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常州市“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1-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现将《常州市“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一二年八月六日-2-常州市“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常州将进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期、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城乡一体的推进期、生态文明的关键期、改革发展的深化期,全面推动发展转型将成为“十二五”工作的主线。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据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制定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江苏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就业形式更加灵活,劳动者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就业形势始终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十一五”期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总数117.2万人,比“十五”期末同比增长30.2万人,增幅达34.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2万人,同比增长3.5万人,增幅达27.5%;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3.9万人,同比增长1.6万人,增幅达69.6%;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4%以内。不断完善全民创业服务,国家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扶持创业年均4000人以上。-3-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保障实现了从由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的转变,实现了从由覆盖国有单位职工为主向覆盖全体居民的转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基金规模不断增加,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107.3、133.3、79.5、75.5、68.8万人,分别比“十五”末增长55.3%、67%、38.7%、103%、95.8%;“十一五”期间五大保险基金总收入为386.5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207%;“十一五”期末,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8%,被征地农民保障覆盖率达99.8%,新农保覆盖率达98.5%;市区人均养老金水平达1595元/月,比“十五”末增长76.2%,职工医疗保险住院现金自付率为25.6%,比“十五”期末下降12个百分点,失业人员平均失业保险金待遇达599元/月,比“十五”期末增长84.3%。三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将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引进高端人才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十一五”期间,新增各类人才20万、其中新增高层次人才1.5万;培养高技能人才6.8万人、新技师1.3万人,引进海外人才1500人。启动实施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五年计划三年完成。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高新项目开发引进的方式,连续举办7批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招聘活动,成功签约并引进636个创新创业项目,引进各类海外高层次人才2000多名。积极为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搭建平台,建成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家,省级22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省级6家,市级2家。“十一五”期末,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3.2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9万人,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了41%和95%。四是各项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公务员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4-取得新的进展。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公开招聘和人员聘用制度全面推行。五年来,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8953人,比“十五”期间增长75%;人员聘用合同签订率从61%增长至98%。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完成公务员津贴补贴规范工作;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全部兑现到位。连续8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军转安置任务,五年累计安置军转干部1152名,比“十五”期间增长32%。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最低工资标准从2005年的690元调整到2010年的960元,增幅达39%。五是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劳动合同充分覆盖,劳动合同管理实现制度化、法制化,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定率达98.5%。劳动关系体系化建设初见成效,以劳动用工登记、劳动合同签订及履行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初步建立,全市累计有4.7万户企业劳动用工备案86万人;积极推进劳动关系协调进社区,加载劳动关系协调职能的社区覆盖率达100%。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作用,全市建立工会企业参加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工作面达90%以上,有115家企业分别被评为全国、省、市和谐劳动关系企业。不断加强调解仲裁能力建设,积极完善劳动监察执法机制,加大劳动纠纷排查化解,有力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社会和谐稳定。六是公共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着力构建一体化、全方位、网络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人事人才、劳动就业、社保经办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推进以“一卡、一号、一网”为核心的金保工程建设,建立了覆盖城乡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主要业务的一体化应用系统,劳动保障基层工作平台覆盖所有镇、街道和村、社区,开通了“12333”咨询服务系统,信息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07年,建成全国第一家整合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地级市-5-人力资源市场,形成了立足全市、辐射辖市(区)、覆盖镇(街道)、延伸至社区的“三级机制、四级网络”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十一五”以来,我市坚持人才开发优先,着力引进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保障改善民生为主线,着力在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之间建立完善各项平衡机制,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城乡统筹并率先迈上城乡一体化之路,在打破城乡二元分割推动城乡和谐发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过去五年来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总结,为未来五年的发展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工作基础。第二章“十二五”发展形势“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集中力量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四大战略,努力把常州建设成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在服务发展和改善民生实践中的地位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也面临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一是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理念的确立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全局的地位作用更显突出。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进一步强调,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民生幸福工程。同时,国家和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论断。-6-这些都标志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地位作用已经在更高层面上形成共识,也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新突破和快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二是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500亿元,期末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全市经济形势的预期持续向好,为扩大就业、完善社保体系和提高居民收入提供了最根本的物质基础。三是政策法规的不断健全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在《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出台的基础上,《社会保险法》也已正式实施。此外,国家层面还就劳动关系调整、发展家庭服务业和加强职业培训工作专门出台意见,这些都为新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自身改革发展中存在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改革还不到位,体制尚不健全,面临新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一是在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格局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机制还不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需要加快规划和推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仍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在某些方面还不能很好地体现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尚未实现,社保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还不能满足社会保障快速发展及公众的需要;三是科学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尚未形成,各类群体收入差距扩大问题有待解决,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四是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强市的要求在某些方面还不适应,高层次人才载体-7-集聚能力还不够强,人才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尚未形成,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五是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劳动关系的突出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渠道还不够通畅,基层调解仲裁和劳动监察执法力量比较薄弱;六是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还不够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咨询系统等方面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既有长期积累的问题,也有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把握时代性、体现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改革体制机制,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第三章“十二五”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服务发展,坚持改善民生,着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加强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深化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推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城乡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才队伍更加壮大,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人事制度管理更加健全,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城乡公共服务更加优化。一是城乡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就业人数持续增长,结构更趋合理,-8-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岗位稳定性明显增强,统筹城乡的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十二五”时期,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新增城镇就业40万人;扶持创业1.8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万人,其中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期末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常州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二是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以养老、医疗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进一步增加,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管理服务高效便捷。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6万人;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定增长,60岁以上农村居民和城镇非就业居民普遍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待遇,并逐步提高待遇水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规定范围内住院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稳定在98%以上。三是人才队伍更加壮大。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各项任务全面落实,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规模不断扩大。到2015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00万人,年均增长8%左右;高层次人才总量5万人,占人才总量比重达5%;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总量5000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8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600人。四是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进一步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机制不断完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9-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健全。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全市各类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实现企业劳动者工资收入总量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体系基本形成。五是人事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基
本文标题:常州市“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03818 .html