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曾官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间(李显复辟用则天年号705-706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同以吴越名士,驰名京都。开元初(713-741年),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名传千古,“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清〕王闿运《湘绮楼说诗》卷一)第一章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翻译春潮高涨,江水连接大海,江海不分。明月初升,似从浪潮中涌出。一泻千里的月光随着波潮不停闪烁着,春天的江上哪个地方没有明亮的月光呢。赏析首章落笔扣题:题目中的五字,有四字(春、江、月、夜)放在句中。其中,“夜”则暗含在诗句中。看那春江潮涨,汪洋一片,江面开阔;江水与海水相接,水势浩荡,洪波翻涌(长镜头)。浪滔中涌出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特写镜头)。明月清辉洒在万顷江波上,所见之处水光粼粼、美妙异常(长镜头、远景)。第一章是幅极富动感、有(水)声有(月)色、有远有近、有上有下的立体画,它为我们绘出一幅春江潮涨、江海难分、明月冉冉上升而华光万里的图景。第二章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赏析诗人用其生花妙笔,继续渲染春江月夜的神往之处:看!江水宛然前行,流到了一个芳草萋萋、繁花满树的幽处(追踪、移动镜头)。接着,诗题中的“花”终于亮相了:但见月华洒在花树上,朵朵花儿晶莹可爱(特写镜头)。然后,诗人将镜头推向空中,但见月色溶溶,月光如凝霜朦胧。镜头再转向江畔沙滩,银色沙滩和乳色月光融为一体,无法区分。第二章为整个画面蒙上一层朦胧色彩,让读者如身临其境。翻译江流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耀着开满鲜花的树木就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发光。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察觉不到了,白色的月光和白沙连成一片,分不清彼此。第三章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赏析第三章前两句依然在写景,又从沙滩回到空中月色的皎洁、玉宇的澄明。这是为了承上启下。这时,随时间推移,月亮已升到当空,而江天的浩瀚,让诗人联想到: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想必就有此月亮了吧?但不知谁第一次见到它,也不知明月是在哪年第一次照见世人?这样的问题,即使是在今天,也依然无从回答。这里,诗人表现出对宇宙奥秘的沉思冥想。翻译江天一色,天空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只有那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中天。江边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早照耀人间?第四章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质疑:这里诗人由对宇宙的感慨转到对人生的关照,诗人对人生的感悟是积极乐观的还是悲哀的?翻译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江月永恒却年年相似。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流水第五章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赏析悠悠远去的白云(长镜头),不禁让读者想起崔颢《黄鹤楼》颔联第二句“白云千载空悠悠”,暗喻游子离家远去而又行踪不定,自然而然地引出青枫浦上的愁客(游子)。“不胜愁”(特写镜头)渲染了小船上游子的愁云惨雾、相思情愁。“何处相思明月楼?”以妻子(思妇)的相思来反衬游子的倦客愁,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回味无穷的余地。“明月楼”以物代人(游子之妻):思妇。正如曹植的《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翻译天上白云一片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在离别的青枫口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异乡漂泊呢?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思念漂泊异乡的游子第六章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赏析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反衬出游子的离愁别恨。翻译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闺房中的门帘卷不走月光,捣衣砧上拂去了月光但它又已回来。第七章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赏析船上的游子和楼台上的思妇都看到那轮明月,虽互相思念却彼此音信不通。于是,思妇的极度思念化为幻想:希望化作一缕月光,飞流到亲人身边,去抚照远方的亲人。但这不可能,于是幻想委托雁儿、鱼儿为自己捎信。这里,思妇无限愁思的细腻心理描写,被诗人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得异常超脱、含蓄;同时,思妇的“痴情”呼应第五章游子的“不胜愁”。翻译这时相互凝望着月亮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追随月光流去照耀着游子。送信的鸿雁能够飞翔很远但也无法飞渡月光到达你的身边,送信的鱼龙游的很远但也无法游到你的身边而只能在水面上卷起阵阵波纹。第八章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赏析承接第七章,写思妇因思念至极,因思成梦,由梦生怜;思妇追述昨夜梦见自己在潭边闲步,看见繁花纷谢。于是,自然而然地想到春将逝也,红颜将去。可怜这美好的青春,就这样在无限等待中随江水流去。然后,由倒叙闪至现实:眼前月已西沉,夜已将尽,可怜远方亲人依旧没有回家。这章委婉地写出了思妇一片惜春思亲的耿耿情怀。翻译昨天晚上梦见花落在幽静的水潭,可怜春天已过了一半却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了,春光随着水流逝,水潭上落下的月亮如今又正向西倾斜。第九章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赏析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月终于坠入沉沉海雾中(移动镜头),而游子、思妇依旧天南海北。思妇无奈地叹息:不知在这么美好的明月之夜,能有几个游子趁月而归呢?只见多情的明月余晖,带着人间纷乱、复杂和激荡的思情,洒满在江边的花树上。诗至此戛然而止,题中五字,或明或暗地放在诗的最后一章。最后以“摇情”收束全诗,让人觉得诗欲止而情未了,让人回味无穷。翻译斜月慢慢下沉隐,继而藏进海雾之中,北方的碣石山与南方的潇湘江水路程无限遥远。不知浪迹天涯的游子中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即将西沉的残月余辉伴随着缭乱不宁的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合作探讨:从意象语言的角度分析诗歌中作者透露出的思想情感及哲理思考。这首诗中、、三个意象蕴涵的情感。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时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空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愁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铃霖》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嘏《江楼旧感》爱情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当然,月还是的愁绪、爱情的代表意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论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南乡子》李煜《虞美人》人类的渺小——浩渺宇宙(空间)人生短暂——历史长河(时间)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任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表现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红楼梦》“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来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课后思考】盛唐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一诗是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的上乘之作,试与本诗对照,分析两首诗的异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远,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本文标题:春江花月夜精品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02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