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作者:李相婷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参考文献(46条)1.BrunerR.EDoesM.ApayAsurveyofEvidenceforthedecision-Maker20012.DichersonA.HGibson.ETsakalotosTheImpactofAcquisitionsonCompanyPerformance:EvidenceFromaLargePanelofU.K.Firms19973.DoddPMergerProposalsmanagementdiscretionandstockholderwealth1980(02)4.EckboBE.KarinSThorburn2000:GainstoBidderFirmsRevisited:DomesticandForeignAcquisitionsinCanada20005.GhoshADoesoperatingPerformancereallyimprovefollowingCorporateAcquisitions20016.GregoryAAnExaminationofTheLongRunPerformanceofU.K.AcquiringFirms?1997(09)7.SchwertGwilliam,MarkuppricinginMergeandAcquisitions1996(07)8.PualMHealy.KrishnaGpalePu.RichardSRubackDoesCorporatePerformancelmproveaftermerrges?19909.陈汉文.陈向民证券价格的事件性反应——方法、背景和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应用[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2(1)10.陈信元.张田余资产重组的市场反应--1997年沪市资产重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经济研究1999(9)11.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1(1)12.顾勇.吴冲锋上市公司并购动机及股价反应的实证检验[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2)13.洪锡熙.沈艺峰公司收购与目标公司股东收益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金融研究2001(3)14.李心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2003(01)15.姚先国.汪炜中国上市公司购并动机:治理因素分析2003(01)16.檀向球沪市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实证研究199817.朱宝宪.王怡凯1998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实践的效应分析[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2(11)18.李善民.陈玉罡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2(11)19.张新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03(01)20.张宗新.季雷公司购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吗?——基于公司购并动因的风险溢价套利分析[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3(6)21.赵勇.朱武祥上市公司兼并收购可预测性[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0(4)22.张德亮企业并购及其效应研究200423.范从来.袁静成长性、成熟性和衰退性产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2(8)24.方芳.闫晓彤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与思考[期刊论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8)25.干春晖.刘祥生企业并购理论与实务199926.高波.杨冰企业购并中地方政府行为分析[期刊论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2)27.金成晓.王锦功.张林华企业并购的类型与相应模型[期刊论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2)28.李明规模经济与非规模经济动机下的企业横向兼并分析[期刊论文]-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2)29.吕筱萍企业兼并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2001(01)30.陆国庆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产业效应分析--对1999年度沪市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经济科学2001(1)31.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深股票市场公司重组绩效实证研究200132.邵东亚上市公司收购:动因、效率与机制优化--对一起失败的买壳上市案例的反思[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0(11)33.孙艺林.何学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分析200134.王凤荣论企业并购中的低成本问题[期刊论文]-南开经济研究2000(2)35.王国生经济全球化下企业并购问题讨论综述[期刊论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5)36.王检贵从规模优势到竞争优势:我国企业重组战略[期刊论文]-上海经济研究1999(5)37.王一企业并购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200038.魏成龙企业产权交易与重组—提高中国企业并购绩效的路径分析200339.温元凯资产重组案例—来自中国千家上市公司的报告200040.吴敬琏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199841.武一企业兼并与市场结构问题浅析[期刊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3)42.毕守锋.杨良试论铁路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期刊论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9)43.张德平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经营业绩实证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2(7)44.周隆斌企业并购中的财富效应分析[期刊论文]-财经科学2001(5)45.迈克尔·波特.陈小悦竞争优势199746.杨洁企业并购整合研究2005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杨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并购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2008公司并购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至今已经掀起了五次比较大的并购浪潮。纵观企业并购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并购浪潮发生的时期,往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保持持续高速的增长。并购浪潮发生的地点。主要是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具有成熟的资本市场和高度自由化的经济环境。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形势呈现极其快速和稳定的发展,从过去的并购历史来看,我国的并购也将呈现极快的增长趋势,它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对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的增强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通过并购行为实现公司的扩张,调整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转移,进而达到规模经济。并购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制度的变迁,带来了资本运动的增值,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实力,是公司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并购也将成为我国深化企业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和盘活资产存量的主旋律。