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及区域发展模式5.江苏现代农业保障体系研究6.开展“江苏农业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建议一、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与面临的竞争(一)当前国际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与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理念创新,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例如,美国将农业定义为“食物和纤维体系”,该体系分为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环节。加工制造是最大的产出贡献环节,是生产环节的4倍左右,流通服务是生产环节的2倍以上,成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巨大的增长空间与新增长点(参看表1)。2、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了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高效化。目前,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一般都在70%以上,除了生产环节的技术创新,发达各国特别重视农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的开发。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涵盖了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3、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了农业的高度组织与社会化。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以合作制为基础,将农业改造为高度组织化的现代产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主要是提供技术、生产作业、供销、信贷、保险等服务。一、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与面临的竞争表1美国、日本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结构表部门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的产出比重(%)美国(2002年)日本(2000年)农业投入部门42农业生产部门1412农产品加工制造部门5355农产品运销服务部门2931一、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与面临的竞争(二)江苏是经济大省,但资源与环境状况并非强省。全省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四点)1、组织与结构发展迅速,调整空间大农业组织化程度、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农业产后过程发展水平领先山东(参看表2),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参看表3)。另从种养殖业内部结构看,江苏的畜牧业、园艺业、水产业比重相对较低(参看表4),因此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寻求畜牧产业、水产业和园艺产业的突破成为江苏高效农业发展的突破方向。2、装备投入较强,技术研发领先2006年,江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5.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从农业机械、化肥、灌溉以及电力来看,江苏农业的装备水平也较高。3、水稻与特种养殖优势明显综合价格优势、成本优势、生产优势,今后江苏的农业可以重点发展大米(优质稻米)。除了传统优势农产品以外,江苏还拥有以龙虾与螃蟹等特种水产养殖业为代表的特色优势农产品。4、外向型农业发展潜力巨大2004年江苏省的外向型农业总体发展水平在沿海七省市中处于第七位,有很大发展潜力。2006年,江苏农产品出口额达13.82亿美元,同比增长32.62%,出口额在全国的位次由2001年的第八位上升为第六位。一、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与面临的竞争部门产出(亿人民币)、比重(%)美国(2002年)日本(2000年)中国(2002年)江苏(2002年)农业投入部门0.30.150.18农业生产部门1111农产品加工制造部门3.894.381.322.4农产品运销服务部门2.152.490.440.5部门产出(亿人民币)、比重(%)山东(2002年)浙江(2002年)中国(2002年)江苏(2002年)农业投入部门0.18农业生产部门1111农产品加工制造部门1.65.11.322.4农产品运销服务部门0.60.90.440.5表2江苏、山东、浙江涉农产业内部结构比较表表3江苏、中国、日本、美国涉农产业内部结构比较表一、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与面临的竞争表42005年江苏与沿海六省市农业内部结构比较(单位:亿元%)省市农业总产值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占比产值占比产值占比产值占比江苏2577.01291.150.145.31.8599.123.2511.919.9山东3741.82034.054.457.61.51125.030.1465.512.4浙江1428.3654.845.883.55.8286.020380.826.7广东2447.61109.245.366.22.7638.626.1523.821.4福建1396.1571.040.996.96.9276.519.8434.431.1辽宁1671.6640.138.344.52.7636.438.1306.718.3上海233.4111.347.711.14.854.323.351.622.1一、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与面临的竞争(三)江苏现代农业竞争力的制约因素(三点)1、组织化程度低江苏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带动有限,多数农民仍处于非组织化的小农状态。在现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中,多数没有建立起“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一体化经营体制不够健全。2、农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江苏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科技优势总体还没有形成产业优势。适宜江苏种养的优质高产高抗品种不多;加工技术创新不足。自主技术创新较少。3、公益性农技服务和资金融通严重不足近年来,江苏推动了涉农服务的发展。