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点9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中考导航★⊙考纲要求⊙1.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2.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认识)3.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知道)4.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5.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模仿操作)6.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认识)⊙命题趋势⊙2011~2013年广东省中考题型及分值统计年份试题类型知识点分值2011选择、实验题氧气含量的测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过氧化氢分解的方程式520122013选择题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组成的测定4从近几年的广东省考试内容来看,本节内容考查的主要内容主要有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空气成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等。其中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性实验是考查热点。78%21%0.94%0.03%0.03%无无无无无无略小不略大不易淡蓝氧化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惰性化学性质不活泼氖气氙气物理1、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如右图。(1)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2)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实验现象:瓶内有大量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体积。(4)实验结论:。拓展推理:瓶内剩余气体主要是,此实验证明了它具有性质。(5)实验操作细节:①药品的选择:不能用木炭、硫代替红磷的原因是;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②实验结束后发现水面上升不到1/5,可能的原因是:(答一点);实验结束后发现水面上升大于1/5,可能的原因是:(答一点)。含量白烟占集气瓶1/5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木炭、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红磷不够点燃红磷后没有立即伸入集气瓶(6)实验反思与评价:此实验的不足是要用酒精灯在瓶外点燃红磷,实验误差大,并会造成。下图是有关该实验的创新实验,创新实验的优点:直接在瓶内反应,实验比较且。请依图回答问题:①甲实验过程中需要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其目的是。②戊实验的优点是。实验结束后将a试管倒放入冷水中,拔除橡皮塞,从理论上分析,试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到处。小倩在实验中又发现了新问题,又做了改进,在橡皮塞上加了一个气球,如戊图b试管所示,气球所起的作用是。环境污染准确环保4消耗掉注射器的氧气不会污染环境防止气体逸出2、氧气的性质检验——木炭、硫、铁丝燃烧实验。装置如下图。(1)图1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把红热的木炭插入集满氧气的瓶内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检验木炭燃烧产物应向瓶内加入,化学方程式为:。(2)图2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瓶底放些水的作用是,为达到更好的效果,水可用代替,化学方程式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燃烧现象是,对比硫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消耗掉集气瓶的氧气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氧气的浓度发出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图3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前把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在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预先在集气瓶内装少量的水或细沙子其作用是。导致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燃烧现象是。(4)上述三个实验中氧气提供氧,具有性。有利于铁丝的持续燃烧点燃铁丝铁丝生锈防止生成的高温物体与瓶底接触导致炸裂氧化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1.(2013重庆)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2.苏州博物馆最近启用新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下列有关氮气说法错误的是()A.通常状况下氮气易溶于水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C.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3.(2013广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易溶于水B.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C.食物腐败不需要氧气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4.(2013盐城)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以用作食品防腐剂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不会影响地球环境D.空气中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BABC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6.(2013北京)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木炭B.铁丝C.蜡烛D.红磷7.(2013舟山)同学们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A.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的水有残留B.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C.排水法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D.排水法收集前未将氧气瓶灌满水8.(2013兰州)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C.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BDDC9.(2013桂林)在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体积约为集气瓶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下列结论与此实验事实无关的是()A.氮气不支持燃烧不B.氮气不易溶于水C.氮气的熔点是-209,9℃D.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10.请在横线内写出与下列现象有关的空气成分:(1)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有白色固体出现。(2)松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软。(3)松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4)测电笔通电后能产生红光。(5)闪光灯通电后能产生刺眼的白光。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C氖气氙气11.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有变化但和空气成分无关的是()A.浓盐酸B.浓硫酸C.氢氧化钠D.生石灰12.(2013大连)如图所示,取三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绑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观察到:I、II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II中铁丝燃烧比I中的更剧烈;III中铁丝没有燃烧.(1)为什么III中铁丝不能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II中铁丝燃烧比I中的更剧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III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的着火点实验II中铁丝绕成螺旋状,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反应更充分A
本文标题:(高分突破 考前最后冲刺)2014届中考化学 考点9 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课件(中考导航+命题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029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