因此研究我国公司并购绩效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公司并购是指公司的兼并和收购,反映的根本是公司间的产权交易。国外研究对股权结构和并购绩效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从内外部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来研究,而我国情况比较特殊,其股权结构主要表现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在非流通股里面以国有法人股和国家股占重要地位,所以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以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为第一大股东以及流通股为第一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样本公司的并购绩效建立综合得分模型,为了便于比较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的业绩,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众多的指标压缩成一个综合指标,本文所采用的综合方法是因子分析法,其原理是从众多指标中找出共同因子来替代,并以每个因子的贡献率与因子得分的积构成综合指标。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计算相关系数,并判断进行因子分析的适合度:进行因子分析首先必须计算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如果正交则不能进行因子分析,一般来说,如果指标间的积差相关系数在0.3以上,并且不正交,则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另外也可以通过KMO检验,如果KMO值越接近1,则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2.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3.抽取共同因子,并决定所要保留的因子数目:主要的抽取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主轴法,映像法等,在抽取因子的时候,选择因子的个数即要减少指标个数,同时又要能反映原指标的信息量,本文选择主成分法进行抽取。4.选择适当的旋转方法,使因子间符合简单结构原则:通过以上的因子抽取,可以得到每一个变量未旋转的因子负荷量,但是该负荷量通常无法有效的提供解释变量与因子间关系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必须进一步选择因子转轴,使因子间符合简单结构原则。本文选取正交变异最大法转轴。5.结果解释:完成旋转后,应根据各变量在因子的结构负荷量,解释变量与因子间的关系。6.计算综合指标:用来求因子得分值的常用方法有汤姆生法和巴特莱特法两种。本文采用汤姆生因子得分,它是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而得出的计算因子得分的方法。本文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以及主要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即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股权结构与并购绩效关系的文献进行了综述,然后针对股权结构对并购绩效的作用机制,系统地研究了股权结构与并购绩效的关系的理论内涵,对我国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从股权结构的角度,采用了因子分析法构造了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评价模型。在财务指标基础上研究分析股权结构与并购绩效的关系并归纳出了写作的基本框架。第二章:公司并购绩效与股权结构概述。首先对并购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综述,然后分别对并购绩效的概念包括并购绩效的内涵,并购绩效评价概念的界定,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以及股权结构的定义和股权结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第三章: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分析及其作用机制。主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成因以及特点,并从控股股东属性,管理层持股和股权集中度三方面对股权结构和并购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第四章: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并购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因子分析法。本文选择了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五个指标,把样本公司分为流通股为第一大股东类和非流通股为第一大股东类,采取因子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对两类样本公司的并购绩效构造综合得分模型,并对其综合得分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选取2006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并购公司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的绩效。样本选择标准为:1.并购金额大于10000万元。2.样本公司在2005年到2007年没有被st或pt。3.在一年中发生多起并购案例,以涉及金额最大的为准。4.样本公司在2005年到2007年未发生其他类型资产重组,除非涉及金额小于1000万。第五章:结论及建议。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三点建议:1.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2.适当减持国有股股份。3.适当提高流通股比例,增加其他法人股比重。本文的主要贡献是: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虽然有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并购行为,能够改善自身的绩效,但是从总量上来看,样本公司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的综合得分基本没有多大的变化,说明并购对上市公司的绩效并没有明显的提升。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家股、国有法人股为第一大股东的样本公司在并购当年比并购前一年的得分有所提高,但是在并购后一年却比并购当年的得分有所下降。而一般的情况是,企业在并购之后,由于资源的重新配置、调整,业绩往往会先出现下降,所以本文认为国有股为第一大股东的企业并购是政府通过调集更多的资源来包装上市,国有股为第一大股东的样本公司的并购只是改善了企业短期的财务指标,没有真正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这种状况可能意味着,尽管国家可以通过各种企业并购活动调集更多的资源来包装上市公司,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其他法人股、流通股为第一大股东的样本公司在并购当年比并购前一年的得分有所下降,并购后一年比并购当年的得分有所提高。这说明其他法人股、流通股为第一大股东的样本公司的并购在短期内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之后会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正面的影响。这种状况意味着法人股、流通股为第一大股东的公司在进行并购时,多数是出于长远战略的考虑。本文还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是:从管理层持股,股权集中度的角度建立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并购绩效关系的实证模型,从而更全面的反应股权结构与并购绩效的关系。2.学位论文史锐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2007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企业的兼并收购规模不断增大。从世界范围来看,先后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我国随着加入W
本文标题: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0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