突出表现为公益性农技服务、农业保险(生产中的重大自然灾害保险和疫情灾害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和资金融通等方面严重不足。一、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与面临的竞争(四)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途径(三点)1、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来看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在于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与拓宽,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产品流通、服务业的发展与扩大。2、从农业生产环节来看应通过土地保护与培育,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高效农业及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3、从保障与支撑条件来看无论在整个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还是农业生产内部环节,都需要全程科技支撑与组织制度保障。江苏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以发展利益联系紧密的专业合作社为重点,鼓励和引导契约一体化(生产合同)组织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中,属于公共品范畴的服务由政府提供,其它农业服务社会化。(完)二、江苏土地(耕地)资源利用与保育目前江苏全省各类用地中,农用地10113.8万亩,占63.2%;建设用地面积为2803.7万亩,占17.5%;未利用地面积为3093.7万亩,占19.3%。农用地中耕地7153.1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4.7%(参看图1);耕地中水田4379.3万亩,占60.6%,旱地1736.0万亩,占24.0%(参看图1、2)。耕地质量概况:根据“江苏省农用地资源分等研究”结果,全省质量优等耕地(年稻麦粮食产量850公斤/亩以上)面积比例28.64%,质量中等耕地(年稻麦粮食产量700~850公斤/亩)52.48%,质量低等耕地(年稻麦粮食产量700公斤/亩以下)面积比例18.88%(参看图3)。空间分布上,优等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太湖、里下河平原,以及沿江、宁镇扬丘陵与徐淮平原的河谷洼地、圩田地区;质量中等耕地资源,多分布在太湖、里下河平原的低平田,沿海、沿江、徐淮平原及宁镇扬丘陵区内地势平缓的高平田、岗地及部分丘陵;质量低等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丘陵区和沿海垦区,如宁镇扬丘陵、徐淮平原区内的丘陵、岗岭、山地和沿海平原区内沿海垦区。(一)全省土地、耕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概况:二、江苏土地(耕地)资源利用与保育望天田0.0%水浇地13.7%水田60.6%菜地1.6%旱地24.0%未利用地19.3%建设用地17.5%农用地,63.2%其他农用地12.5%牧草地0.0%林地3.0%园地3.0%耕地44.7%全省各类用地构成比例全省耕地构成比例全省土地、耕地资源概况图1图2二、江苏土地(耕地)资源利用与保育图3江苏省农用地分等结果图二、江苏土地(耕地)资源利用与保育土地耕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预测7592.557583.517554.817536.337512.597456.687401.417353.627225.467170.007153.106900.007000.007100.007200.007300.007400.007500.007600.007700.00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万亩年图4江苏省近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二)土地(耕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预测1996~2006年,全省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迅速,其中城乡居民点工矿用地增加年增37.88万亩,交通用地增加79.72万亩;耕地则大量减少,十年间共减少耕地439.45万亩,年均43.95万亩,年均减少率0.58%(参看图4)。未来全省耕地减少的速度将逐渐减缓。预计到2020年全省城乡居民点工矿、交通等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面积将增加405万亩,年均28.9万亩;需占用耕地245万亩,年均17.5万亩。另外,灾毁、生态建设及农业结构调整等将占用耕地约100万亩,预计届时将占用耕地345万亩,年均24.6万亩。污染加剧后备资源明显不足耕地减少趋势不可改变耕地保育形势迫切耕地保育1数量平衡2质量提高3以用促保4效益增加耕地保育必须从四方面入手:一是继续土地复垦开发力度增加耕地,确保耕地面积保有量,这是前提和基础;二是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这是核心;三是促进非耕地的优化利用,节约耕地,这是关键;四是发展规模化粮食种植,提高耕地产出效益,这是突破口。二、江苏土地(耕地)资源利用与保育耕地资源的保持与培育稳定数量提高质量1、合理划定并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目前,江苏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有量为6606万亩,但除去因土壤污染及耕作层遭破坏无法复垦的耕地外。实际上已由目前的6606万亩,调减为6410万亩,保护率为89.6%。(见表5)2、划定粮食安全耕地保障区,并严格管制据调查,按照人均粮食400千克/人·年的标准,到2020年,江苏粮食自给条件下的耕地需求量约为4500万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5%左右。建议据此面积划定江苏粮食安全耕地保障区。全省各市粮食安全耕地保障区建议面积见表5。3、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断稳定并增加耕地数量为确保耕地稳定及粮食安全,据调查,到2020年,通过农地整理及土地复垦等,共可新增耕地720万亩,几乎超过当时全省耕地占用的总面积。当然这些新增耕地面积,是通过全省不同区域与不同的基本农田重大整理工程,长期逐步完成的。4、实施基本农田建设,不断提升耕地质量通过沃土工程等措施,至2020年,共可完成1500万亩基本农田整理与质量提升,其所提高的粮食生产能力,相当于75-150万亩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三)耕地资源的保持与培育:稳定数量与提高质量(四点))二、江苏土地(耕地)资源利用与保育行政区基本农田保护粮食安全耕地保障区目前面积(万亩)调整后面积(万亩)比目前减少面积(万亩)占全省比例(%)面积(万亩)比例(%)江苏省660
本文标题: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01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